飛越北大荒:植保無人機影響下的新農民丨鈦媒體影像《在線》

【鈦媒體影像欄目《在線》,力圖準確記錄互聯網時代的個體。圖文、視頻版權為鈦媒體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使用,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1′33″視頻:上帝視角看北大荒)

北大荒,處於東北北端,是中國的北大倉。1950年代開始的墾荒,曾是這片黑土地歷史的新起點。如今,科技的進步,也正在為影響著北大荒和那裡的新一代農人。

鈦媒體《在線》第74期與極飛科技一道,行程2000公里,探訪了幾位在北大荒進行植保飛防作業的年輕飛手,他們和父輩一樣,都成長在這片黑土地,因為飛防,他們又各自回到了這裡。我們看到科技在改變農業,塑造著新一代的農民。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2018年7月21日,黑龍江省寶清縣,一架植保無人機在農場水稻田進行農藥噴灑作業。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飛手任維新從廂貨車裡取出自己的無人機,準備開始作業。他有3臺極飛植保無人機,主要為當地及周邊農戶提供農藥噴灑服務。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任維新在攪拌一桶藥水,為一旁的配藥機準備原料。從封閉藥、蟲子藥、除草、葉面肥到殺菌,一塊需要打藥的水稻田,少則打3遍藥,多則需要打6遍。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任維新向鈦媒體《在線》展示同時操控三臺植保無人機。作業量最大最多的時候,他每天要完成超過100垧(15畝=1垧)地的噴灑作業,為此他僱了兩名幫手,但還是忙不過來。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植保無人機2016年開始出現在寶清當地,任維新去年進入這個行業,到現在當地已經有近10個品牌在競爭,作業價格不等,一般在6到8元每畝。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任維新和堂兄合夥,成為了寶清當地的極飛無人機代理商。當地地主農戶家動輒有上千畝地,少的也有幾百畝。地主很看重噴灑質量,任維新說,去年他飛完一個作業季,通過農戶的口碑宣傳,一冬天就在當地賣出去了30多架飛機,“我們一架飛機最低配置六萬多,最高配置十多萬,相比別的品牌偏貴,但是作業效果最好,在農戶中間口碑也最好。”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任維新的大伯(左)是個老農,他在自家這塊地裡幹了13年了。他覺得自己這個職業很難有接班人,年輕人沒幾個願意種地,也沒有人願意學農業技術了。有飛機以前,他都用揹負式的噴壺下地打藥,非常累、效果也不好,“以後只能機械化,人工費用越來越高,年輕人也不願意來賣力氣了”。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任維新的父親是一名農機師,他已經退休在家。在他家門口,有一臺服役於1960年代北大荒的東方紅拖拉機,這是任維新爺爺那一輩人當年開墾北大荒留下的歷史見證。任維新向鈦媒體《在線》介紹,他的爺爺曾是抗美援朝老兵,當年復員後被分配到北大荒,從此就在北大荒紮根墾荒經營。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任維新今年33歲,大學畢業後在外工作多年,已經在哈爾濱成家。做植保無人機農忙的幾個月,他只能偶爾抽空回哈爾濱看老婆孩子。雖然在農村長大,如今回到農村,他不覺得自己是個農民。他家有一千多畝地,但他不懂種地,也沒打算以種地為生,“將來到我手裡我就把地租出去,我的孩子我也不會支持他來種地,一千畝地就賺個幾萬塊錢,太操心太累了”。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黑龍江同江,女飛手丹丹正準備啟動她的植保無人機,為一戶農戶的水稻田進行噴灑作業。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做植保無人機之前,她在哈爾濱做酒店管理。通過家人介紹,她認為植保無人機是個有前景的行業,於是開始學習飛行,併成了一名代理,自己還花八萬多購買了一套設備。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農戶和飛手一起看向作業的飛機。噴灑作業高峰期,她每天早上3點多(當地日出時間)忙到晚上9點多,平均每天完成700畝地的作業量。這份新工作,比之前在城裡上班更累,工作環境也差不少,但她覺得生活充實了很多,收入也多了不少。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無人機每塊電池每次只能飛行13分鐘,所以一般配置都會有多塊電池,這樣一來,飛手不得不同時帶上發電機,在稻田旁邊發電充電。一個空電池充滿電需要40-50分鐘。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作為一個天天在地裡幹活的女飛手,她把自己當成了不折不扣的女漢子,配藥、換藥、換電池、飛行、檢修、測地都不在話下。“同江的價格低,4塊錢一畝地,有的飛機2塊錢一畝也飛。”丹丹向鈦媒體《在線》介紹,有些地主農戶喜歡找便宜的來飛,飛完發現草沒除乾淨,或者有的地方沒噴灑到位,又不得不找她幫忙二次噴灑。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一塊地的作業即將完成,大家在等待飛機返航。她家住在市區,每次來回下地都要花不少時間。雖然父母都不種田,但丹丹認為自己是個農民,離不開土地、離不開農村。她家有300畝地,她計劃明年再租幾百畝自己種,擴大規模。她還計劃去讀一讀農業類的成人教育,學習農業技術,做一個跟父輩不一樣的農民。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黑龍江綏濱,26歲的飛手張博正在操控一架極飛無人機起飛。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張博的主業是電競直播,他已經定居在天津。他家專做農機具生意,為農戶地主提供插秧、收割服務,今年他爸爸跟他商量買臺無人機來作業,讓他來操作,他覺得無人機挺有意思,就答應了。植保無人機的操作本就簡單,對這位玩電競的年輕人來說“更簡單”。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做電競更賺錢,也沒下地這麼累。”但張博興致不減,他把植保無人機當玩具看待,“玩法累點,遭點罪,就是白天熱太曬,晚上蚊子多,其他還好,忙活倆月能把本錢掙回來。”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要不是想著飛飛機,這會兒肯定不會回來,忙完這兩個月再回天津去。”張博在農場長大,家裡沒地,父母不種地,他自己也從沒下過地,他說自己“將來也不會來種地”。對他來說,在稻田邊的守望,只是暫時的。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黑龍江肇源,李文萍準備豎起植保無人機移動基站,為接下來的飛行做準備,這個移動基站能為他們的無人機提供精確到5釐米的RTK定位。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飛行作業的時候,李文萍負責配藥等工作,丈夫林東旭負責飛行和聯繫農戶。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去年兩口子花15萬買了這架極飛和周邊設備,植保飛防市場在北大荒的興起,讓他們倆“去年作業兩個月就回本了”。林東旭向鈦媒體《在線》介紹,這架飛機一次起降作業,他們就能掙80元,無人機1小時的作業面積,以往人工噴灑需要2天。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飛機的操控終端跟手機類似,只有通過極飛學院學習的用戶才可以獲得權限來操控自己的飛機。終端界面上,飛機飛行高度、速度、電量、距離、作業面積、航線、精確到毫升的藥量等數據一目瞭然,“飛機可以通過終端自動規劃航線,保證無死角噴灑到位,只要會用智能手機的人都能學會操作這架飛機”。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每到一個新的作業地塊,林東旭都要扛著設備測地,測完後飛機就可以在固定範圍內規劃航線來飛行,“就像孫悟空給唐僧畫個圈一樣”。測地完成後,這一地塊便進入了系統,再次在同一地塊飛行作業時即可調取。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一次飛行完成,夫妻倆給飛機換電池和藥瓶。夫妻兩人同歲,都是1989年生,都在農場長大,也都喜歡農機具,家裡在農場開了一個農藥生資小店。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他們每天上午5點工作到下午8點,中間為躲避炎熱,要從10點休息到下午3點多。每天中午回家休息看到兒子是他們最輕鬆的時刻。“如果兒子將來願意學農,願意留在北大荒,我會支持他,因為農業的未來肯定不是現在這樣子,國家也不能缺了農民。”林東旭告訴鈦媒體《在線》,當年他的父輩一人只能管20畝地,若干年後一個農民管理上千畝甚至幾千畝地應該都不成問題,“農民這個職業必不可少,而且會越來越先進,越來越輕鬆。”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一個地塊的作業還沒完成,其他等待作業的農戶已經在“排隊”等待林東旭。林東旭每天早出晚歸,每個作業日要完成800畝的工作量,只要不下雨,工作量每天都飽和,農戶一般都要提前兩天預約。遇到訂單特別多,尤其是鬧病蟲害的時候,林東旭還會外調飛機來幫助作業。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每個地塊作業完成轉移“陣地”前,李文萍都要仔細為飛機做保養,把它擦拭乾淨。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剛剛經過噴灑作業的水稻。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林東旭掛著汗水的臉。他眼裡,農民這個職業早就和其他職業沒什麼高低差別,“我們一年真正幹活就4個月,其他時間都可以待著,很自由、也不會失業。”林東旭早就決定將餘生都交給北大荒。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我們從小在農場長大,我們是北大荒人,我們北大荒人有一種不怕苦的精神。”林東旭說,“老一輩開墾了這片地方,我們就負責好好經營它。”(圖片、視頻航拍器材來自:鈦媒體旗下電商平臺“鈦空艙”)

鈦媒體影像專欄「在線」

力圖準確記錄互聯網創業潮中那些在線的個體

影像是準確的,但影像並不是全部事實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這個「在線」的時代,我們和你來一起發現

飞越北大荒:植保无人机影响下的新农民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