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都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作為一個皇帝,手下如果能有三十個幫,那是及其幸福的事情。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宋仁宗趙禎,就是一個“小夥伴”成群的“幸福”皇帝。唐宋八大家的名字耳熟能詳,而其中有六家都是北宋的,包括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而這六人又都在仁宗時期活躍過。不只是他們,包拯、范仲淹等等一批有本事的人,都圍繞在趙禎為核心的周圍。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宋仁宗—趙禎】

而這些“小夥伴”們,同趙禎亦臣、亦師、亦友,尊敬而又無間的合作著。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Ⅰ.包拯

如果舉一個鐵面無私的人,那包拯的出鏡率,不說第一也是第二。

當年在開封府尹任上時,讓皇親、貴戚聞風喪膽,老百姓甚至把包拯的笑臉比作黃河變清——百年難得一見。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包孝肅公拯】

皇祐二年的時候,包拯擔任監察御史,期間,包拯三次上書,要求彈劾一個叫張堯佐的人的職務,而這個人可不一般,是仁宗寵妃張貴妃的伯父。

當時,張堯佐擔任三司使,主管全國的財政工作,而包拯認為張堯佐才能平庸,不能擔任這個職位。作為愛妃的親人,趙禎自然不想讓自己的美人兒不高興,但是又知道老包同志的性子實在不好拗,於是不情願的和包拯商量,想讓張堯佐到外地擔任節度使,節度使在宋朝已經是一個虛職,並且遠離京城,這總可以了吧。

但是包拯絲毫不肯讓步,帶著手下七名言官和仁宗據理力爭,再好脾氣的人總有生氣的時候,趙禎實在氣不過,氣呼呼的對包拯說:“節度使就是一粗官,爭什麼爭!”

沒想到包拯卻不依不饒,反而說:“節度使怎麼會粗,太祖、太宗當年可都做過這個官職!”言辭激動之間,包拯離仁宗越來越近,最後唾沫星子都濺到仁宗臉上了。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包青天—影視形象】

實在沒辦法的仁宗只能依了包拯的意思,雖然有些生氣,但一點都沒有想要怪罪包拯,只不過回到後宮之後,無奈的對張貴妃說:“你只知給你伯父要節度使、宣徽使,你知不知道包拯可是御史!”

民間有云:“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而就是這樣一個懟這懟那的包“懟懟”人格,才讓趙禎不得不但又放心大膽地信任他。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Ⅱ.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同樣也是個心懷天下,又行事直接得讓仁宗“心臟疼”的臣子。

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十一月初九,這天是冬至節。冬至節在彼時是不亞於春節的大節,因而禮儀和慶祝的規模都非常盛大。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范文正公仲淹】

其中有一項活動就是為太后上壽。劉太后雖為養母,但仁宗對劉太后極為尊敬,所以就帶著文武百官到會慶殿,以臣子的方式,和官員們一起向北給太后行禮。結束後,才又擺駕去了天安殿,坐北面南,用自己皇帝該享受的禮制接受群臣的朝拜。

當時范仲淹擔任秘閣校理的職位,相當於趙禎的文字秘書。范仲淹上書說到:“天子有侍奉母親的道義,但沒有做臣子的禮數。假如皇上是在後宮以兒子對母親行禮的身份,那麼向北奉親是可以的;但是今天皇上卻是和百官站在一起對太后行禮,這是折損帝王的尊嚴的事情,不能讓後世學去。”

收到奏疏的仁宗知道這話要是讓太后聽見,范仲淹絕對吃不了兜著走,因而無論上多少封奏摺,仁宗看完後就擱下了,也不回應。可范仲淹是個“鐵腦袋”,竟然又上書請求太后還政皇帝,這個簍子捅的比前面那個還要大,仁宗看了也無奈苦笑。

范仲淹看到自己的諫言得不到回應,竟然直接上書請求去外地做官,惹不起還躲不起麼,仁宗知道範仲淹的性格,再讓他待在京城,還不知道會跟太后上什麼摺子,還是保護保護他吧。不久仁宗給老範同志下了調令,讓他出任河中府同判。

雖然這次在仁宗的保護下,不得不外放做官,但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老範同志終究會“殺”回來,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改革。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躊躇滿志的范仲淹大刀闊斧的開始了改革,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項措施。只不過“空中樓閣”的改革終究逃不了操之過急的問題,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改革期間,范仲淹罷免許多官員,手裡的待審查官員名單,只要認為不合格,范仲淹就毫不留情一筆勾銷,同是改革派的富弼對那些被罷斥的官吏感到同情,便說:“範公只是一筆畫掉他們的名字,卻不曾想他們一家老小都在哭泣?”,范仲淹卻說:“一家哭,也比一路(路,宋時的一級行政區劃,如同現今的省)哭好。”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范仲淹】

幾乎得罪了滿朝文武的范仲淹,改革最終不得不破產。但是仁宗卻知道,老範同志的本意只是為了天下富強,因而在朝野的壓力下,盡最大努力保下了范仲淹,只是將他貶黜,外放知州。

下場悲慘的改革者,歷朝皆有,而范仲淹最後基本上全身而退,總歸還是要感謝仁宗。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包拯與范仲淹只是當時這類大臣的一個縮影,仁宗時的每個正直大臣,都敢“直戳心臟”般向仁宗進諫,絲毫沒有顧忌,著實略微有些心疼趙禎。但也因為趙禎虛心納諫,從不因言治罪,只要是好的建議,他都樂呵呵的採納,又讓人特別的替趙禎感到慶幸。

仁宗的寬容,帶來了宋朝,乃至史上言論最自由的帝國時代,也讓趙禎時時身邊都伴隨著忠誠勇敢的“小夥伴”。哪怕是“奉旨填詞”的柳永,縱使仁宗沒給他官做,他卻依然感激仁宗,“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因為是仁宗讓他有了安心填詞的世道。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人才鼎盛,君子滿朝。這樣的盛況,歷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時代才有。

|小記|宋仁宗和他的“小夥伴”們

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