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印度總是很自信?

汗噠噠滴


因為印度大概是二戰後唯一領土不斷擴張的國家。



跟中國有大國崛起的夢想一樣,印度也有一個大國崛起的夢想。甚至這個夢想還走在中國的前面。

關於這一點,大家可能不理解。中國有中國夢,講中國復興,這是因為中國有輝煌的歷史,漢唐時期,中國是世界頂尖俱樂部成員,就是清朝,咱們還自個覺得是世界中心呢。

印度不同啊,印度的古文明早就被雅利安人幹翻了,後面漫長的時代,印度被不同的民族從北面殺進來,印度最後一個王朝莫臥兒王朝是蒙古人建立的。


下面是他們的皇族後代。

所以,印度的歷史我們說了,是世界上最混亂的,沒有人能說得清印度的歷史是怎麼演化過來的。一波波的來。

沒有歷史,印度為什麼自信呢?要知道,二戰時,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雖然中國那會也差,但比起印度來,還是要強的,畢竟另一半,我們還可以自己玩封建呢。

這個印度的自信史可能並不長,主要是獨立開始的。 當時印度的聖雄甘地搞不抵抗運動,最後導致英國退出印度,雖然是趕上了世界反殖民的風口。但在印度人看來,這是印度人的精神勝利,這種勝利比武力勝利更燃。


所以,印度一下成為英國殖民國中的帶頭大哥、精神領袖,成為世界的關注點。

那印度感覺就相當好啦,到了後面,直接成了第三世界的領袖,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那可是全球政治明星,風頭比周總理還要高,因為不結盟運動就是他發起來的,我們就是鼓掌同意支持。

這樣一來,印度的民族自信心就開始建立起來了,當時的印度雄心勃勃,表示印度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直接滅亡。


外交上,也非常順利,我們說過,印度的位置很討巧,遠離蘇美,又在世界海洋的中心,這使得美蘇都願意跟他來往,他一手拿蘇聯的援助,一手拿美國的武器。

一時之間,軍隊實力大大增強,甚至喊出了世界第三的口號。 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印度對外一直是個擴張的姿態,而且幹一件事成一件事。

1961年,印度與葡萄牙在果阿開戰,果阿是一個港口,在印度的西海岸,四百年前被葡萄牙佔領,有點像葡萄牙在中國佔了澳門。

印度獨立後,就直接要求葡萄牙把果阿還給他們,葡萄牙不給,心想四百年前有協議的,你們不會強來吧。 誰知道印度一下派出了三萬兵馬衝上去,葡萄牙馬上服軟投降。

印度全國都歡騰了,他們才不管葡萄牙已經是掉了牙的老虎,他們只會說我們打敗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的部隊太牛了。

接下來,印度還幹成了很多事情。 印巴戰爭,原巴基斯坦最終分成了孟加拉共和國跟巴基斯坦,印度擺脫了被巴基斯坦兩面夾熱狗的尷尬體位。 在克什米爾,印度又果斷出兵,搶了一塊大蛋糕,現在控制著克什米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973年,印度開進甘托克,錫金被印度給吃了。 不丹,這個掛龍旗的國家,以前藩屬清政府,但現在外交由印度主導,成為唯一跟中國接壤而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安達曼群島,原本不屬印度,印度獨立後,宣佈從英國手裡繼承這筆遺產,也不問上面的原住民同不同意。 ……

可以說,印度想幹的事,基本都幹成了,而且全是硬菜,都是開疆拓土的事情。有人戲稱,印度可能是二戰後,領土擴張最大的國家了。

這樣的業績,你說印度自信一點,完全沒問題啊,有這樣業績的國家,他能不自信心爆棚嗎?而且人家的經濟確實不錯,雖然比不上中國,但也是數十年來一直增長的。

當然,印度也不是完全自信,他們有一個心結,那是一場戰爭,那場戰爭使得他們糾結鬱悶了快六十年。 也就是在果阿打敗葡萄牙之後,他們自信過了頭,宣稱自己的軍隊是一支強大的軍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就算應付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聯合也綽綽有餘。 於是,第二年,就發生了那場戰爭,結果大家都知道,就不再多說了。


腦洞歷史觀


印度這個國家確實是比較奇葩。

按照一般的思維來看,被殖民地對殖民者因該是十分痛恨才對,但印度不一樣,印度以曾被英國殖民為榮,他們今天想的也是要如何恢復印度在大英帝國統治下的那種“榮耀”。

印度以大英帝國在南亞地區的繼任者自居,因此便認為當年日不落帝國在南亞的殖民地及相關的所有利益,都應該成為今天印度的殖民地,成為印度的勢力範圍和利益。

所以印度在南亞地區,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並且在對待其他國家的時候,也常常是一種咄咄逼人的姿態。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印度吞併了錫金,並且不斷的干涉尼泊爾和不丹的內政,試圖牢牢的將這兩個國家掌握在自己手中,並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

而印度之所以這樣的肆無忌憚,這樣的自信,一方面是因為其作為英聯邦國家,與英國有著這樣的一層關係。


另一方面是印度自詡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同時,印度愣頭青般的自信,又可以成為西方國家遏制中國的排頭兵,因此印度在西方陣營中,常常是左右逢源。

正是這樣,使得印度更加的自信,更加的飄飄然。

大家覺得,印度如此自信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


Ko文史迷離


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

印度確實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雖然人均收入不高,環境衛生差,但卻是一個幸福感比較高的國家,而且,普遍上都比較的樂觀。印度說起來也是一個歷史很悠久的國家,行成了獨具特色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7位。截止到2016年印度的人口為13.26億人,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最著名的是其it產業,班加羅爾市被譽為印度“硅谷”。

說起印度人為什麼這麼自信,我們可以看看印度人自己和其他外國網友怎麼說:

總的來說,印度人文化裡就有這麼一種知足常樂因素在裡面,喜歡唱歌跳舞,雖然可能不是很有錢,但比較會過日子。像我們成都,生活節奏很慢,生活很安逸,喝喝茶打打麻將,日子過得也是美滋滋的。

(大漠史記2018/1/23)


大漠史記


印度曾經打敗過葡萄牙。

如果問這個世界上最自信的國家是哪個?你肯定會回答:韓國。但如果再問有著“迷之自信”的國家是哪個?答案就是印度。不論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還是軍事力量,印度都認為自己的是最好的,但客觀地說印度自古以來沒有哪個時期是特別出類拔萃的呀。

回顧過往,歷史上印度最強大的時期應該是孔雀王朝,但那也只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已,遠遠稱不上“帝國”。甚至唐朝時一個叫王玄策的使者獨自一人就可以滅掉印度一個土邦,甚至到了近代印度更是直接成了英國的殖民地,那麼他們的“迷之自信”是從哪裡來的呢?

如果從印度近代的歷史來看,這可能跟兩場運動和一場戰爭有關。其中一場運動就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倡議者甘地,通過這場運動印度取得了民族獨立,甘地也因此被冠以“聖雄”的稱號。有這樣一個影響全國的大思想家,印度的自信心完全有理由爆棚。另一場運動便是獨立後的“不結盟運動”,這也是印度首先提出來的,當時第三世界國家封印度為“苦哈哈圈大哥”,就是這場運動的結果。

再有一場戰爭就是“果阿戰爭”,發生在印度的果阿地區。這個地方原本是屬於葡萄牙管理的,因為臨近阿拉伯海,氣候溫暖溼潤,這裡被稱為印度的“夏威夷”。葡萄牙從大航海時期就開始佔領這裡,並且一佔就是四百年不動搖。當印度向葡萄牙提出果阿的主權要求時,當時的大國比如美國、英國都支持葡萄牙採取強硬態度。葡萄牙說果阿是自己的地盤,並且我已經佔了四百年,你說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呀?

這也難怪,印度古時候一直都是群雄割據的,僅從歷史上根本無法證明這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再說巴基斯坦不就分離出去了嗎?為什麼果阿就不能保留在葡萄牙的治下?但印度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支持當地的游擊隊獨立。

在這樣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印度出錢出力,還派了四千人過去,想一舉推翻葡萄牙人的統治。當然為了避免武裝侵略的嫌疑,這四千人是不拿槍的,但葡萄牙也不含糊,管你拿不拿槍,越境就是非法,直接輕重武器伺候,一下就打死了兩百多人。這下印度佔據了道德高地,畢竟你打死的是手無寸鐵的印度人,就連當時我們的中國政府也是發電支持印度的。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印度就出兵了,三萬人馬怒氣騰騰地殺了過去,而葡萄牙在當地只有三千人,肯定不是對手。所以幾乎是在印軍剛一過線,葡萄牙就投降了,仗沒怎麼打,雙方傷亡也不過百人,但對印度人來說,這個戰績太輝煌了。

所以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發表講話就說:“我國武裝部隊第一次成為一支非常強大、非常有效的戰鬥力量,我是深知內情才說這番話的。”“深知內情”才說這番話,不知道尼赫魯究竟是在夸人還是在罵人,但不管怎麼說,從此以後印度的“迷之自信”就建立起來了。


地圖帝


《理智地看待鄰國印度,我們應表現出大國的自信》印度,我們這個搬不走的南方鄰居,人口歷史文化發展的起點都與我國相仿,如果沒有62年的那場戰爭,中印兩國應該是一對好鄰居。這兩年隨著莫迪執政,印度的經濟有著明顯的起色。GDP的增速已超越了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年輕的勞動力結構折現出了印度在享用它的人口紅利。而且將持續30年。這是印度的後勁,也是印度經濟的發展潛力。現在全世界的投資都看好印度,全世界的工廠都在向印度搬遷。印度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熱點。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印度也在國際舞臺上漸露頭角,受到了廣泛關注與尊重。其不結盟的政策及對非洲南亞的傳統影響使印度成為國際政治的一支重要力量。誰都沒有也不能小看印度,用不了十年印度的經濟總量將超越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印度的國際影響力,國際話語權將與大國比肩。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還是外交、國際合作、區域組織、多邊關係,印度系僅次於美國是未來中國不得不面對的強大的對手,是與中國能進行全方位競爭的對手。對待這樣一個鄰居對手我們怎麼辦?整天噴他們,說他們這不是那不是,說他們火車開掛右手抓飯,還是說他們恆河洗澡牛尿當茶。說這些有意思嗎?除了滿足一些噴子的虛榮心,狹隘的自戀狂心態外根本不能阻擋印度前進的步伐。如果我們將印度當敵人,那麼用不了二十年,印度就是中國合格的敵人。在中國的旁邊樹一個強大的敵人對中國有什麼好處!我們應將他視為對手,尊重對手,瞭解對手,學習對手,研究對手,制衡對手。我們不能輕視對手,小看對手,坐視對手,放任對手。中印之間不但是競爭更應是合作。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所以我們國人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以開放的視角看待印度,以理智的態度對待印度,以發展的角度來認識印度。以全球的格局來攜手印度。我們做到了,我們就具備了大國的心態,大國的自信!而不是像個小女人一般,天天咾叨,揭人短處,過過嘴癮!(請關注哦)


依旺情深1


印度的自信有其深刻的地理因素 歷史因素和宗教因素。環顧次大陸,面對孟加拉國 斯里蘭卡 馬爾代夫 不丹 尼泊爾甚至巴基斯坦 阿富汗等,無論是人口 經濟 面積 資源還是軍事實力那絕對是南亞次大陸的超級大國,在整個大東亞地區除了中國 日本也是幾無對手,近代對錫金的吞併,對巴基斯坦的肢解,對不丹 尼泊爾的實際控制,再加上良好的國際環境,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可以說是通吃東西方,更不斷被西方吹捧甚至拿來跟中國對比。以至於印度和印度人甚至精英階層飄飄然起來,真的以為在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印度雖不如美俄,但也是絕不次於中國的世界大國強國,甚至在好些方面還會強於中國,所以印度不時會表現出和其國家實力不相稱的自信!

實際上中印兩國幾乎是同一時間獨立 建國,大英帝國給印度留下了龐大的資產,印度的工業產值 發電量 水泥產量 鋼鐵產量 鐵路里程 化肥產量 石油產量 GDP都是遠超中國的,有些甚至是中國的好多倍,所以尼赫魯才有“印度要麼做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消失”的話語,所以尼赫魯才有跟中國叫板的信心和底氣,然而50年代以後,印度逐漸被中國所超越,哪怕在十年動亂期間,中國也是一路全方位的遠超印度,更遑論現在兩國之間幾個量級的差距!

面對以上對比,與其說印度過於自信,到不如說我們中國人有點過於不自信了!


huaix沖天飛


今天我要為三哥這個南亞“村霸”寫個“歪專”,講講三哥這些年的“蜜汁信心”何處而來。

(1)1947年印度在他們的“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下,靠著絕食和悲情把英國人感動了,脫離了殖民,取得獨立,印度自信逐漸上來了,彷彿恆河的水都是世界最甜的了。

(2)1961年印度呈試探性的和葡萄牙發生了一場戰爭,把印度的果阿海港奪回來了,幾百年來第一次戰勝西方老牌國家,印度人信心爆滿,舉盆相慶,載歌載舞,恆河水花四濺,尼赫魯認為印度有能力進行更強的軍事行動,認為印度是除了美國俄羅斯外的世界第三。

(3)1962年印度人滿嘴咖喱味的去蠶食他國領土,信心爆滿的印度根本沒把這個鄰居放在眼裡,認為這個鄰居就是個窮困潦倒虛弱不堪的國家。

(4)這次三哥為他的迷之自信趴窩的幾十年,他不知道他惹了一個看似虛弱,實則剛強的國度。三哥在那場戰役中一觸即潰、潰不成軍,戰火差點燒到新德里。

(5)三哥急忙不顧面子的向西方求助,要求提供武器,好了,他們開始坑三哥了,法國堅持把二戰老掉牙武器賣給三哥,三哥氣吐血,結果只買了法國幾門迫擊炮;向以色列求援,以色列堅持運輸船打著國旗,三哥怕阿拉伯國家認為印度和以色列有“基情”,就問可以不打以色列國旗嗎?猶太人回答:no,要不國旗,要不沒武器,三哥無奈只得同意。最後還是美英送來了大量武器,無奈三哥兵敗如山倒,尼赫魯一夜蒼老。

(6)這一戰,這一棒,叫印度的自信從山頂跌落山崖,民族自信一落千丈,舉國恐慌,準備遷都。自此30年舉國士氣萎靡不振,成為國際笑話。

(7)進入21世紀,三哥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那曾經虛無縹緲峰上的蜜汁信心有帶著頭箍穿著白袍向三哥招手了。我有古老文明,我有豐富資源,我有先進強大的“萬國牌”武器,我還又有錢,還又有敏祝的國體,憑什麼不自信,50年前的那場慘敗就是一場夢,抬頭挺胸微笑走向世界,該要的要。

(8)三哥自信的認為自己肯定能“入常”,理由是z國是發展中國家是五常之一,三哥我也要成為常任理事國。z國發射衛星了,我也要發,z國有核武了,我也要弄出來,自信心太大不是好事,也容易扯著蛋。這不三哥自己想搞軍工,一個飛機從立項到試飛,搞了幾十年,最後一頭栽下去了,三哥他大爺莫迪都無語了。

(9)有錢就是好,誰家的先進買誰家,可是做生意三哥有點著急,俄羅斯人坑完,法國人又坑,美國人看不下去了,喊著“三弟”去他家,不是想入常嗎?來照顧一下我的生意,好,三哥我反正人多錢多人不傻,買。

(10)印度最近膨脹的都找不到恆河了,在南亞那一小撮作怪,三哥我又世界第三了。

三哥你別忘記,50年前能讓你鬱悶30年,今天還能讓你鬱悶100年。


小小羅羅蛛


這個也是小編比較想知道的問題,從歷史上來說,中國和印度比較想象,都是歷史文明古國,都受外來列強欺負過,現在都是發展中國家。

但和我們中庸的性格不一樣,印度人比較高調,自我感覺總是比較良好。想來可能與他們被應該殖民的歷史有關係,到現在印度還是英聯邦國家,也就是說名義上英國女皇還是他們的領袖。

作為發達俱樂部的一員加之能說英語,還有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還不錯的IT產業以及在硅谷有不少印度裔的企業高管,這些情況也鑄就了印度人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