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德雲社捧紅的人是對市場的妥協,對此你怎麼看?

屁民癸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我覺得題主所說的妥協欠妥,德雲社捧紅的藝人應該說是順應潮流!現在娛樂圈流行看臉,德雲社捧紅岳雲鵬,燒餅,張鶴倫等人也情有可原,這哥幾個雖然長得歪瓜裂棗,但是不能否認,他們的長相識別度非常高。另外張雲雷,郭麒麟,孟鶴堂等人顏值頗高,不輸當今橫行娛樂圈的小鮮肉、流量明星,相聲市場需要這些人,就像影視圈需要小鮮肉一樣,這是由演出市場決定的,而不是娛樂圈對市場的妥協。



相聲如何適應現代潮流,一直是相聲界思考的問題,包括牛群馮鞏表演的《倆個弄潮兒》,王謙祥李增瑞表演的《換包裝》,王平鄭健表演的《說相聲》等等,都是在探討讓相聲藝術如何更適應當今的社會。包括姜昆老師在“姜昆說相聲”的巡演中,也加入了街舞的成分。這不是說姜昆老師在向市場妥協,而是相聲藝術要發展,就必須適應時代,否則就有被淘汰的危險。


像德雲社這樣自負盈虧的民間團體,賣不出去門票,就意味著要捱餓。所以德雲社以及其他民間演出團體,在劇場演出的時候都非常注重與觀眾的互動。而觀眾喜歡誰,就給誰最多的掌聲,就給誰最多的吶喊聲,就給誰最多的禮物。最受歡迎的藝人,當然要力推,這有錯嗎?

不要眼紅張雲雷,孟鶴堂的人氣,顏值固然重要,可是人家也是有真本事的!岳雲鵬的《送情郎》《五環之歌》賦予了老歌新的生命力。張鶴倫改的流行歌曲,你能聽出違和感嗎?孟鶴堂的口技,不見功底嗎?張雲雷的演唱比專業的差嗎?如果這算妥協,那麼什麼叫抗爭呢?我不懂!如果有朋友懂,請賜教!


靖逸軒主


看你從哪個角度說了。非要說是對市場的妥協也由的你。但是我覺得更應該說這是尊重市場。

我總覺得,德雲社之外,整個相聲界都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說相聲,培養觀眾花錢聽相聲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去市場逐利嗎!

岳雲鵬的相聲有人喜歡聽,德雲社就把他推出去讓更多人去聽,這是最合理不過的了。難道你覺得觀眾想聽岳雲鵬,德雲社的非說岳雲鵬的相聲不好,你們去聽天津茶館的相聲吧,你去聽別人的吧,這樣才合理嗎?

不是吧!

張雲雷粉絲徹底把他偶像化了,這是一般相聲演員做不到的,他把一大批追韓國歐巴迷各種唱歌跳舞小鮮肉的姑娘招到相聲圈裡來了。

即便這些小姑娘不是來聽相聲的,你不能強求別人什麼,這本來就是圈外之人,追張雲雷來的。

張雲雷有本事把這一批觀眾培養成曲藝愛好者,張雲雷功德無量,其它曲藝演員也許能沾沾喜氣。張雲雷不能把這批粉絲培養成曲藝愛好者,這批粉絲也依然是張雲雷的粉絲,對相聲界沒什麼損失。

事實上粉絲經濟是時代的趨勢,一個自媒體運營者,或者一個抖音小視頻上唱十幾秒歌的都有上百萬粉絲的時候,張雲雷一類有技藝的藝人擁有粉絲的追捧是很自然的事情。

並不是對市場的妥協,本來就是衝著市場去的,市場要是不搭理德雲社,德雲社那才尷尬呢!


閒白社


這年頭,誰能不對市場妥協?生在市場經濟時代,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國際風雲,都無法迴避市場的作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不向市場妥協,就是和自己的生活過不去,和自己的前途過不去!


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有錢行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所以向錢看並沒有什麼不對,只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之下,多賺錢既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國家。


我不否認有個別人非常高尚,說相聲是把弘揚民族文化,繁榮曲藝事業為崇高己任的,這樣的人真的有,可能還不少,我對這樣崇高的人心底裡無比崇敬與佩服,但是我個人沒有那麼高的境界。同樣,我認為德雲社演員中的絕大部分也沒有這樣的境界,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養家餬口。


如果不向市場妥協,岳雲鵬現在應該在某個飯店當大堂經理呢;張鶴倫可能是個烤串店的老闆;燒餅很可能是個街頭小混混,這樣的結果是題主想看到的嗎?


我認為一個人為了生活,只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之下,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得到理解和尊重。


當然了,有些相聲界的同行也想向市場妥協賺大錢,但是沒什麼本事,在市場大潮中撲騰不出水花來,差一點被淹死,只好重新回到體制內的溫暖港灣裡,那又說明什麼問題呢?


即使向市場妥協,也是需要本事的!


相聲演義


甲:你說相聲的目的是什麼?

乙:弘揚傳統文化,繁榮曲藝事業!

甲:說人話!

乙:賺錢。。

甲:賺到錢了麼?

乙:沒有。。

甲:那你說相聲的目的是什麼?

乙:弘揚傳統文化,繁榮曲藝事業!

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到,生理需求是最低的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是最高級別的需求。要想發揚傳統文化,首先相聲演員需要滿足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迎合市場的需要,就是觀眾想聽什麼就說什麼,願意買票就行。等到一定知名度或者成為“角兒”了,就像郭德綱、張雲雷這樣的,觀眾願意買票聽你說,這時候再介紹些相聲的歷史,推廣些戲曲小調,觀眾也能接受,甚至出現全場大合唱戲曲的場面,這也就自然而然的實現提升了。

我想馬雲也不是一開始就以實現國內購物、支付方式的改革為目標,去跟員工洗腦的吧。








守望D濤


郭德綱吹牛你們也相信啊,郭德綱在16年就說郭麒麟2017年火,結果沒火,2018年到現在也沒火,還要推到2019年嗎?明年復明年,明年何其多?



潘龍江紅塵情歌創作人


這話看不懂,適應市場,怎麼成了妥協?難道不顧市場嗎?直到有一天失去了市場,我們也就失去了相聲。這一點,主流相聲早就做過了,如今他們只能“自視清高”,罵罵德雲社而已。


A逍遙磬苑


相聲本來就是街頭文化,不要把相聲拔那麼高,市場需要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就是成功的!何必說人家賤呢,難道說喜歡聽老郭相聲的人都賤嗎?相聲就是逗樂的事,德雲社剛好就抓住了大家的命脈,所以成功了,祝他們越走越遠!


yzqwm


郭德綱你也是所謂的大人物。記住人民是的衣時付媽。中國人高尚和低俗不是德雲社能代表了的。是黨方針政策指導思想道德規範文藝才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郭德綱有貢獻但不是中國文化的祖師爺。請自重。


手機用戶15148519033


這話說的,德雲社哪個演員不是對市場的妥協?相聲的作用不就是服務群眾嗎?之所以有不“賤”的,不也是因為觀眾喜歡嗎?

一桌子菜,就得有葷有素,哦,現在你吃肉吃膩了,就說素菜才是美食正統?

我看你就是沒餓過肚子。


老夫想減肥


藝術有幾個不向市場妥協的?京劇的形成就是市場需求,四大徽班進京,各種曲種融合!歌壇也是如此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要求。我覺得沒毛病。藝人也是要吃飯的,所以現在很多相聲演員都講究創新,加入流行元素就是這個道理。現在的娛樂圈,小鮮肉眾多,不是向市場妥協麼,你把這些放到二十年前,試試!什麼時期需要什麼樣的藝術!沒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