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創新服務模式突破傳統「二八」原則

面對潛力巨大的中端理財市場需求,外資銀行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首先,與私人銀行的高利潤率相比,中端理財市場對其吸引力明顯不夠。其次,目前幾乎所有的國內中端理財客戶都是由中資銀行先前的大眾理財客戶成長起來的,國內銀行通過儲蓄、信貸等業務早已將他們攬入懷中。因此,與先入為主的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在中端理財市場上的客戶資源極度匱乏。另一方面,與私人銀行這一高端理財業務相比,中端理財業務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中資銀行在短期內可通過學習、借鑑迅速開展業務,通過本土化與創新迅速實現超越。

{!-- PGC_COLUMN --}

外資銀行缺席的中端理財市場成為國內銀行同臺競技的大舞臺。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高淨資產人群一直是歐美傳統私人銀行的目標,核心在於“二八”原則下這些客戶為其帶來的豐厚回報。一般來說,私人銀行的年均利潤率可達35%,遠高於其他金融服務。私人銀行業務的高利潤是基於較高頻度的“一對一”專業服務基礎上的。很顯然,如果中資銀行仍然基於這種模式服務於數量龐大的中端客戶群,則服務收益可能都難以覆蓋人力成本的投入,更不要說盈利。

因此,如何分羹中端財富管理市場,擺在中資銀行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創新服務模式。可以預計,國內銀行的白熱化競爭,將推動中端理財市場不斷朝個性化、綜合化、品牌化與專家化方向發展。

顧問式的財富管理服務將逐步成為國內中端理財服務個性化的發展方向。在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未來中國的財富管理將逐步朝綜合性服務方向邁進。目前,由於中國金融業仍是分業經營,而各類第三方理財機構尚未能支撐起市場的一角,在渠道、資本實力上也遠遠不能與國有金融機構相提並論,這使得目前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在提供綜合性服務方面與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

提供國際化理財服務也將是未來中端理財市場的必然趨勢。隨著資本項目的日趨開放,國內對外投資的渠道將不斷增加,屆時,中端理財客戶的境外資產配置將逐步上升,理財服務的國際化將成必然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