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 《湘江》周刊

□劉克邦

《湘江》週刊長尾巴噠!

在我的家鄉農村,孩子滿了週歲,是個大喜的日子,必定張燈結綵,賓客盈門,喜氣洋洋。《湘江》週刊也滿週歲了,長得眉清目秀,活龍鮮健,帥氣十足,人見人愛,著實也應該好好慶祝一番!

從2015年8月14日創刊之日起,《湘江》週刊滿載著編輯的豪情和信心,懷揣著讀者的關愛和期待,迄今為止,經歷了一年春夏秋冬,走過了360多個日夜的旅程,出刊近50期、約200個版面,順應潮流,接受挑戰,海納百川,兼容幷蓄,高舉先進文化的大旗,力推核心價值觀的創建,以全新的面貌、獨特的風格和高雅的品位,源源不斷地將一席席精神美餐奉獻給廣大讀者。

《湘江》週刊週五出刊,可謂獨具匠心,恰到好處。人們忙碌了一週,靜坐下來,端上一杯茶,優哉遊哉,閒心翻讀,何等的愜意與美妙?

《湘江》週刊的4個版面,珠聯璧合,渾然一體,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如果說,頭版是一座燈塔,起著統攬全刊、導領航向的作用,那麼,“湘韻”就是一道風景、“藝風”就是一支樂曲、“悅讀”就是一縷清香了。它們或大氣磅礴,啟迪心智;或如詩如畫,賞心悅目;或風流儒雅,韻味無窮;或書香飄溢,沁人心脾。與它結友,美哉,趣哉,樂哉!

恰其時,千呼萬喚中,湖南省散文學會成立了,熱愛文學、痴迷散文創作的同道們雲集學會旗下,激情滿懷,逸興遄飛,欲竭盡才華,一展身手,但文學刊物寥寥無幾,刊載版面十分緊缺,創作成果展示陣地有限。作為推動者和發起人,正一籌莫展與煩心之際,猶如旱地遇上一場及時雨,《湘江》週刊的編輯主動與我聯繫,表示願與散文學會合作,與暫為內刊的《湖南散文》共振,為會員作品的公開發表提供平臺。我欣喜,開懷,興奮,簡直要像孩童般地蹦跳起來,我迅即打開電腦,敲動鍵盤,將這一喜訊在學會QQ群和微信群中傳送。

一石激起千重浪,像喚醒了沉睡的山河一樣,會員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遇上“貴人”了,創作激情陡然高漲,稿件似雪片般地飄向《湘江》週刊郵箱,一篇又一篇精美的作品見諸報端,又通過與《湘江》週刊並駕齊驅的“新湖南”客戶端《湘江》頻道曼舞飛揚,《湘江》頻道還特地開闢了“湖南優秀散文聯展”等欄目,集中刊發散文作品……

當然,有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我也不能虧待自己,將塵封已久的得意之作挑選出來,修飾,打磨,整理,悄然無聲地發給了週刊,忐忑不安地等待著音訊……

一天,收發室送來湖南日報,我像往常一樣,迫不及待地先打開《湘江》週刊閱讀。哇!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驚呆了。我的兩篇散文《六娭毑》與《餛飩店裡的感動》,連同時任省作協副主席姜貽斌寫的《性情中的邦哥》,赫然刊登在“湘韻”版上,幾乎佔據了整個版面。激動,亢奮,幸福,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從心中噴湧升騰。

更有甚者,今年春節期間,人們正待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時候,《湘江》週刊以“回家”為題開展詩歌徵文活動。“詩歌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其品位與魅力不言而喻。我雖酷愛文學,也勤於寫作,但對詩歌心存敬畏,不敢涉獵。《湘江》週刊發出徵文啟事後,我像著了魔似的,心癢難撓,欲罷不能,靈光一閃,寫了十幾行,命名《我想回家》,不作奢望地發了過去。哪知竟一箭上垛,被編輯老師垂青,從近千篇詩稿中遴選出來,登在週刊的專版上,算是我在詩歌創作領域“第一次吃螃蟹”韻足了味。心裡那個甜啊,勝過喝了滿碗的蜜糖!

《湘江》週刊似清泉,如春風,像陽光,滋潤和豐富了我的人生,成為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摯友和寄託。

有緣遇見《湘江》週刊,遇見未來,遇見更美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