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保衛了孫吳政權,陸抗最終也深得人心

公元263年曹魏滅了蜀漢,過了兩年後司馬炎篡魏自立,稱為西晉。孫吳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後一個倖存政權,此時作為孫吳主帥級名將,第五位的陸抗,扛起了保衛孫吳的大旗,正是因為有他的存在,強敵西晉就吞不了孫吳,因為他死去,六年後就被西晉消滅了。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保衛了孫吳政權,陸抗最終也深得人心

陸抗一生最輝煌的戰功,要數西陵之戰,在這場戰爭中陸抗以三萬人馬打敗西晉八萬大軍,使得孫吳避免了亡國的厄運。陸抗的父親是孫吳中期軍事首腦陸遜,那麼他是如何從高門的高幹子弟成長為主帥級名將的第五位,他又是如何在西陵之戰中書寫以弱勝強的戰爭神話,今天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保衛了孫吳政權,陸抗最終也深得人心

陸抗字幼節,他是陸遜的第二個兒子,據史書記載當陸抗2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和他的大哥都已經去世了。陸抗在這時還接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嚴峻考驗,陸遜死了以後陸抗就護送他的遺體迴轉故鄉,在回的時候突然就被孫權下令軟禁起來,因為孫權還要在他身上清查他父親的問題,孫權便拿出告發陸遜的罪狀20條,讓陸抗如實回答,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峻考驗,陸抗回答的是不卑不亢、條理清晰,最後史書記載“權意漸解”,就是孫權的心結逐漸打開了。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保衛了孫吳政權,陸抗最終也深得人心

到了第二年陸抗正式當了軍官,叫做立節中郎將,為什麼要叫立節,因為孫權父親的死畢竟和孫權有點關係,所以孫權想讓陸抗不要計較以往的舊事、恩怨,繼續好好為自己效力,又因為陸抗家族是紮根在江東的土著,離不開江東,所以最後只能為孫權效力,並且按照孫權的命令,把他父親長期鎮守的大營武昌讓出來,轉移到柴桑。

在公元275年,西晉八萬大軍進攻孫吳,實力弱小的孫吳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雙方由此爆發西陵之戰,陸抗臨危受命成為支撐起國家的棟樑。據史書記載當時陸抗在著手西陵大戰的時候,陸抗已經有五個軍分區,“信陵”至“公安”下游這麼一條防線。但是軍事陣地只有兩處“西陵”和“江陵”。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保衛了孫吳政權,陸抗最終也深得人心

西陵是抵抗從三峽過來的敵人,江陵是抵抗襄陽這邊的敵人,但是駐守在西陵的步闡在這時候卻帶兵叛變投降了西晉。所以此時的吳國的形式就很危險,但是陸抗這時候其實早已做好預案了,就是把江陵的一片平坦的地區,用水全部都淹沒了,變成了沼澤地或者是湖泊,不用擔心西晉的鐵騎軍團過來。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保衛了孫吳政權,陸抗最終也深得人心

陸抗做好這些準備以後便果斷的離開江陵,指揮主力奔赴西邊的江陵。當陸抗到達江陵後並沒有下令進攻,反而在老城牆的外面修一座新城牆。對內圍攻步闡,對外應付西晉來的援軍,以防面臨腹背受敵,最後在西晉大軍來到之前,把新城牆修好了。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保衛了孫吳政權,陸抗最終也深得人心

這邊西晉的進攻情況,羊祜帶領八萬人馬看見此處的湖泊,就直接用船隻來載運軍隊,準備步兵變成水軍,就把自己的武器、軍隊、糧食都放上船隻準備過湖,前往江陵。但陸抗早已經想到羊祜會過湖,便派人把水給放幹了,於是羊祜的船全部陷在汙泥當中動彈不得最後只剩下不到一萬的人馬去支援步闡,剩下的人,最後經過艱難跋涉到了江陵城下的時候,西陵的戰局已被陸抗拿下。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保衛了孫吳政權,陸抗最終也深得人心

陸抗這時有新的城牆作為憑藉,再加上西晉的援軍全部撤退了,所以步闡方面的士氣就完全垮了,所以迅速拿下,這時就顯示出了陸抗這個人的真正的人才和品質,按照當時如果叛變的一個城市,如果被敵人攻陷以後,會大開殺戒是沒有止境。但是陸抗不,陸抗只殺了步闡及一些的骨幹分子,受到了處刑以外,其餘大部分都上奏皇帝請求赦免,保全了很多人的生命,而且在這場勝利後,陸抗依然想當初一樣不卑不亢淡定的處理事情,所以最後深得大家的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