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古書院在揭陽,「揭陽四大古書院」你知多少?


揭陽四大古書院——藍田書院、梅崗書院、寶峰書院、榕江書院對揭陽的人才培養貢獻巨大。揭陽在有文獻記載的900多年的科舉史中,一共產生了96名進士(武進士不計),產生這些精英的眾多書院中,揭陽四大古書院最為有名。

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古書院在揭陽,“揭陽四大古書院”你知多少?

藍田書院

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古書院在揭陽,“揭陽四大古書院”你知多少?

新亨藍田中學,前身是藍田書院,位於新亨市集之西北隅,追本溯源,最前身卻是藍田書莊。

藍田書院始建於南宋初年,其前身為“藍田書莊”,是進士鄭國翰在藍田都設立的學校,以都名為院名,是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書院,迄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鄭國翰重視學院的教學質量,除了他自己執掌教鞭外,還請史上有名的大儒朱熹來藍田講學,這可見當時藍田書院的顯赫。

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古書院在揭陽,“揭陽四大古書院”你知多少?

朱熹作客藍田書莊留下“落漢鳴泉”四大字

古書院之倡建萌於唐,啟於宋,太平興國時,在廬山白鹿書院創辦影響下,踵相仿效。宋末,邑進士鄭國翰(初授莆田令、後任兵部郎中,與朱熹同榜)見國事日非,遂致仕還家,築書莊於藍田,名藍田書莊,一名澹軒,即今之豐順縣湯西鎮磜下小學。聚徒生講學,以植人才。

朱子(朱熹)每遊揭陽必駐於此。書莊背隔數里有飛泉嶺(揭嶺飛泉),形勢岧嶢,壁立百仞,周圍數十里層巒疊嶂,絕頂有泉,湧出飛空,鄭國翰作覽勝亭於其間,朱子過訪,書“落漢鳴泉”四大字並留題有:一路風煙春淡蕩,數聲雞犬野人家。此處現已闢成旅遊景點。

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廢科舉,興新學”大改革下,藍田書院遂改名為“藍田高級小學”,由於學制改革,肄業有期限,加上一些新編學科,又有名流執教,除本都學生外,各都連同榕城童生紛紛來此讀書,畢業鹹稱“秀才”,能在本族祠廳祖宗前做“秀才戲”,則有一定數量的“書田”褒獎。

藍田書院歷經數次變更

1937年抗戰爆發,謝海燕(著名畫家,後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就任藍田小學校長。時附設初中預備班。

1939年秋,藍田小學改為“藍田中學”,首任校長林詒盛(錫場石洋人),由於政治原因及經費問題,1942年停辦。

迨至1944年續辦,王作卿繼任校長,此時校產大多被鄉紳侵吞,王校長遂向饒平縣長劉德軒(玉湖汾水人,原藍田中學董事長)募集經費,劉則大力相助,遂置必用校具,藍田中學又有起色。

抗戰勝利後,1946年12月經揭陽縣政府批准立案,藍田中學易名“揭陽縣第三中學”,變私立為公辦學校。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春,揭陽縣教育局派黃鴻圖為校長接管揭陽縣第三中學,1958年正式成為完全中學。此後,隨著時局發展,幾經改名:衛東中學、新亨中學,一直至上世紀90年代開始恢復本來的藍田中學名稱。

梅崗書院

揭陽梅崗書院是一座建於清朝中葉、全盛於清末民初,毀沒於近代而且沒有在原址上再建和繼續辦學的古書院。

梅崗書院始建於明朝,清乾隆二十年(1755)揭陽知縣賀朝冕重修於梅崗山之南麓,歷經幾年的建設,頗具規模。乾隆二十四年,時任知縣劉業勤撥梅崗都蓮花埔(今揭東縣雲路鎮)官荒湖下田100餘畝田租為辦學經費。乾隆三十二年鄉賢鄭大進衣錦還鄉時還捐款建設母校並寫下了《梅崗書院記》。

該院歷屆人才輩出,嶺南第一名臣翁萬達、直隸總督鄭大進都出自該院。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書院日趨冷落,最終停辦。

1930年,書院發生了20多名學生和一名教師被桑浦山盜賊綁架案,雖然校方最終以每人二千元贖回被抓師生,但自此之後人心惶惶,再也沒有人敢到這裡就讀了,書院隨之解散。

1944年,日軍佔領梅崗山後,搶走了書院的文物,並強行抽派壯丁拆下中廳杉木到梅崗山上築碉堡、架橋樑,又將支撐中廳的二條大石柱推倒,致使中廳全座倒塌,這座近200多年之久的書院毀於一旦。

20世紀70年代初,院前村村民陸續在梅崗書院原址上建造私人房屋。現今除“梅崗書院”楷書石制匾額和《梅崗書院記》碑石被運往他處得以保存下來之外,梅崗書院原址已成為一片民居了。

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古書院在揭陽,“揭陽四大古書院”你知多少?

寶峰書院

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古書院在揭陽,“揭陽四大古書院”你知多少?

寶峰書院創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是解放前揭陽縣東半縣的最高學府。雍正七年登崗貢生黃鼎輔、陳焜耀等捐銀700餘兩置谷30餘石為膏火,興辦桃山義學。

據清版《揭陽縣誌》記載:在桃山都義學之後,同治十三年鄉人廩生謝錬、陳寶等以義學無房舍可聚生徒,於潮州鎮軍門方耀得罰鍰二千圓並募都內殷戶捐建前後兩楹翼以房屋計,為堂者二,為房者十有四,置田租谷三百零五石,鋪租錢五十千以為歲時奠祀及山東束脩生童膏火科舉資斧之費。

謝錬等與鄉人共商興學,博得府、縣資助,籌資修建“寶峰書院”,行興學育才之風,寶峰書院創辦後,桃山都、地美都各鄉少年在鄉間私塾讀完初小後,能夠讀高小的便到寶峰書院就學。1939年,寶峰書院毀於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後來更名為揭東縣新華中學。

榕江書院

潮汕地區最早創辦的古書院在揭陽,“揭陽四大古書院”你知多少?

榕江書院始稱榕城書院,址在榕城城西魁元坊,北瀕榕江北河,即今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北環城路中段,現為揭陽市市屬重點中學揭陽第一中學。

榕江書院創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由知縣張燻購買貢生許之翰的別墅地9.5畝及房屋18間,經改建而成。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縣劉業勤在院後空埕建奎光樓,有上下廳房14間及兩旁房屋6間,改稱榕江書院。清朝末年,廢科舉,興學堂。榕江書院於光緒三十年,改稱榕江學堂。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買書院相鄰民房擴建院舍,增闢射圃,創立武院部,於是榕江書院有文武兩部。全院佔地面積1058方丈,共花白銀1.3萬兩,建有房舍155間,膳廳廚房1座,方池榭亭多處。有“奎樓攬勝”、“蓬島聽泉”、“曙院書聲”、“芳庭挹翠”、“嘉樹庭雲”、“榭亭竹韻”、“方池鱗躍”、“曲沼荷香”八景。當時分設“生童”和“附課”二級(即秀才預科及生童預科),每年考取肄業生童百十人,附課生200餘人。學制無定,考上庠生方為畢業。故生徒中有十幾歲的青年,也有五六十歲老人。

清朝末年,廢科舉,興學堂。榕江書院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稱榕江學堂,分設榕江高等小學堂及榕江師範。高等小學學制八年,前六年讀基礎科目,後兩年讀專修科目。課程有國文、修養、社會、自然、史地、化學、幾何、三角、代數及軍事等。招收青年學生,畢業後可考大學堂(高等學校)。

民國3年(1914年)秋,改為揭陽榕江中學,並呈教育部備案。學制四年,每年秋季招收豐順、普寧、潮陽、惠來等縣新生100名左右,為嶺東最高學府之一。

民國14年(1925年)改稱揭陽縣立中學,至民國19年(1930年)建成中山紀念堂、東西兩銘、教室樓、辦公樓,將原奎光樓改建為藏書樓,並改稱揭陽縣立第一中學。1949年揭陽解放,是年11月5日,揭陽縣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揭陽第一中學,縣長楊世瑞兼任校長。

從榕江書院沿至揭陽一中,特別從晚清歷民國直到解放,這座嶺東名校英才輩出。辛亥革命時,同盟會揭陽首領黃士傑任榕江師範軍事教練,率學生軍圍攻揭陽府衙,併為國民革命軍光復揭陽縣城作內應。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榕江中學學生楊石魂、林希孟即帶領同學集會遊行,搜焚日貨,又通電全國聲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上世紀20年代初,原籍江西省的中共黨員楊嗣震到校任英文教員,負責校刊《榕聲》出版工作,經常撰寫文章,宣傳馬列主義,傳播革命思想,並培養江明衿、許滌新等一批進步學生。

1925年3月,在東征軍政治部工作的楊嗣震隨東征軍到揭,引導江明衿等3位“新學生社”代表謁見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抗日戰爭時期,不少師生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40年代後期,中共揭陽第一中學支部建立。揭陽解放前兩年,先後有一批師生參加革命武裝部隊。

藍田書院、榕江書院、梅崗書院的建設過程都有當時潮州、揭陽的最高長官——總兵、知縣的大力參與。這四大書院的建設過程中,可看出當時地方政要及賢人的高度重視。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南澳百事通團隊,致力於傳播潮汕文化,宣揚潮人精神,也不遺餘力的提供汕頭南澳島的住宿、餐飲、遊玩等服務。來南澳島不知道怎麼玩,可諮詢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