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引語】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夢想啟程,這裡聚集著一批憑手藝討生活的外來匠人。勤勞的手藝人一邊在泥坯房裡打拼人生,一邊在老城中心安放鄉土情懷。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流金歲月,舊城改造中7層高的群樓拔地而起,生活質量也隨居民樓一樣節節攀高的小年輕們,徜徉時尚街區,在光明影都裡流連,於科教書店裡忘返。

而今,文化棲居,城市的變遷日新月異,唯有這裡,斑駁的樓群、閒散的市井,一如既往的沉得住氣。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在城市發展的潮流中,總有些聚集地會隨著年齡的老去,漸漸沉寂於街頭巷陌,而有些則在老城更新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

光明新村顯然屬於後者,無論是曾經為夢想堅持的奮鬥一代,亦或是享受物質生活的便利一代,還是如今棲居人文村落的追憶一代,這裡始終是合肥老城中央從未被忘記的地方。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不少老合肥人都知道光明影都,新合肥人都知道女人街,愛看書的人都知道三孝口24小時書店,愛逛街的人都知道“三孝口”地鐵站,沒錯,光明新村就在你們常去的這些地方附近。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站在長江中路與金寨路交口制高點,向西南望去,17棟風格迥異的居民樓、1000多口人組成了光明新村的標配。如果以光明新村為中心,畫一個300米直徑的圓,你會發現走在圓內走的每一步,都曾有故事發生,都留有合肥歷史的烙印。

- 01 -

01

最初,它是以茅草屋、泥坯房的形式面世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

如今已過花甲的杜老,打小就生活在這一帶,他對這裡的過去太瞭解了,“以前這裡都是手工業者、服務業者的棚戶區,打席子的、補鞋的、磨豆腐的、殺豬的,還有拉板車的、掃馬路的……都是一些手藝人、賣力氣的在這裡住。”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1957年拍攝的合肥光明新村一帶街巷舊貌

杜老的外婆家就是在這裡開了一做油紙傘的鋪面,從杜老記事時起,這裡就是市井繁華之地,因為離大馬路近,各種遊行、慶祝活動,孩子們都能第一時間跑去看熱鬧,而回到家裡,街坊鄰居們的互相照應,讓孩子們靠吃百家飯長大,也不會餓著肚皮。

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孩子們到處瘋跑,耍猴的,唱曲的,好不熱鬧,扯一張涼蓆到路口,就能睡到天亮。

50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大雅樓、青年書店、金江小吃部,這些曾經熟悉的市井氣息濃郁的生活場景,仍然存在於杜老那一代人的腦海中。而讓他一直念念不忘的,還是那家老寧餃麵館,就開在沿路的一間小鋪子裡,逢年過節,大人們才會帶著他去吃一碗餃子,而每次都會連飄著油花的麵湯都會喝的一滴不剩。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 02 -

01

光明電影院成了那一代人共同的金色回憶。

——上世紀八十年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舊城改造中,它舊貌換新顏。合肥的舊城改造和金寨路沿街改造,獲得城鄉建設部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彈指間,時光來到了二十一世紀,老故事,老記憶,歷歷在目仿在昨日。杜老開玩笑說,那時候的年輕人,要說自己住在光明新村,找對象都好找一些。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與小區僅隔一個西菜市巷的光明電影院,是個熱鬧的場子,這是一座建於1954年7月的蘇式建築,由蘇聯專家親自設計、建造,是當時全市規模最大的電影院。而光明新村名字的來源,也是大約跟這個電影院有關了。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1963年合肥街巷地圖之市區中心部分。繪圖者手繪了部分城市主要標誌建築的形象,光明電影院就在圖的左側。

那時的膠片電影都是一盤一盤的拷貝,一部電影有9到12盤,光明電影院算是合肥影院老大,一般都是最先從電影公司拿到拷貝,最先開始放,放幾盤才讓跑片員騎自行車把這放過的幾盤送到別的影院開始放。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影都

光明新村的小俠們,近水樓臺,可沾了不少光。他們仗著地頭熟、人頭熟,可沒少蹭電影,有一個小夥伴的爸爸就在電影院裡上班,一群孩子經常裡應外合溜進去,站著看完一場又一場的電影,這也成為了光明新村那一代人的精神食糧和共同的金色回憶。

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

- 03-

01

如今,這裡平添了更熟悉的市井生活煙火味。

在上世紀90年代,光明電影院升級為了光明影都,雖幾經周折,但在2008年還是難逃拆除的命運。曾經赫赫一時的光明電影院不見了,但因之而命名的光明新村,卻因為歲月的留痕,平添了更熟悉的市井生活的煙火味。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一個夏日的黃昏,漫步在這曲曲繞繞的巷子裡,俯思良久,期冀能夠探尋到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

這裡曾是赫赫有名龔萬家族的宅邸,百年天主教堂就立於居民樓一側,流傳著三國孫權勒馬退兵的廻龍橋路,曾是廬州城出德勝門官道的金寨路,安徽第一路的長江路環繞左右,這不正是合肥歷史文化故事的所在嗎?

目之所及,紅磚房、瓦房、平房以及樓房,這不正是合肥城市改造建設的縮影嗎?

距地鐵2號線三孝口站僅200米,三孝口24小時新華書店300米,與女人街、七桂塘僅隔一條馬路,這不正是現代繁華之地嗎?

007牛肉麵、老費牛雜館、小有天、風波莊、廊橋酒吧、天都大酒店,不少店已經開張了幾十年,這不正是飲食男女們所崇尚的閒散市井嗎?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社區”是一個群體,它由彼此聯繫、具有共同利益或紐帶,具有共同地域的一群人所組成。而老城區的更新,一定是通過“挖掘城市內涵、喚醒城市記憶、彰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來實現的,也一定是通過一個個社區、一條條街巷由點串線到面完成的,而其中,有故事、有內涵的社區更新和活力再造,一定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而這裡,從不缺故事與內涵生活。

你瞧,“一人巷”裡的一盤棋,老大爺們“廝殺”了幾十年;

你聽,清晨就開始的茶話閒聊中,老人們的生活軼事可以說到天黑都說不完;

你看,透著歷史斑駁的牆面與特立獨行的現代繪畫融為了一體。

夜幕下,光明新村裡的燈火仍然能照亮這座廬州老城的夜空。

在老城更新的新時代背景下,光明新村的改造與運行一直都獲得了各方關注,市、區多部門各級領導多次到現場考察指導,三孝口街道也召開多次協調會,邀請相關專業團隊對光明新村片區進行研討、規劃,挖掘歷史文化、設計更新方案。而光明新村居民們,作為社區更新的組成部分,也積極成立了光明新村更新促進委員會。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光明新村,這個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一定會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文字:張瑞

漫畫:榆木先生

本文部分信息、圖片來源於《合肥市志》、《圖說合肥城市記憶》、《合肥晚報》,在此向原作者一併致謝。

光明新村:合肥老城心中從未被遺忘的“村落”

安徽愚先生文創:自帶自媒體流量的文創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