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中國人應有一種「貴族」精神

編者按:這是前些年友人所寫的一篇文章,現在讀來仍然感覺心潮澎湃,雖然當下情形與幾年前有所不同,國人也開始意識到“貴族”精神缺乏的問題,然則,真正努力的地方還是太多太多。今天,16點再次把她整理出來,與各位共賞。

深度好文!中國人應有一種“貴族”精神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神州富人也如同雨後春筍般崛起。這些暴發戶們,大都以貴族自居,以為有了錢,住別墅、開寶馬、喝人頭馬,這樣就成了貴族。就連那些不怎麼有錢的白領們,也開始另闢蹊徑,泡酒吧、看話劇,或者談村上春樹,而以精神貴族自居起來。一些大學也開設了高爾夫課程,並以此招攬生源,似乎學會揮舞球杆,從此便步入上流社會。很多有錢人為了讓子女提前享受一下貴族生活,為將來成為“貴族”鋪好路,便把孩子送到最具貴族氣息的英國去留學,接受薰陶。但這些“貴族”家長們不逞想到,在諸如世界最著名的伊頓公學裡,其嬌貴的子女卻每天要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這裡的孩子,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吃更多的苦。他們怎麼也不明白,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在英國——一個貴族氣氛濃厚的國度裡竟然被如此提倡,這樣的生活歷練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繫?花鉅款讓子女來這裡受苦受罪,真是有點不划算。

事實上,大部分國人所理解的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並不是貴族精神,而是一種暴發戶心態。多數國人的意識裡,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區別。然而卻是兩碼事兒。比如,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正是因為我們對貴族精神存在著嚴重的誤讀,導致中國人過去不僅不提倡貴族精神,反而極力批判貴族精神,認為貴族精神就是達官貴人氣息,與人民大眾的社會生活根本不沾邊。中國人十分推崇英雄主義,並依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建立了光輝的業績。各個歷史時期。不同類型的英雄人物不斷湧現,人們雖然尊敬和崇拜英雄,但他們離現實生活似乎有點遠,再加上宣傳的錯位,使得英雄們更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這種英雄主義的逐步缺失,導致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越來越世俗化,人們活的越來越實際。於是,在改革開放中富裕起來的國人們,覺得有了錢,便開始追求起生活的品位來,想過一種貴族生活。而他們認為的貴族生活無非是把手中的錢氣派地花出去,滿足一下虛榮心而已。這與真正的貴族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深度好文!中國人應有一種“貴族”精神

英文裡的noble,除了有“貴族”的含義,還有“出身高貴的”“高尚的”“偉大的”“崇高的”“卓越的”等含義。英國人所指的貴族並不一定非常有錢,主要是指那些有高貴氣質,做人很紳士的人,也就是必須具有貴族精神。這裡的“貴族精神”包括:高貴的氣質、寬厚的愛心、悲憫的情懷、清潔的精神、承擔的勇氣,以及堅韌的生命力、人格的尊嚴、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嬌、不乞、不憐,始終恪守“美德和榮譽高於一切”的原則。因此,“貴族精神”並不必然地為那些出身“貴族”的人所壟斷,普通的平民只要不斷努力學習,堅持塑造自己的人格,同樣是具有“貴族精神”的貴族。舉例來說,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雖然出身皇族,有著高貴的血統,但英國皇室還是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學習。畢業後,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了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不是不清楚前線的危險。但他們依然覺得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責任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而在中國,那些所謂“官二代”“富二代”們,卻仗著自己優越的家庭背景,為所欲為,做了很多為人不齒的事情。這不但與“貴族精神”不沾邊,簡直就是喪失了人性。中國人提倡“富貴”,但“富”和“貴”卻是兩碼事。“富”是物質層面的,“貴”是精神層面的。中國人雖然實現了物質層面的富裕,但很多人卻無法逾越精神層面的障礙,達到“貴”的高度。其中緣由與我們不提倡貴族精神不無關係。

我們所要強調的是“精神的貴族化”。但長期以來由於我們把貴族精神的對立項搞錯了,導致貴族精神在中國一直沒有市場,並受到嚴厲的批判。貴族精神的對立項不是平民精神,而是奴才精神、流氓精神、痞子精神。很多平民實際上是有貴族精神的。正是由於這一錯位,國內很多人對於貴族的理解是:擁有高檔住宅、豪車、美女如雲、消費歐洲奢侈品、子女進入“貴族學校”和出國留學等等,崇尚這樣的貴族式生活方式,更多隻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貴族生活。不是表現在人對精神和審美的追求上,而是體現在揮金如土、綾羅綢緞、花天酒地的金錢主義形式上。貴族化中的“貴”,就是華麗、氣派、顯赫、奢侈等形式。而主流傳媒傳遞給我們一種錯覺就是這種和真正的貴族文化毫不沾邊的虛榮和幼稚的形式氛圍。這種貴族文化實際是一種膚淺、粗糙的文化氛圍。

深度好文!中國人應有一種“貴族”精神

西方人之所以推崇貴族精神,因為其決定一個人的人品。從平民百姓到國家政要,他們最關注的就是人品。對一個人的發展來說,人品是第一位的。這也正是西方國家某些政要一旦行為不檢點,搞出些許花邊新聞,立刻受到社會的關注,甚至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二戰時期,在英國有一張照片流傳得非常廣,說的是英王愛德華到倫敦貧民窟視察,他站在一個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口,對裡面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這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一種尊重,而真正的貴族是懂得尊重別人的。無獨有偶,1793 年1月,法國巴黎協和廣場,一個囚徒即將被處死,在上斷頭臺時她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她立刻下意識地說了句“對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對殺氣騰騰的劊子手,留下的則是如此坦然高貴的遺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諒我的敵人,但願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幾分鐘後,路易十六及他的皇后便身首異處。兩個世紀後,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在紀念法國大革命200週年的慶典上真誠地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還有就是,1910 年10月28日,一位83歲高齡的老人,為了拯救備受煎熬一生的靈魂,決意把所有的家產分給窮人,隨後他離開自己遼闊的莊園出走了,帶著聶赫留朵夫式的懺悔,最終像流浪漢一樣死在一個荒蕪的小車站……他就是俄國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多年以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評價托爾斯泰時這樣感慨道:“這種沒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後命運無損他的偉大……如果他不是為我們這些人去承受苦難,那麼列夫•托爾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屬於全人類……”由此可見,貴族精神作為為人處世的一種修養和生活原則為西方人所推崇。正因為如此,西方主流社會對民主和法制格外尊重,這也使得這些國家表現得比其他國家更加文明和發達。當下的中國國民所缺失的正是這種貴族精神。貴族精神是一個文明人說話行事的根本之所在。只有具有貴族精神的人,才能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作為社會的精英,他們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區與國家的責任;才會擁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深度好文!中國人應有一種“貴族”精神

貴族,這一無論是在稱謂,還是實質上的確認,都必須與其品德、學識、行為相符合。否則,即使其權傾天下,富可敵國,亦不能算作真正的貴族。貴族精神的高貴之處,那就是乾淨地活著,優雅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絕不會為了一些眼前利益,更不會為了純粹的物質利益,背信棄義,爾虞我詐,不擇手段。前幾年的“小悅悅”事件再一次證明了國人貴族精神的缺乏,十八個路人面對先後被兩輛汽車碾壓的一個鮮活生命,竟視而不見,無人伸出援手,而第十九位出手相救的路人竟是一位年過花甲,生活窘迫的拾荒老人。這一事件又一次證明人格的高貴與一個人的地位和財富是毫無關係的。有人把中國人缺乏貴族精神的原因歸咎於中國的改革開放讓國人思想觀念開放,生活觀念受經濟大潮的洗禮變得過於實際,看問題,做事情采取實用主義的標準,其實不然,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十分推崇貴族精神的。孟子所提倡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就是一種貴族精神。儒家鼓勵人做君子,不做小人。這個“君子”,就是一種富有貴族精神氣質的人。今天,國人普遍缺乏貴族精神,與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人文素養缺失有很大關係。這也是近年來國學熱興起的一大誘導因素。因此,重拾傳統文化中的一切有益的思想精華,來營養國人的思想神經,讓我們的思想擺脫功利主義的束縛,在現實生活中,涵養一股浩然正氣,陶冶心靈,提升境界,昇華思想,這樣我們的內心世界就不會變得浮躁,功利心也就對我們的干擾輕一些。我們內心自然也就會充盈著一種貴族精神,來導引我們的思想,規範我們的行為。

基於這種意義,精神的貴族和所謂富有之人應該是沒關係的。精神的貴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貴族。因為這種貴族精神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未來的國民素質決定著它發展的方向和發達的程度。讓每一箇中國人心中充盈一種貴族精神,對提升和改善中國人的素質來說實在是一件極有意義的大好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