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總結|產品經理要掌握9個做好產品的方法

最近在做一系列各種交叉、繁瑣的項目,在經過了克服困難使項目順利進行下去之後,突然想總結下哪些是自己一直以來做好產品的重要方法,一是來讓自己再接再厲,二是也想和同行們分享下經驗。這篇文章更加註重產品的軟實力,而不是講如何去畫原型、競品分析和UE設計等等的基本功。所以,請各位讀者有所預期,提前取捨。

经验总结|产品经理要掌握9个做好产品的方法

這次我準備了九條重要的產品方法論,這雖是自己的經驗之談,但的確也是實踐後的總結。在和其他產品同行溝通、交流中發現,這些方法論的確也是大家“英雄所見略同”的。那麼我們馬上開始進入正題。

一、產品滿足了用戶的哪一個核心需求

核心需求一定只能是一個

我們首先要確定,做一個產品一定要先明確最核心的需求是什麼,並且只能是一個。

尤其對於初級產品而言,往往覺著“怎麼也得篩出來三四個核心需求吧”、“這幾個都很重要,讓我怎麼篩選”、“去掉哪個都會被業務方砍死的”等等。其實這個過程是產品經理必然要走的一個過程,也是產品sense、方法論還不夠深刻的時候。所以越早意識到這個問題,越早經歷過去越好。

下面我首先一一解決我自己經常聽到的幾個疑惑吧。

問:怎麼也得篩出來三四個核心需求吧 / 這幾個都很重要,讓我怎麼篩選?

答:首先,的確是可以篩出來三四個核心需求,但這個三四個核心需求一定是分別屬於三四個不同目的的功能模塊的核心需求。也就是說:一個功能模塊一定只有一個核心需求。

當你認為有三四個核心需求時,說明你還沒有把項目或產品拆解為目的不同的三四功能模塊。

問:去掉哪個都會被業務方砍死的

答:首先,的確是會被砍死的,但找出來核心需求並不意味著其他需求可以砍掉。相反,如何讓這一大堆需求更好的融合起來,以滿足業務方的需求。

上面的問答講到:“三四個核心需求一定是分別屬於三四個不同目的的功能模塊的核心需求”。所以我們要拆解功能模塊,拆解目的,從而使每個目的都能直接乾脆的向用戶呈現出來,才能更換的達到做好項目/產品的目標。

再舉例而言:對於微博這樣的產品,讓瀏覽體驗更好,就是核心需求。系統如何加載更快,用戶如何生產優質信息,如何摒除spam,如何提升視覺體驗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PM永遠不要妄想一下子去發明,顛覆現有的產品,或者增加一些自己覺得挺時髦的新功能,只有抓住“最核心需求”一點一滴的去改進,一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去提高,才能從量變引發質變。

不同功能模塊的核心需求交叉在一起的處理規則

如上文所說,如果拆解為多個功能模塊時,每個功能模塊會有不同的核心功能,那麼如何把這些核心功能較好的融合在一期呢?

這就需要看:哪個目的的優先級更高。優先級高的模塊,就要放在重要的位置,方便用戶使用,相反則次之。

其實你看看所有優秀的網站,當你頻繁的去體驗後會發現,那些讓你顯而易見的都是按優先級依次來排列、佈局的。因為每個優秀產品的產品經理、UE設計師在考慮佈局交互時,都會考慮優先級的。這也是初級產品經理可以去通過別人的成熟的作品鍛鍊自己眼光、意識的一個路徑——多體驗別人的好產品。

二、相比競品你的優勢是什麼

1. 什麼是優勢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優勢邏輯是:什麼能讓目標用戶選擇你的產品而非競品。

目標用戶

:一定要強調目標用戶,產品不是什麼流量都有意義的,流量再大,偏離目標、流量不穩定總不是好現象。

選擇心理:能達到目的,時間、體力成本低。這就是用戶的選擇的簡單心理。

那麼我們來總結:優勢是使用戶通過低時間、體力成本的方式,達到他的目的。

而言我們要明白用戶的目的的本質:可以認為用戶是無限貪婪的。例如:免費雲盤空間是5G,那麼如果服務器成本能hold住,我們就要想:用戶的目的可以是10G。搜索引擎的相應時間是1s,用戶的目的可能還是0.1s,甚至用戶的目的可能還是不搜即得。千萬不可替用戶的目的、貪婪設定瓶頸,用戶目的的瓶頸就是產品的瓶頸。

2. 如何搭建優勢

  • 首先要考慮投入的ROI。這也是內部能推動項目進行要過的第一關,只有好的ROI才能獲得公司的支持。
  • 其次與競品對比,他們在滿足用戶的需求中,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要想搭建產品優勢,肯定要明白怎麼樣才能獲取用戶。

不需要好友關係也可以發送信息,這就是一個優勢。針對的目標用戶、需求就是——不知道對方的微信時,通過子彈短信予以及時發送消息。這雖是一個細分的場景需求,但就在這一點上,形成了局部優勢,就能獲取到有這種場景需求的用戶,而這部分用戶之前是在微信的用戶群內的。

三、根據產品的核心價值,將用戶分解成不同角色

UGC產品:看的用戶,寫的用戶;電子商務:賣家,買家;新產品:種子用戶,成長用戶;老產品:初期用戶,成長用戶,衰退用戶,流失用戶。

需要指出的是:角色的劃分,和產品的運營程度有關。運營成熟的產品,進入精細化階段,就需要更細的分解角色。

以微博舉例:如按使用方式、生命週期把角色分為X軸Y軸兩維,那微博的使用方式可以是瀏覽信息用戶,發佈信息用戶,還可以分得更細。比如:發佈信息用戶還可以分為個人、認證個人、企業、媒體、大V等,微博生命週期可列出種子用戶、初期用戶、成長用戶、衰退用戶、流失用戶等。

當我們把X軸Y軸一相交,就得到了很多的角色,上面列舉的微博角色,就能得到30種。當然,其中有一些角色是無意義的。很少有產品和有PM需要去分解幾十種角色,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把最重要的幾種角色拿出來就可以了,抓住核心即可。

四、變成用戶,進行cosplay

要了解用戶,才能知道用戶需要什麼,才能知道做了一個功能後,會不會有用戶使用、吐槽等等。

所以,要沉浸入用戶數據中,找到用戶的畫像,分析出用戶的立體感,進行cosplay。不斷得去問自己:這類用戶為什麼會用產品,用產品的目的是什麼,哪裡用得不夠爽,哪裡可以更好點?

但有一點比較重要,對於要想拔高自己的產品經理來說,要在變成用戶時,還要脫離個人心態,從大局出發:是不是做了這個功能、優化,大部分用戶都會喜歡?這個是個別情況,還是大面積現象?

做產品經理不容易,要受到各種角色的內心的切換。

五、理解什麼是用戶本質的目標感

上面也提到要將產品用戶劃分為不同的角色,那麼不同角色的目標也會有不同之處。我們要有一個用戶的管理表格,記錄著用戶的目標是什麼。

用戶的目標要分析到本質,電商產品中,用戶的目標不能是買到合適的商品。這個不叫目標,這個叫大家都滿足了自己的目標後的現象總結。這就好比是:飯店裡面大家都吃飽了,這是表面現象。本質目標是:什麼用戶點了什麼食物,吃了多少錢,他才吃飽了。

所以,作為產品經理的你,明白什麼是用戶的目標了嗎?

然後分析用戶的本質目標後,就開始找到一個ROI較好的方式去實現:產品流程圖、產品結構圖、產品改動點、研發所需工時等等。

六、確定用戶需求滿足過程中的關鍵點

將每類角色從“獲知產品,使用產品,需求得到滿足,離開,回來”的整個過程進行分解,描繪出關鍵步驟和關鍵頁面。

對整個用戶需求滿足的過程控制得最好的是電商零售企業,原因很簡單,因為每一步都是錢。因為PM很明白,一個關鍵點搞好了,收入就上升,一個關鍵點沒搞好,收入就下降,這直接和獎金有關,可是亂來不得的。所以會用心去做。換而言之:往往用心的產品才能做得足夠好。

搜索和電子商務都有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在滿足用戶的一級需求時,把商業價值實現了。商業價值和用戶需求都能找到“收入”這一敏感的衡量指標。

你的用戶體驗做得好,收入就上升,用戶體驗做得差,收入就下降。世界上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提升用戶體驗的手段了。

這一步是痛苦的cosplay。我們假設一個最簡單的B2C新產品,至少有四種最簡單的角色:

  1. 瀏覽用戶;
  2. 交易用戶;
  3. 種子用戶;
  4. 初期用戶。

對這最簡單的四種角色描繪“獲知產品,使用產品,需求得到滿足、離開、回來”的過程,可能就有20個關鍵點,十多個關鍵頁面。所以戲演多了就入戲了,按照佛陀的哲學,產品經理削蘋果,削到最後發現蘋果沒了,自己就變成用戶了。

七、多做最有價值的事——提升關鍵點的轉化率/收益

作為產品經理,都像要在公司中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價值,那麼最能表現的方式就是:把最關鍵的轉化率/收益點給提上來。

所以,你懂得,做產品不僅僅是為了用戶做產品,更是為了自己做產品。把最關鍵的轉化率/收益提升上來,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負責,對公司最後的負責。

產品經理不知道在忙什麼時,就要做好規劃,做什麼才最有價值。

八、形成引導閉環,讓產品能夠自我成長

淘寶的信用評價體系,就是一個閉環。

買家購買產品,商戶提供好的服務獲得好評,得到好評就會得到更多新買家,新買家又購買產品,商戶又有機會得到更多好評,形成一個循環。PM的工作就是發現、設計,確保這個閉環的順利運轉。比如差評師,就是這個閉環的殺手。

UGC產品也常常是一個閉環。

用戶發佈優質信息,優質信息吸引新用戶,新用戶也發佈優質信息,更多新用戶被吸引來形成一個閉環。垃圾信息發佈者、Spam、低質信息等,都是這個閉環的殺手。例如:抖音,病毒似的感染周邊的人群;例如:拼多多,用戶自己為了利益分享,從而拉來用戶,拼多多也隨之成長。

現在很多工具類產品也找到了自己的環,如:雲輸入法,用戶越多,輸入法越好用,輸入法越好用,用戶越多,形成一個循環。

九、大幹快上,迅速迭代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面試題:產品到了預定發佈日期,卻發現還有功能不完善,你是選擇上線呢,還是繼續打磨,直到令人滿意再上線?

往往初級的產品經理,甚至一些中級產品經理,往往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想用足夠的時間細細打磨自己的功能,使之成為天之驕子,競品橫流中脫穎而出。

不否定這是有利於個人成長的,但對於公司而言,對於市場而言,並不是大家都慢慢的做產品,所以,要大幹快上,甚至為了搶佔市場,在提供了通暢的核心服務後,不顧UE、UI如何,直接上即可,後續再迅速迭代。

每個版本、每次更新都優化一點點,隨著時間遷移,既獲取了用戶,又能優化了體驗,留住了更多的用戶。

總結

以上就是我自己總結的九大條律,讓自己做好手頭的工作。分享給大家,希望從軟實力上能夠讓大家有所借鑑。

#專欄作家#

中人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高級產品經理,擅長需求分析、數據分析,關注零售、電商領域。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