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晶片公司「平頭哥」很厲害?那行業大佬的發家戰鬥史你知道嗎


本週三,阿里巴巴云溪大會在杭州開幕。阿里CTO張建峰宣佈,將阿里在4月份收購的中天微與達摩自研芯片業務進行整合,成為名為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推進雲端一體化的芯片佈局,並計劃將在明年4月發佈第一款神經網絡芯片,以及完全自主研發的CK902芯片。

這次阿里成立的第一家半導體公司,平頭哥這個名字也是馬雲親自決定的,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最近馬雲在非洲的時候,蜜獾這種在非洲“無所畏懼”的性格深深感染了他,所以希望新成立的這家公司能由像蜜獾一樣無所畏懼。而關於蜜獾這種生物,熟悉互聯網的我們當然不陌生,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非洲亂不亂,平頭說了算。

其實讓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能夠無所畏懼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知名的半導體公司大部分都被美國所佔據,例如高通、intel、AMD、NVIDIA等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公司,而唯一能夠和他們相抗衡的,似乎只有位於臺灣的臺積電。當然還有Apple、三星之類,在半導體行業也是獨當一面的存在。


也許很多人對半導體並不瞭解,其實這個行業對於普通人來說的確有些生澀難懂,但我們人手必備的手機、電腦等等可都離不開這個行業,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瞭解這個行業,今天筆者就從intel和AMD這兩家公司為主,以這兩家在五十年來在CPU上的“相愛相殺”,為大家呈現來自半導體行業的好戲連臺。

今年是intel成立的50週年,這本來是值得慶幸的事,但是從去年開始,intel的日子就一直都不好過,這是因為宿敵AMD在去年發佈了Ryzen處理器,這款處理器的發佈,一舉打破了intel長達12年的壟斷,讓intel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到今年Ryzen二代發佈後,intel再也坐不住了,直接拿出了原本並不想這麼快推出的旗艦級CPU——i9 9900K,以此對抗再度崛起的AMD。

AMD的再度崛起,讓我們看到了CPU行業如獲新生,要知道在被intel支配的這幾年裡,CPU從四核到六核我們經歷了整整8年,而AMD崛起後,從六核到八核僅僅只用了1年時間,這樣轉變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性能提升和令人激動的降價幅度。


要知道在intel壟斷CPU行業的這13年裡,由於沒有競爭對手的敲打,intel緩慢的提升自己的CPU性能,甚至只改個名字當做芯片“糊弄”消費者,因此intel緩慢的性能提升被業內人士標榜為“擠牙膏”,所以intel也被戲虐為和佳潔士、高露潔齊名的牙膏廠巨頭。而這次intel和AMD之間的互掐,其實只是他們自成立以來幾十年裡的一個插曲。

在過去的50多年裡,他們互掐的次數數不勝數,如果要追本溯源,那麼要從1957年一家名為仙童半導體的公司成立說起。這家名為仙童的公司是8個人所創立,這8個人原本是“晶體管之父”肖克利的下屬,後來集體提交辭呈被肖克利痛斥為“叛逃八人幫”,而他們提交辭呈的日子,也在後來被《紐約時報》評為美國曆史上最重要的十天之一。

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創立被稱為是硅谷誕生的標誌,而那8人的叛逃文化,也成為了硅谷特有文化的之一,被一代代硅谷人“傳承”了下來。最後intel和AMD的創始人,就在仙童的八名創始人當中,可以說他們再次上演了叛逃。所以雖然如今是宿敵,但是最開始它們可是同源同宗。


最先“叛逃”成立的是intel,其創始人中最有名的的就是負責研發的摩爾,他所提出的摩爾定律直到今天依然是半導體行業的金科玉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

最開始intel的第一桶金來自IBM,那個時候IBM為了儘快開發出PC產品,選擇intel為自己的供應商,憑藉intel強大的研發能力,intel在硅谷迅速躥紅,成為那個行業的佼佼者,而AMD則趨利避害選擇跟隨intel,靠低價和性價比獲得第二大供應商的位置,也許是因為“同門師兄弟”的關係,那個時候intel和AMD並沒有互撕,甚至為了拿到IBM的PC外包訂單,intel還和AMD簽訂5年技術合作

但是隨著AMD的不斷壯大,這種現狀沒有持續多久,intel的霸主地位開始動搖,於是在1985年,intel單方面撕毀了技術合作協議,踢開AMD自己來做當時技術最領先的386處理器。而受到intel背叛的AMD只能選擇起訴贏回“尊嚴”,雖然持續5年後AMD打贏了官司,但是當它可以銷售386處理器的時候,intel早就推出更為先進的586系列處理器。


因為這場官司,AMD決心在研發上和intel抗衡,至此兩家公司可謂正式的在明面上互相競爭。但是兩者的競爭也為雙方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訂單和資金,甚至在1999年,intel的市值突破了5000億美元,其風光程度可謂和現在的蘋果一般無二。

AMD首次超越intel是在2000年,那個時候AMD推出了1GHz的Athlon速龍CPU,一直到2005年,intel的CPU被AMD全線超遠,不但性能不及對方而且價格還貴。而那個時候的AMD也是憑藉自身的CPU優勢“為所欲為”,將自己的旗艦產品定價到了1萬元,要知道2005年的1萬元可比現在值錢多了,如此喪心病狂的定價,讓不少人對AMD表示反感。

AMD的好日子一直持續到2006年,那個時候intel推出了Core 2雙核處理器,這顆CPU直接將AMD打個措手不及,導致出現AMD的CPU在一夜之間暴降千元以上。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的intel同樣品嚐了當年AMD的滋味。但是筆者覺得兩者的“惡”半斤八兩,它們都曾經歷輝煌而胡作非為,唯有競爭才能真正的讓消費者受益。


intel推出Core處理器後的十多年裡,一直將AMD踩在腳下,而AMD似乎也受到了壟斷的“懲罰”,無論是品控還是產品性能都沒能超遠intel,而由於AMD這個名字和農產品加工製造商ADM相近,所以被業內人士戲謔為農企。由此“牙膏廠”和“農企”成為了這兩家公司的代名詞。

AMD的頹勢一直持續到2015年,那個時候“農企”要破產的消息時有傳出,但眼看著AMD要撲街的時候,推出了Ryzen處理器結束了“牙膏廠”長達12年的壟斷。雖然目前Ryzan在性能上還未能超遠intel,但在技術上相對intel已經有了一到兩年的優勢,所以就目前而言,超越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intel和AMD的恩怨情仇到今年差不多告一段落,其實這兩家的競爭無論誰優誰劣對於消費者而言都無所謂,畢竟無論是AMD還是intel,它們在壟斷的時候都曾做出過“傷害”消費者的行為,但兩者的競爭同樣也有好處,那就是讓半導體行業可以有著蓬勃的發展。


而回到國內的半導體行業,如今雖然阿里通過收購成立了新的半導體公司,但是和大洋彼岸的硅谷相比,依然只是不入流的小角色,同樣的,國內的各種半導體公司在硅谷面前,就像咿呀學語的兒童。

但是就像馬雲賜名的平頭哥那樣,筆者希望國內的半導體公司能夠不畏現狀,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彌補這幾十年來的技術短缺,在intel和AMD酣戰的同時迎頭趕上,一舉拿下他們。雖然就目前而言,這只是筆者的“一廂情願”,但誰又能保證在未來的這些年裡,國內不會出現像intel和AMD一樣的歡喜冤家,一起競爭進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