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綿竹城在黃許鎮消失得乾乾淨淨,願人性的精彩永遠鮮活在歷史中

古绵竹城在黄许镇消失得干干净净,愿人性的精彩永远鲜活在历史中

早就知道現今的黃許鎮就是古時的綿竹縣,也就以為古綿竹城遺址就在現今的黃許鎮上。黃許鎮地處德陽市北郊,108國道、寶成鐵路穿鎮而過,四通八達;加之鎮容古樸、規模闊大、經濟繁榮、人口眾多,還真有點縣城的味道。每次到黃許,都浸潤在古綿竹的歷史之中,頗有些厚重之感。

既是古綿竹,總會留下點什麼遺蹟。是窄窄窪窪的小街,還是青灰低矮的街房?是綿遠河長著青苔的堤岸,還是那連接兩岸的破舊長橋?

都不是。

那我到哪裡去尋找綿竹故城?

我不是研究歷史的,也不想刻意去找尋什麼;但我對身邊的歷史還是有一點興趣。《三國演義》裡面有諸葛贍父子與鄧艾血戰綿竹的故事,而綿竹就在我的身邊,那曾經的古戰場,難道就是今天的黃許鎮?

古绵竹城在黄许镇消失得干干净净,愿人性的精彩永远鲜活在历史中

圖注:中國綿竹年畫村

看不出。

歷史的塵埃早已落定。《三國演義》有小說的成分,不可全信;那打開歷史書,看又有多少綿竹故事?

晉人之《華陽國志》、《三國志》,唐人之《元和郡縣誌》及酈道元的《水經注》等載:綿竹故城歷兩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共807年曆史。由於自古以來是“益州大肺腑,此地小咽喉”的兵家必爭之地,一有爭持,必燃戰火。歷經戰爭蹂躪,終被毀壞,於隋大業四年遷徙到馬尾河邊的今綿竹。古綿竹於漢高祖六年置縣,縣城在綿水西岸,因多竹而得名。東漢末年,自號“黃巾”的農民起義領袖馬相、趙祗聚眾數千人,在綿竹城起義,聲勢浩大。益州牧劉焉入川后,本想剿滅黃巾,哪知黃巾已被豪強賈龍打敗,反撿了個大便宜,順便將益州治所設在綿竹城,時間達五年之久。建安十八年,蜀漢先主劉備據綿竹,攻雒城,進而進軍成都。這次攻雒,軍師龐統身中流矢而亡。在今白馬關的鹿頭山上,還有龐統祠。263年,魏將鄧艾偷渡陰平破涪城兵發綿竹,諸葛贍與其子諸葛尚與之血戰於綿竹城南,壯烈殉國。西晉惠帝時,史稱“流民皇帝”的李特集合6萬流民起義於綿竹,火攻縣城並佔領之,又迅速攻破漢州,殺向成都,在成都建起了43年的成漢國……如此多的歷史事實,而今竟沒有一點痕跡?

古绵竹城在黄许镇消失得干干净净,愿人性的精彩永远鲜活在历史中

圖注:鄧艾、鍾會、姜維、司馬昭

放眼周邊,有許多三國遺蹟。西有綿竹諸葛雙忠祠,東有羅江白馬關龐統祠,北有綿陽蔣琬祠,南有成都武侯祠。古綿竹所在的黃許鎮,眾多歷史的發生地,不可能是風過無痕!

10月6日下午,天色陰沉。從略坪過綿遠河,進入黃許地面。在雙江村路邊的一個小水塘邊,突然見到一塊不顯眼的石碑,碑上刻著:綿竹城遺址。大喜過望。原來,古綿竹在這裡!

沒有一點城的味道,眼前只是一片平曠的田野。田野之上,唯有這兒高出一般,算是一塊臺地,彷彿城市的基礎。我等平民,也無從知道腳下這處土地下面到底有多大的秘密,但有一塊石碑,也就足以令人安慰了——多少的歷史,從此找到了註腳。

古绵竹城在黄许镇消失得干干净净,愿人性的精彩永远鲜活在历史中

圖注:黃許鎮古綿竹城遺址區出土的“綿竹城磚”

幾年前,若干專家,確認了黃許龍安、雙江村之間這塊臺地,就是古綿竹城遺址。這只是學術上的意義,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上的人民,不一定知道那金戈鐵馬的歷史。但於我,卻是一種安慰——我終於“發現”了古綿竹!它已經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舞臺!

路東遠處,是白馬關,也就是古時的鹿頭關。望去,起伏的山巒隱沒在迷朦的煙霧之中。近處,是綿延的綿遠河,也就是古時的綿水,曾經可以揚帆,而今幾近枯涸。綿遠河畔,便是一塊臺地,古綿竹城就在這臺地之上。我面前的這片臺地,完全是一片田野;田野之上,是莊稼地、竹林和院落——和別處任何地方一樣,標準的農村。若不是這塊石碑,誰會知道這兒曾經的轟轟烈烈的歷史?

古绵竹城在黄许镇消失得干干净净,愿人性的精彩永远鲜活在历史中

圖注:綿竹關雕塑

路邊茶館裡,坐著悠閒的茶客,玩著快樂的遊戲。問,不知道。附近有一院落,竹樹陰深,彷彿在召喚著我。我輕輕前去,環繞一週。陰深之內,有高牆阻隔。問地裡耕作的婦人,告知是墓,很有些年代了,已經保護了起來。是誰的,諸葛贍父子?但願是。其實是與不是於我並不重要,我之所以願是,是想有一個夢而已——多少的古墓已被後人掘開,讓墓主不得安生——我在高牆外默立,生怕驚擾了這末世的忠魂。

據說,今黃許鎮糧站前,便是諸葛贍父子戰死處,同死的還有蜀國張遵、黃崇、李球三將和七萬軍士,後人稱此地為五馬歸槽——當然,這也只是學術上的意義,當地人並不知道。知道與不知道並不影響人們的生活,這兒已開發成了一處巨大的樓盤,現代化了。

古绵竹城在黄许镇消失得干干净净,愿人性的精彩永远鲜活在历史中

圖注:綿竹雙忠祠雕塑

古綿竹,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名城,在你的碑前,我只能用想象來複原你的壯闊了——而眼前,只是一片普通的田野。從綿水深處吹來的秋風,讓人總覺得有一種森森的陰氣,讓人有些寒慄。我無法作深沉的憑弔,只能悄悄走開。

一個城市消失了,消失得乾乾淨淨。願歷史的精彩,永遠鮮活在歷史中。(碧之筱樺/文;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