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的「好媽媽」——記邵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陳賜蓮

特殊孩子的“好媽媽”

——記邵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陳賜蓮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彭迎春 曾書雁 鄧星照

在丈夫眼中,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花在工作上的心思遠多於照顧家庭;在同事眼中,她業務能力出眾,有責任心敢擔當,是行業內的“標杆”;在學生眼中,她總是能用心用愛教學,比自己的親生媽媽還要親切。

她就是邵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陳賜蓮,一位在特殊教育崗位上默默耕耘了27年的執著堅守者。

特殊孩子的“好妈妈”——记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陈赐莲

用愛撐起“一片晴空”

陳賜蓮於1972年出生於邵東縣斫曹鄉一個偏遠落後的小山村,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是她從小的夢想。

“我從小生長於農村,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只能通過有限的圖書、音像資料,那時知識淵博的老師簡直是我心中無限崇拜的偶像。”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陳賜蓮一雙大眼睛裡泛著夢想的光芒。

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陳賜蓮考進了原長沙湘江師範學校。當時,這所學校的特教專業在邵東縣僅招一名學生。通過專業學習,陳賜蓮深深領悟到:“特殊孩子內心陽光善良,感覺他們都特別可愛。”這讓她堅定了要成為一名特教老師的信念。

1991年,中專畢業的陳賜蓮進入邵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從此與這所學校結下了不解之緣,用愛為特殊孩子撐起“一片晴空”。

參加工作不久,陳賜蓮與愛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時候為了照顧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學生,她不得不把帶孩子的責任交給了丈夫。有一次,一名學生半夜突然發高燒,陳賜蓮毫不猶豫地背起學生送往醫院,並對她悉心照料,而自己的孩子卻因為沒有母親陪伴在家哭啞了嗓子。

對於學生的輔導,陳賜蓮有自己的心得。她從不用“有色眼鏡”看待特殊孩子,總是尊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與他們平等交流。陳賜蓮坦言,一些家長可能因為著急而責罵孩子,但她從教27年來從未對特殊孩子發過火,孩子們都把她當作“好媽媽”。

“陳老師真像媽媽一樣。有時,我甚至覺得她比媽媽還好!”這是陳賜蓮執教的已畢業8年的學生伍舒舒發給陳賜蓮的一條手機短信。20多年來,畢業的學生有的當上了特校的老師,有的當上了服裝店的老闆……當看到孩子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人生,陳賜蓮覺得人生最大的意義莫過於此。

“我覺得打好手語不僅能讓人心靈手巧,還能與特殊孩子更好地交流,通過我們的教學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她說。

特殊孩子的“好妈妈”——记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陈赐莲

用心書寫精彩篇章

剛開始接觸特殊孩子,陳賜蓮也有因為經驗不足而束手無策的時候。聽障孩子因為聽力語言障礙,不會寫完整地句子,寫出來的話總是顛三倒四。教一年級時,有一次,陳賜蓮教了一個簡單的句子“教室裡有桌子”,辛辛苦苦教了一節課,讓同學們仿寫句子“什麼裡有什麼”時,孩子們把作業交給陳賜蓮看,‘桌子裡有教室’、‘書包裡有桌子’……”,陳賜蓮一看同學們這麼簡單的句子都不會寫,當場急得放聲大哭。

孩子們見陳賜蓮忽然哭了,便紛紛圍了過來,關切地問道:“老師您怎麼哭了,是我們不乖惹您生氣了嗎?”孩子們的天真再次觸動了陳賜蓮,從此她便下定決心苦練教技,用心為這些孩子撐起美好的未來。

為了與聾啞孩子正常交流,她苦練手語,修煉成邵陽市最權威的手語教師。她的優質課、比武課都得到特教專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屢獲省市課堂競賽大獎,個人也獲評“邵陽市優秀共產黨員”、“邵陽市優秀教師”、“邵陽市骨幹教師”等殊榮。在她的努力帶動下,邵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榮獲湖南省特殊教育工作教研先進單位等稱號。

在做好學校工作的同時,陳賜蓮多次擔任邵陽市殘聯舉辦的手語培訓班教師,為全市培訓手語工作者共500餘人,並擔任過各類大型會議的手語翻譯。在邵陽電視臺擔任晚間新聞手語翻譯三年,還經常為公檢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語翻譯工作,協助公安幹警偵破涉及聾啞人的案件上百起。

陳賜蓮還多次應邀參加電視臺錄製節目。今年2月,陳賜蓮參加中央一臺《經典詠流傳》節目錄制時現場用手語演繹古詩《梅花》,得到康震、撒貝寧和哈林的高度讚許。

“‘默默地耕耘,無私地奉獻’是我永遠不變的座右銘!”陳賜蓮說,“雖然自己已近天命之年,但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熱愛絲毫沒有消退。為特殊孩子,我願意付出自己所有的青春和汗水。”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