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原則》

喜歡記得↑關注↑哦~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原則》

1

《原則》可能是當下金融圈裡最火的一本書。

作者瑞·達利歐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聯合基金的創始人。截至2015年年底,橋水已累計盈利450億美元。瑞·達利歐與中國頗有淵源:為了學習中文,他讓自己的小兒子來北京讀小學。

這本書是這位牛人一生經驗的總結,他一直用這些原則行事,也要求他的員工如此行事。原本這些內容放在他公司的官網上供員工免費閱覽,已經有300多萬人讀過。後來作者加入個人經歷,並拓展了一部分內容,成為目前的樣子。

關於瑞·達利歐,筆者還想多說一點。這位牛人不僅僅是投資高手,還是分析問題的高手,否則也寫不出《原則》這樣的東西。看看他寫的幾篇雄文的標題,你會對這個人的經驗、視野和能力有更深體悟:《經濟如何像機器一樣運行》、《論國家經濟成敗的原因》 、《關於去槓桿化的深入理解》、《大國崛起和個人投資》。怎麼樣,是不是足夠高大上?

總的說來,《原則》這本書並不難讀,思辨成分雖然多一些,但案例列舉得清楚,屬於我喜歡的書籍類型。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作者生平;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則;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則。第二部分是核心,因為介紹生平是為了引出其生活原則,而工作原則又與生活原則環環相扣,屬於其衍生品,所以讀好第二部分,就等於掌握了全書的核心。

筆者重點讀了全書的第二部分。關於達利歐的生活原則,大項有40條,細項加起來百餘條,涵蓋思維力、行動力、決策力等方方面面。下面筆者擇要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說一說。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原則》

2

生活中最大的原則,就是理解自然的規律和進化的規律。不理解這個,很多人的思維就無法躍遷。這個原則有兩層含義:從個人角度看,做人行事要遵從這些最大的規律,因為規律“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所以人就要為之改變即“適應”和“進化”;從規律的角度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規律或曰“道”這個東西沒有對萬物“好”的義務,它不追求對個體的支持,而追求促進整體的進化,因為這才能帶來最大的回報。

回到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明白:人是獨特的,也是渺小的,要把握這個平衡,才能正常行事,不會過於自卑或狂妄。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有利於人類普遍進化的基礎上,你一定會獲得獎賞。

有些人喜歡抱怨,認為國家進步、經濟發展和自己關係不大,身邊的人都過得比自己好云云。但如果這些人沒有改變自己的自覺,停在原地不動甚至是退步,總認為別人過得好,自己也要過得好就是理所應當的,這就是不理解自然和進化的規律。其實進化是非常無情的,進化的代價是大部分的物種被淘汰。

在大自然的歷史長河中,能夠存活下來的物種,既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適應環境變化而進化了的。所以人在一生中也需要不斷進化,認知的進化、能力的進化、情緒的進化……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原則》

3

作者對“目標”有獨特的理解。首先,普通人常有的思維誤區是:過度重視決策的直接結果而忽視後續和再後續結果。這個思維誤區的本質就是目光是否長遠、能否用變化的視角看問題,也就是在思考問題時加上“時間”這個重要的維度。例如,人們看到冰淇淋就想吃,看到漢堡和薯條也想吃,這就是隻注重直接結果——滿足了口食之慾,但忽視了這些食品給身體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

第二,偉大的期望創造偉大的能力,所以目標要設置得高遠一些,至少不能是一眼就夠得著的東西。埃隆馬斯克說:如果把目標限定為明知自己能實現的東西,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所以不要因為你認為它無法實現就排除一個目標。還是馬爸爸那句話:“人一定要有夢想,一旦實現了呢?”

第三,不要混淆目標和慾望:目標是你真的想要實現的那個東西;而慾望是你想要但會阻止你實現目標的東西。這個洞察太精彩了。例如,吃飽和美食往往是一對矛盾。吃飽其實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生理需要,而美食則是口腹之慾。美食如果不節制,雖然會吃飽但卻導致不健康,威脅人的生命健康。這就是人們把目標和慾望混淆的例子。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原則》

4

每個人都有兩個障礙:自我意識與盲點。自我意識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種防禦機制,是一種“情緒”。大多數人會因為自尊心作怪,擔心受到別人的攻擊,拒絕別人的批評,害怕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所以人不能太“自我”。

還有“盲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極限,所以每個人都有思維“盲點”。這就需要你的頭腦極度開放,遇到分歧的聲音、不同的意見,應該仔細傾聽,站在對方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並且確認最好的答案未必是要自己做出的那一個。

讓自己極度開放還有很多辦法,例如多和持反對意見但又可信的人打交道。可信的人有兩個特徵:一個是曾反覆的在相關領域成功找到答案,至少成功過三次;還有一個是在被問責的情況下,能對自己的觀點作出很好的解釋。我們要讓可信的、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關於選人,作者所花的論述篇幅其實很大。生活和工作部分都有涉及。對於公司來說,很多問題的根本原因大多是人的問題。因此選人特別關鍵,要確保所有關鍵位置至少有兩個可以相互替換的人。

作者還把極度開放用於工作場景,倡導“極度真實”、“極度透明”的公司文化。達利歐首先要求員工保持極度開放的心態,自己正直,也要求別人正直,在公司裡形成一種有話說在當面,不在背後評判他人,人人擁有知情權,無人可以隱藏批評意見的環境。

但筆者以為,這樣的公司文化並非能被普遍複製,學不好就可能“東施效顰”。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原則》

5

決策並不簡單。關於決策的方法,很多書都有涉獵,筆者認為達里奧特別的地方在於亮點,其一是“可信度加權”,其二是簡化思考。

“可信度加權”即對可信度高的觀點賦予更大的權重,不能簡單搞少數服從多數。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如何判斷“可信的人”,可信的人的觀點就在決策計算中佔更高的權重。

關於簡化思考,這倒是筆者非常認同的,適用範圍也更加廣泛。作者認為,傻子把事情複雜化,只有天才才能把事情簡單化。簡化思考讓決策更有效率。

正是因為以上兩個因素,作者特別推崇機器算法:把一切因素、權重都放入一個決策體系當中,然後讓機器去判斷做一件事情到底應不應該,其成功概率多少,避免情緒帶來的壞影響。

在金融決策上,這個方法應該是可行的,但對於社會決策,面臨的情況就特別複雜,很多時候需要一事一議,這樣的“算法”就顯得簡單粗暴了。

6

本書的內容相當豐富,以上的摘要只是個人比較有感覺的部分。書中說的未必要全盤接受,能給自己帶來思考的書就是好書。對於本書而言,不思考的人看到的是一碗雞湯,愛思考的人看到的是一座金礦。

作者所謂的原則,在筆者看倆就是我們語境中的“道”:生活的原則就是生活之道,工作的原則就是工作指導,做人的原則就是為人之道……有了原則,你的行動就有了底層邏輯,很多看似難做的選擇就沒那麼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大人物都能說出自己行事和做人原則的原因。

如果讓我在孩子18歲的時候送他們禮物,這本書一定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