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神壇鬥士》30年:戰後日本對儒家精神的反思

日前,日本動漫界傳來消息。由矢立肇負責原案、日本動畫公司日升(SUNRISE)製作的《鎧傳:武士軍團(鎧伝サムライトルーパー/Samurai Troopers)》 將發售30週年高清重製藍光版,日子定於2018年12月5日。讀者對《鎧傳》之名可能有點陌生,它其實就是中國大陸由深圳電視臺引進、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翻譯、遼寧兒童藝術劇院配音的《魔神壇鬥士》(為了方便讀者,下文都稱本作為《魔神壇鬥士》)。1980年代,日本曾出現不少鎧甲類動漫,但絕大多數動漫作品主題立意的高度卻罕有能與《魔神壇鬥士》匹敵的。《魔神壇鬥士》是戰後日本對儒家傳統美德和日本軍國主義的反思。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中國大陸版《魔神壇鬥士》片頭

五常少年

一個巨大城堡出現在東京的上空,妖邪世界魔王阿羅醐降臨,人類的力量無法與其抗衡。這時,五位身著各色鎧甲的少年趕來,於是與魔王展開了漫長的爭鬥。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五常少年

與大多鎧甲類日漫相似,主角一般為四至六人的小團隊;而本作又有極大的不同點,除了五人團隊之外,沒有其他的同陣營戰士,也沒有直屬上級或神。他們的朋友只有比他們大幾歲的少女柳生娜斯蒂、小學生山野純。除此之外,只有一個雲遊僧迦雄須作為戰士的指引者。所以,本作沒有因神的庇護產生小宇宙爆發的劇情,一般都是因五人友情產生的共鳴。

日本動漫長期喜歡用五行元素作為賣點,本作除元素之外,又加了儒家的五常道德觀和五倫道德觀作為獨特的賣點。五常是本作的核心精神,五位少年各代表五常的一種美德。五常指儒家認定的人倫關係的原則:仁、義、禮、智、信。五常源自四端,始見於《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西漢《禮記·聘義》又補充了信,“孔子曰:孚尹旁達,信也。”後世把這五種美德統稱為“五常”。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五常少年鎧甲本心

每種美德各對應鎧甲的一個屬性。仁、義、禮、智、信對應的5個鎧甲的屬性名稱分別是:烈火、金剛(土)、光輪、天空和水滸。五人在國內中分別被譯為火焰神、砣神、光輝神、天神和水神。如果說“砣神”是小錯誤的話,本作的譯名《魔神壇鬥士》是最大的糟點,觀眾很容易看出來“壇”是對日本漢字“伝”的誤譯。

五位主角的譯名也是慘不忍睹。五位少年正確譯名應該是:仁戰士烈火真田遼,義戰士金剛秀麗黃,禮戰士光輪伊達徵士,智戰士天空羽柴當麻,信戰士水滸毛利伸。真田遼是真田忍軍的後裔,動畫中的鎧甲都有家族徽章。不過奇怪的是,遼並沒有使用真田家家徽,而是使用了真田家依附過的武田家割菱作為徽章。秀麗黃來自於清朝就移居日本的華僑家族,他的偶像是華人功夫巨星李小龍和成龍。伊達徵士、羽柴當麻、毛利伸分別是伊達政宗、豐臣(羽柴)秀吉、毛利元就的後人,從他們的姓氏、出生地和家徽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造型和屬性也隱藏了不少的老梗,如伊達政宗是獨眼龍,伊達徵士也被設定為單眼受傷過的人,並一直用頭髮遮住一隻眼睛;毛利水軍戰國時期日本第一,毛利伸的屬性就被設定為水。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五常鎧甲上的家徽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五常少年詳細資料

五位少年為何基本被設定為戰國名人的後代,而且擁有五常美德;這是因為他們的對手是來自於戰國時期的四倫魔將。

四倫魔將

四個魔將是來自於戰國時期的地方領主。那麼,他們怎麼穿越到現代世界呢?因為他們來自於妖邪界。妖邪界本是迦雄須一族所生活的煩惱京,是淨化世俗靈魂的境地。因阿羅醐的入侵,被變成了妖邪界,是一個和人類世界平行的世界。順便說下,遼藝的“尤加世界”是一個空耳音譯,正確名應該是妖邪(Youja)界。由於人類的一年相當於妖邪界的兩天半,以此推之,從戰國時期而來的四魔將只過了幾年而已。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日本的戰國時代何嘗不是如此,如墮入爭鬥不休的阿修羅道。四個封建領主將為了追求力量和野心被妖邪世界魔王阿羅醐所利用,墮入妖邪界,成為四魔將。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四倫魔將

四魔將分別是:鬼魔將貴力朱天童子(本名狛俊忠),毒魔將藥師那啞挫(本名山之內直時),暗魔將漆黒惡奴彌守(本名佐佐木九十郎),幻魔將夢幻螺咒羅(本名黒田次郎五郎)。朱天童子設定來源於日本著名鬼王酒吞童子(日語“朱天”“酒吞”同音),因此是山城國人。那啞挫(Naaza)來源於印度毒蛇Naga,盔甲名藥師,來自於毒與藥本為一體的梗。惡奴彌守(Anubisu)是古埃及黑暗魔王阿努比斯(Anubis)。螺咒羅(Rajura)和阿羅醐(Aroga)是自創角色。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四倫魔將詳細資料

四魔將對應的卻是四倫美德:忠、孝、悌、忍。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五倫:忠、孝、悌、忍、善。隨著劇情展開,觀眾會發現這個設定便是編劇良苦用心所在。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四倫魔將鎧甲本心

這九件鎧甲其實本是魔王阿羅醐的一件鎧甲。阿羅醐是千年前一個不知名的戰國封建主,不知道從哪裡拿到了一件鎧甲,企圖想君臨天下。但是,阿羅醐賣弄裝備不到一分鐘,就被一個身穿黃金甲的戰國武士一劍給滅掉了(嚴重懷疑是個大BUG,魔王阿羅醐居然這麼菜,只會賣弄裝備的金幣玩家吧)。這個武士便是迦雄須(Kaosu),製作出鎧甲的人,姓名來源於希臘神話中最早誕生的神——混沌之神卡俄斯(英語:Chaos;希臘語:Χάος)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迦雄須

阿羅醐強烈的怨念和企圖征服人類的野心使他的靈魂不滅,並逃入了妖邪界,只把盔甲留在了人間。迦雄須為了鎧甲不再禍害人家,將鎧甲分為九份,並封入“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九種美德,也就是本作名《鎧傳》的由來。從這點來說,《魔神壇鬥士》是個嚴重的錯譯,完全和本作主旨無關。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阿羅醐被消滅前怨念和野心不滅

劇情剛展開時,很多人都會困惑:為什麼邪惡一方會以“忠、孝、悌、忍”為信條?不是應該和“仁、義、禮、智、信”站在一起的麼。這就要說到兩者的區別了。“仁義禮智信”代表的是“公義”;而“忠孝悌忍”則是“私義”。“公義”和“私義”有時候會發生嚴重的衝突。比如忠,很容易變成“愚忠”,日本幕府時期對封建主君的“愚忠”,明治維新後對天皇、軍國主義的“愚忠”。儒家對“忠”是怎麼理解的呢?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離婁下》)又如孝,《弟子規》說:“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這種無原則的孝,基本上就是將孩子當做父母的工具。而孟子早就說過:“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孟子·告子下》)。“忠、孝、悌、忍”本身沒有錯,但是缺少了“善”,往往會被引導到錯誤的方向上,使持這些信念的人走上罪惡的道路。儘管知道自己的主君殘暴作惡,還盲目地效忠;儘管父母或兄弟犯下重大罪行,但出於孝悌之心還是對其包庇。明治維新後,日本反對崇拜中國,拋棄所有的儒家思想,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就是錯誤的“忠、孝、悌、忍”本所致。這就是本作要向觀眾傳遞的精神內涵,也解釋了編劇沒有讓迦雄須將“善”封入鎧甲的原因。

仁者無敵

戰國時代,動盪的心在日本蔓延。四魔將的野心使四倫鎧甲的邪惡之心覺醒,最終幫助魔王阿羅醐復活。復活後的阿羅醐只是一個沒有肉體的邪靈,他妄圖收回九件鎧甲,重新稱霸世界。於是,阿羅醐首先控制四魔將,並對他們洗腦。最初覺醒的是朱天童子。以雲遊僧形象出現的迦雄須解除了朱天的疑惑,盔甲有著自己的意識,要他尊重盔甲的真正靈魂去戰鬥。從此,他的腦門在戰鬥中也能出現了盔甲的靈魂字“忠”。迦雄須犧牲後,朱天也繼承了他的錫杖。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四魔將鎧甲幫助阿羅醐復活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覺醒後的朱天

第一季中,迦雄須犧牲自己建造了通往妖邪城堡的橋。五常少年和朱天終於面對面與阿羅醐戰鬥。由於實力不濟,除遼之外的八件鎧甲的擁有者都被阿羅醐吸入身體。當阿羅醐要殺死遼時,四位少年的意識牽制住了阿羅醐。而遼為了同伴的安全,不忍心殺死阿羅醐。這種仁心卻使他和同伴都陷入了危機。

危難之際,理解了同伴的犧牲精神後,遼終於覺醒。五人同心協力後產生共鳴,召喚出了輝煌帝鎧甲。與五常少年的鎧甲不同的是,它不是由阿羅醐的鎧甲製造出來的,而是傳說中自古代就有的,迦雄須一族的鎧甲。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五常之中以“仁”為首,輝煌帝鎧甲章紋也和烈火鎧甲一樣,也必定穿在了遼身上。依靠從未見過的鎧甲威力,遼一擊擊敗了阿羅醐。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輝煌帝鎧甲

第二季中,阿羅醐帶著妖邪界的地靈眾捲土重來。此次回來,阿羅醐帶來了一個少女迦遊羅。迦遊羅是迦雄須的後人,8歲時被擄入妖邪界,記憶被封印,在阿羅醐的身邊被作為女妖邪而培育,成長到了12歲。阿羅醐要稱霸人類界必須要藉助迦雄須一族的力量。五常少年連同朱天都無法抵抗迦遊羅。最後朱天犧牲了自己,淨化了迦遊羅。在朱天的引導下,其他三魔將也終於覺悟,向阿羅醐舉起了反旗。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覺醒後的迦遊羅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覺悟後 的“孝、悌、忍”三魔將向阿羅醐舉起了反旗

然而此時,絕望之塔被帶入了人間,人類世界被妖邪界的地靈眾佔領。地靈眾喚起了人類的邪惡慾望,全世界的人類互相廝殺。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人類為爭奪財物而互相廝殺

阿羅醐還想得到超越九件鎧甲的輝煌帝盔甲。因阿羅醐是一個沒有肉體的邪靈,遼孤注一擲將穿著輝煌帝鎧甲的自己和阿羅醐融為一體,並用“仁”封住了他。他讓同伴動手殺了阿羅醐,四位少年含淚徹底擊碎了阿羅醐。千鈞一髮之際,整部動漫打醬油的山野純拯救了遼,他胸前的生命寶石放出一道紅光,把即將和阿羅醐同歸於盡的遼救了出來。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遼用“仁”心封住阿羅醐

《孟子·梁惠王上》說:“仁者無敵”。“仁”是貫穿本劇的主線,最終是“仁”擊敗了妖邪帝王阿羅醐,使人間免於陷入戰爭的地獄。這也說明,“仁”雖有“惻隱之心”,並不意味著不除暴安良。就連主張“非攻”的墨子都說:“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愛下》) 有了“仁”心,才能天下無敵。

從故事的主線來看,這部片子的真正意義是喚醒當時的日本人反思軍國主義,重新審視儒家傳統精神.。日本人接受了儒家的“忠、孝、悌、忍”,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被排斥在日本道德之外的。崇尚武士道的軍國主義分子,從小就被抹殺了惻隱之心,灌注的全是愚忠與殘暴。有“仁”“善”精神的武士道沒,最終給中國、給世界,也給日本自己帶來了深重災難。因此,很多動漫迷認為《魔神壇鬥士》是鎧甲系動畫中的巔峰之作。

《魔神坛斗士》30年:战后日本对儒家精神的反思

《鎧傳(魔神壇鬥士)》30週年紀念藍光版廣告上書“以仁之心討伐邪惡”

1988年,《鎧傳》在日本播出之時,正逢明治維新120週年。由於它是跨年度播出,恰好在第二年又碰到了一件大事,日本天皇裕仁病逝。昭和時代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