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董事長的「嘴炮」該如何解讀?

A股董事長的“嘴炮”該如何解讀?

最近“嘴炮市值管理”很流行,比如前段時間的泰禾集團,這兩天的東易日盛,關於這個東西,我挺有感受的。

2014年8月,我去調研信維通信,董事長也口出豪言,在公開的調研活動中,給出了一份令人咋舌的計劃表:2013年收入3.5億,2014年收入8億,2015年15億,2016年30億,董事長明確年內不減持。強烈的訴求,彼時都寫在高管的臉上。

我當時對這個計劃深表懷疑,畢竟那句“聽董秘的虧50%,聽董事長的虧90%”的話深入人心。但同行的一個前輩批評了我,認為無論如何,董事長能說出這種話來,這種公司也值得研究花平時三倍的功夫來研究,“大膽假設”人家給出來了,剩下的就應該你來“小心求證”。

後來的故事眾所周知,信維雖然沒有完全做到董事長的規劃(略低於),但營收和利潤仍然突飛猛進。我去調研那會兒股價4塊5,最高漲到61塊,三年十倍。我在4塊~6塊期間做了很多研究,但“會不會是騙子”的念頭始終縈繞,不敢下手,等到我輕倉上車時,已是股災之後,幾乎錯過了大部分的漲幅。

回顧這個票,再看今天的泰禾和東易,對於這種“董事長誇下海口”的公司,有兩點感觸最深:

1. 不要先入為主。如果這個公司之前並沒有吹牛逼的歷史,那麼先別急著否定。如果帶著先入為主的想法去審視,你只會找到自己潛意識裡最認可的證據。即使它未來被證明是樂視,你在那個時間點,也最好不要帶上有色眼鏡。

2. 花三倍的精力來研究。比如某個你道聽途說來的股票,你研究2個小時,“嘴炮股”你就應該研究6個小時。董事長既然敢誇下海口,我們就應該敢於深度研究。

上述都是證券老司機的經驗之談,是無數猜坑和踏空的教訓換來的[攤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