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背著跑」真的能救活溺水的孩子嗎?

流年等待-


溺水急救中應禁止任何形式的“
倒水”“控水”!

“倒揹著跑”真的能救活溺水的孩子嗎?

又見“倒揹著跑”溺水急救。

7月2日,河南周口某水上樂園,9歲男孩在於小夥伴比賽憋氣時溺水。遊樂場救生員採取胸外按壓和倒背控水等方法進行急救,救治無效死亡。

該事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救生員實施的“倒揹著跑”救治的方法。網友們紛紛指出這是錯誤的。

醫生們也推薦“倒水”

將溺水者“倒揹著跑”是我國民間流傳的一種溺水救治方法,目的是將溺水者吸進去的水給控出來。

其實,“倒揹著跑”只是溺水急救中“倒水”的方法之一。

不止在民間,很多醫生也說溺水急救需要“倒水”。

比如,6月23日,央視新聞報道河南鄭州一位護士採用心肺復甦成功救治一位溺水少年。但是,央視請到的河南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在“科普”環節卻大講“倒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倒水”。

而有的醫生則稱,溺水急救是不是需要“倒水”則看情況。

比如,周口這起溺水事件後,大河報採訪到鄭州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董善京稱:“至於需不需要控水,董善京稱,倘若溺水者被救出後,呼吸和心跳很是微弱甚至沒有,這時就不能進行控水,若溺水者經過急救後有了呼吸,且還需要控水的話,可以選擇兩種控水方法:一是施救者單膝跪地,讓溺水者腹部趴伏在施救者的大腿上,拍其背部;二是施救者從背後抱著溺水者的腰腹部,並讓溺水者頭朝下,雙手握實後向上猛提。

後一種即所謂海姆立克法。

醫生們為什麼也推薦錯誤的“倒水”法呢?

因為,“倒水”曾經是醫學上溺水急救的標準方法。

比如,2009年出版的第13版《實用內科學》中,“伏膝倒水法”就是其標準方法。

甚至,目前還在使用的醫學院本科第8版《內科學》教材(2013年第一版)也在推薦“頭低俯臥位體位引流”倒水。

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醫學上曾經認為大多數溺水者是因為大量吸水進入肺內才導致窒息。

溺水急救中禁止任何形式的“倒水”“控水”

但是,更嚴謹的研究發現,由於人體本能和生理性保護機制,比如,屏氣、喉痙攣、咳嗽反射等導致的窒息,腦缺氧意識喪失後才會有少量水進入呼吸道。

基於這種發現,目前的溺水急救原則是有限解決溺水者的缺氧問題。

具體的方法就是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

比如,WHO2014年發佈的全球溺水報告就明確指出,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的心肺復甦是呼吸心跳停止的溺水者唯一有效的急救方法。

具體操作上,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歐洲復甦委員會的急救程序是:

對於呼吸心跳停止的溺水者,救上岸後置於安全環境下堅實的平面上仰臥,頭和腳位於同一平面

如果溺水發生在自然水域,可以快速檢查口腔內有沒有異物。如果溺水發生在游泳池等清潔水域,沒有必要浪費時間進行呼吸道檢查,直接進行心肺復甦:

溺水急救的心肺復甦遵循傳統的氣道-呼吸-循環(ABC)順序,而不是針對一般心跳驟停的循環-氣道-呼吸(CAB)

具體操作上,一手太高下巴使頸部過伸開放氣道,一手捏住鼻子,連續進行5次口對口人工呼吸,而不是通常的2次。原因是呼吸道內可能有一定水,連續5次更可以達到恢復通氣的目標。

接下按照心肺復甦的常規每30次胸外按壓給予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幅度大於5釐米少於6釐米,頻率每分鐘120次。

指南同時還指出,

只有胸外按壓不進行人工呼吸的心肺復甦不適用於溺水急救。

心肺復甦需要持續不間斷進行,直到:

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復

或,專業醫療救護到達並承接繼續急救

或,施救者完全力竭

同時強調,任何情況下,溺水急救應該避免任何形式的“倒水”。

溺水急救為什麼禁止“倒水”

原因在於,如上所述,溺水者呼吸道內並沒有多少水。超過60~70%的溺水者會吞入大量水。

“倒水”“控水”倒出來的並非肺內的水,而是胃內的水。就是說,任何“倒水“對恢復通氣沒有任何好處。

相反,卻有顯著說的壞處,甚至增加死亡率。

原因在於:

一方面,倒水不僅沒有必要,還白白耽誤恢復通氣和心肺復甦的寶貴救命時間。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倒水操作增加胃內水返流到口腔誤吸入呼吸道的機會,從而增加二次窒息的風險。

即使不進行倒水操作,心肺復甦過程中,大多數溺水者也會出現胃內容物的返流。在一項研究中,僅需要人工呼吸的溺水急救中,胃內容物返流發生率為65%;在需要心肺復甦者更高達86%,增加二次窒息風險。

至於救起時還有呼吸的溺水者,只需要將之置於復甦體位進行觀察,並撥打急救電話。

像有的醫生推薦的那樣,對這些溺水者進行倒水,帶來二次窒息的風險甚至高於呼吸停止者。

因為,倒水是一種施加衝擊性外力的操作,相對於這種外力,與溺水者自身的呼吸節律並不協調,胃內水被擠壓進入口腔時,很可能正是溺水者的吸氣階段,因而更容易造成誤吸。

試想,即使是平常,我們在喝水吃飯時,如果有人猛地拍我們的後背都會造成嗆咳,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溺水急救中,無論什麼情況,都不僅不應該進行任何倒水操作,還應該避免甚至嚴格禁止。


掙脫枷鎖的囚徒


不能。不但不能,還有可能害了孩子。

溺水後倒掛排水的思路由來已久,且花樣繁多,如牛背馬背顛簸、倒掛在樹上、腹部衝擊等,是早期人類最樸素的救急探索。相信這種做法的人,覺得利用重力可以將兒童溺水時吸入肺部的積水排出。

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湘雅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李湘民表示, 通常情況下,倒掛控水只能控出胃內的水,肺部的水幾乎不能控出來。在溺水者意識不清楚的情況下,此種控水方法只會增加胃內容物嗆入氣道造成窒息的風險。不僅如此,對於溺水心臟驟停的人而言,倒掛控水還會造成心肺復甦延誤,增加死亡率。

那到底該如何正確控水?溺水者甦醒後,如果要控水,急救者應該去半跪位,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腿上,背部朝上,頭部下垂,用手平壓期背部進行排水。

溺水後,科學的救急非常重要,其中最實用的就是心肺復甦。不過,與傳統意義的先按壓再人工呼吸不一樣的是,溺水者急救可以先開放氣道,然後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再做胸外心臟按壓。如果4-6分鐘內不進行任何救助,溺水者就可能失去生還機會。


留白說


“倒揹著跑”真的能救活溺水的孩子嗎?

搶救溺水者 ,一律不控水!

關於對溺水者最有效的搶救步驟和方法,有一個認知過程。 最早的理論是“一律先控水”; 後來根據科學依據,演變成“海水控水、淡水不控水”; 最近十幾年來的實踐給出的真理則是“無論海水、淡水,一律不控水”(北方稱“控水”,南方稱“倒水”)。

最早“一律控水”理由是什麼?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一直認為既然水進入了肺內,甚至進入了消化道,控水是理所當然的、無可爭議的,所以在搶救溺水者時,會把“控水”作為搶救的第一步。

後來“海水控水、淡水不控水”的理由則是:淡水含鹽量0,海水含鹽量約3.5%,人體血漿含鹽量約0.9%。如為海水溺水,由於海水滲透壓高於血漿滲透壓,機體的水份會進入肺內,肺內的水份則會越來越多,致使肺部“淹溺”;如為淡水溺水,由於淡水的滲透壓低於血漿滲透壓,已經進入肺內的水份會迅速進入血液循環,肺內的水份會明顯減少或消失。因此,海水溺水必須控水,而淡水溺水無須控水。

目前最新的“一律不控水”的理由:

(1)溺水者早期因喉頭痙攣、聲門閉鎖而沒有吸入水份(稱“乾性溺死”);即使患者通過呼吸道吸入了水份(稱“溼性溺死”),水份也很少,而且這些水也已經進入血液循環。

(2)控水的實際效果很差,並容易引起胃內容物反流和誤吸,反而可能會阻塞氣道,還可能導致肺部感染。

(3)控水還延誤了心肺復甦的時間,使溺水者喪失最佳復甦時機。

綜上所述,諸位看官可以深度瞭解為何急救的方法從“控水”演變成為“一律不控水”,這也可以解釋網絡上倒揹著孩子跑控水的事例為什麼不對。科學在進步,知識在更新,現在還能看到網上在傳播錯誤的有關各種控水的文章和圖片,真心起急! 拜託大家閱後多多宣傳正確有效的急救方法,以免自誤誤人!


急救醫生賈大成


淡水淹溺屬於低滲性溺水,水進入肺中可以很快被吸收入血,導致溶血反應產生,也就是說淡水淹溺的傷員中肺部並沒有太多的水,所以並不需要控水,很多人就是因為控水時間過長失去了黃金的救援時間(4-6分鐘),大家要做的是立刻通暢氣道後堅持不懈的做心肺復甦!海水淹溺的救護方法有有區別,海水淹溺屬於高滲性淹溺,海水進入肺中後血液中的水入肺,大量的水積在肺中,所以一定要先控水,但是也有缺點,花費時間過長,二是容易摔倒造成二次損傷,建議將傷員肚臍放置於膝蓋上拍其背部控水或使用海姆裡克衝擊法。


Angelia富貴牡丹


這種“倒背跑步”的急救方法並不科學,“如果溺水者未清理呼吸道且沒有心跳,而採取了俯臥位倒水,會使得溺水者缺氧加重,拖延了心肺復甦則會耽誤溺水者搶救的時機。”
溺水者被救出後,首先應該做的是給予其呼吸而不是控水,“具體做法是,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汙物,解開領口,使其平臥,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再給予兩次人工呼吸;然後將溺水者頭部歪向一側,進行心肺復甦按壓,在按壓的同時溺水者胃部的積水也自然會流出;最後,按照每30次心肺復甦按壓加2次人工呼吸的頻次,循環進行,直到溺水者甦醒或者專業急救人員到來為止。”在溺水者甦醒後如果需要控水,正確方法是抱起溺水者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或急救者取半跪位,使其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頭部下垂,並用手平壓背部進行倒水。
  當然,溺水者在急救之後甦醒過來,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了。“溺水時喝水過多可能會導致溺水者出現感染、電解質紊亂等現象,所以建議溺水者甦醒後也一定要到醫院做一次身體檢查。


yy132492671


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上,經常會有這樣的消息:***的群眾用當地特有的方法,救活了兩名溺水兒童。所謂的“特有方法”如圖所示:

這麼做真能讓溺水的孩子起死回生嗎?科普網站@果殼網 給出了這樣的答覆:

溺水的直接結果就是缺氧,急救的最重要一點就是打開氣道,緩解缺氧。兒童溺水時,2分鐘後便會失去意識,4-6分鐘後身體便遭受不可逆反的傷害,因此家長一旦識別孩子溺水後,應該儘早對其心肺復甦進行搶救。如果發生心跳驟停了,10秒內就應該開始進行心肺復甦,此時最應該的是爭分奪秒,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倒水上,另外溺水時人肌肉鬆弛容易發生嘔吐,一倒過來嘔吐物就容易阻塞氣道。”

溺水患者心肺復甦的標準流程是:

1.打開氣道;

2.判斷患者呼吸;

3.無呼吸者給予通氣兩次;

4.檢查脈搏;

5.無脈搏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30次;有脈搏者只進行通氣即可;

6.之後每兩分鐘檢查一次脈搏和呼吸。

重複第3步和第5步。

新聞中的村民有沒有去除孩子口中的泥沙水草不得而知,但顯然是做到了“控水”,即倒背孩子奔跑,能夠很有效地排出孩子呼吸道及消化道中的水和異物。

但實際上,控水在溺水急救中反而是最不重要的,而只適用於處理心跳呼吸仍存在的溺水者。 溺水搶救標準的做法是更強調人工呼吸、心肺復甦。外科醫生@趙承淵 表示:溺水中有10-20%為乾性溺水,肺內無水,早期復甦可糾正低血氧。遇溺水者首先應判斷有無心跳呼吸停止,如有停止,立即心肺復甦(CPR),不控水;如果呼吸心跳尚在,可按上述方法控水。

微博上也有專業醫生表示“倒背奔跑”救活孩子很可能只是巧合。

北京急救中心黨委副書記、主任醫師@王克英:我不是想說這例不是真的,個人認為孩子並不是心跳呼吸停止而只是屏氣,當時沒有心電圖無從考證。當人落水時,會本能地屏氣,心跳還有。但時間太長造成嚴重缺氧隨即心跳停止。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骨科主治中醫師 @千里馬常有

:這個並不科學!相當於“胸外按壓”的力量太弱,又沒有“人工呼吸”的操作,這種方法常常用來做“不當案例”做教材,希望媒體人不要誤導民眾!


C咖啡豆子


沒聽說過,估計不死也能給折騰死。人命關天,不懂不要胡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