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美國的關係好嗎?爲什麼?

黑曼巴0918


也不是一直都特別和諧,摩擦多的是,但總的來看,覺對算得上是鐵桿盟友。否則作為一個在敵人夾縫中生存的小國,自身再優秀,再努力,也得被滅了十次八次了。

舉個例子,為了拉近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距離,獲取他們的好感,以色列的涉外工作人員,比如新聞發言人等,幾十年如一日,都選擇把頭髮染成金色(猶太人種多數為深色頭髮),以迎合西方社會大眾審美。比如,下圖以色列前外長,頭髮就是染的,其年青時代的照片是一頭黑髮。首先看以色列建國過程中美國無可替代的作用。

猶太人從公元2世紀初,被逐出了巴勒斯坦,開始流散世界各地。直到1897年,猶太政治領袖赫茨爾在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第一次代表大會(下圖)上提出,要再猶太人的故土兼精神聖地~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家園的口號。

口號有了,但是缺錢,缺關係,缺國際認同。於是,赫茨爾找到了當時歐洲最有錢的金融世家——猶太裔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羅斯柴爾德又託關係讓赫茨爾聯繫上了英國政府,這麼著認了個“乾爸爸”。20世紀初,日不落帝國始感覺到自己對龐大殖民地的控制越來越力不從心,希望以此加大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數優勢,進而讓猶太人成為英國統治阿拉伯人的代理,以維持中東地區殖民地的穩定。

到了1939年,猶太人已經在巴勒斯坦建立了39萬英畝的定居點,發展了工農業體系,以及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

但是,40年代初,歐洲猶太人正在遭受納粹血洗時,英國為了安撫阿拉伯人,維護殖民地統治,竟然開始嚴格限制猶太難民進入巴勒斯坦地區。這種限制遭到了猶太激進組織“伊爾貢”的劇烈反抗和報復,策劃了針對巴勒斯坦英國管理人員、阿拉伯平民的一系列恐怖襲擊。所以,巴勒斯坦地區恐怖襲擊的始祖可不是阿拉伯人,而是猶太的“伊爾貢”。

二戰結束後,巴勒斯坦猶太人和英國爸爸的感情“正式破裂”。

猶太人的第二個爸爸——美國正式登場。

二戰後,美國取代了歐洲成為世界猶太人的人口與文化中心,猶太復國主義的重心也轉向了美國。1945年底,美國國會兩院以壓倒性優勢通過議案,要求美國政府採取行動開放巴勒斯坦讓猶太人自由進入,並協助在那裡建立猶太民族家園。1947年,聯合國提出並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以色列獲得1.49萬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國獲得1.12萬平方公里。從20世紀開始,經濟上已經佔有絕對優勢的美國猶太人,在國家政治中的作用和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大。比如,杜魯門能在1948年總統大選中擊敗之前一直被美國輿論看好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杜威,就與美國猶太選民和財閥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投桃報李,成效顯著,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建立(下圖)

16分鐘後,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第一個公開宣佈承認以色列國。

幾個小時後,埃及、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約旦等國組成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宣戰。戰爭開始時阿拉伯聯軍佔了上風,但以色列越打越勇,不但存活了下來,還順便佔領了大片土地。這次戰爭期間,美國政府保持中立,對交戰雙方都實行軍事封鎖。已經“感情破裂”的英國爸爸則支持阿拉伯國家,直接派出軍官團幫助外約旦。所以,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打得異常艱辛。

戰爭爆發後,美國的猶太財團馬上籌集了8000萬美元支援以色列。全球各地的猶太人奔赴中東,一下飛機就投入了戰鬥。反觀參戰的阿拉伯各國,儘管兵力、兵器在戰爭早期都佔優勢,但非常缺乏團結。比如,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國王法魯克各打算盤,想著多佔地盤還不願意出力。

冷戰開始後,以色列和阿拉伯鄰居們又爆發了數次中東戰爭,都以以色列完勝告終,順便又佔領了大量領土。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中東戰爭和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美國並沒有公開和以色列站在一起,而“感情破裂”的英國爸爸卻選擇支持阿拉伯聯軍。

從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1973-1974)開始,美、以兩國進入了蜜月期。阿拉伯和以色列背後就是蘇聯和美國這兩霸主。在蘇聯下血本支援阿拉伯聯軍的同時,美國開始公開挺以色列。大量前沿美製武器投入到了實戰,以色列嚐鮮以後,給寫個用戶反饋報告,促進美國裝備繼續升級改造,雙方都是贏家。

另外,除了各種硬件和情報支持,美國還有一個無人能比的”利器“——聯合國。

戰爭中,一旦以色列支持不住了,聯合國就會通過決議,呼籲雙方“就地停火”,給了以軍喘息機會,進而反敗為勝。

從第五次中東戰爭開始,屢戰屢敗的經歷, 讓阿拉伯國家開始走向談判桌,長達數十年的談判也取得了點喜人的進展,比如1993年在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懷抱中,拉賓和阿拉法特歷史性的握手.。但是,美國在國際上赤裸裸的偏袒行為,也招致了阿拉伯國家們的詬病。比如,1974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338號決議,重申以色列應遵從242號決議,從佔領土地上撤軍,然而,幾十年來,以色列一直拒不執行聯合國決議。反觀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也是拒不執行聯合國撤軍決議,沒幾天的功夫,美國就召集多國部隊武力強制執行了聯合國決議。因此,阿拉伯人感到極度不平:“為什麼以色列拒不執行聯合國的決議,美國就聽之任之?”

可見,這個“乾爸爸”是實打實的。而且,有的時候,乾兒子還覺得爸爸工作不夠給力。

比如,2016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2334號決議,要求以色列“立即且完全”停止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所有定居點活動。

安理會一共15個成員國,14票反對,一票棄權,棄權的是美國。按理說,以色列還應該感謝美國。而事實上,以色列最憤怒的,就是美國。因為類似提案每年都有,美國幾十年如一日的否決,而今年奧巴馬政府,居然不否決了。最終,在美國國務卿克里和總統奧巴馬的各種勸說和表態下,平息了內塔尼亞胡的怒火。畢竟,以色列就是美國安插在中東阿拉伯世界的楔子,無人能比,還真是不能隨便招惹。

奧巴馬會見內塔尼亞胡,一臉媚笑。

更明顯的是近兩年,加入猶太教的特朗普女兒伊萬卡、猶太女婿庫什納在美國政商影響力舉足輕重。除了這兩口子,特朗普團隊中還有多名猶太精英,他本人也揹負著猶太金主很大的壓力。

比如,上半年熱炒的遷移美駐以色列大使館到耶路撒冷這一行為,可不是特朗普腦袋一熱,拍大腿做出來的決定。早在競選階段,他曾做出過類似許諾。去年,對於特朗普遲遲沒有遷移駐以色列大使館,特朗普競選的最大金主、拉斯維加斯猶太賭場大亨謝爾頓阿德爾森就曾表示,對總統感到非常失望。所以,今年,特朗普趕緊行動起來。

2018年5月14日,伊萬卡出席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開館儀式;同日,加沙等多地發生了流血衝突(下圖)。之後的一個月,以色列和伊朗又互相扔了數次導彈。

以色列街邊大巴上印著“特朗普,讓以色列重新偉大“(下圖)

入了猶太教的特朗普女兒伊萬卡在猶太“哭牆”禱告,這個哭牆是分男女的,不能混用。男的佔一大片,很寬敞;女用的就很狹小的一塊。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以色列可謂是美國在中東地區一個非常重要的鐵桿盟友,那麼以色列為什麼和美國關係這麼好呢?個人覺得歸根到底是利益。



首先,以色列得以建國並在這麼幾次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戰爭中生存下來就離不開美國的扶持與幫助。因為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讓以色列得以保持強大的戰力,而且美國對以色列的扶持也改善了以色列的外部戰略環境

。所以對於以色列來說,和美國保持親密的關係是百益而無一害。



另外,以色列的存在也能夠增強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這也使得美國也願意和以色列保持盟友的關係。所以如果沒有美國自身的因素,以色列也不可能和美國保持這麼親密的關係。



總的來說,歸根到底都是現實的利益所決定的。

我一直專注於體育以及國際政治的問答。覺得寫得好的話就動動手指點贊或關注我的頭條號吧,你們的點贊與轉發都是我寫作最大的動力。😊


我只說兩點


以色列和美國關係確實非常好,那又是為什麼呢?它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麼故事呢?其實還真是,我來給大家講講吧。


1933年希特勒上臺,作為日耳曼人的首腦,希特勒開始向猶太人做一系列的慘無人道的事,有哪些事呢?1933年,希特勒政府宣佈禁止猶太人經商、從軍和擔任公職。納粹黨徒騷擾猶太人商店、侮辱猶太人。1935年9月頒佈“紐倫堡法”,禁止猶太人與雅利安人通婚,剝奪猶太人的德國國籍。許多飯館、商店掛著“猶太人不得入內”之類的牌子,許多醫院拒絕給猶太人治病。1938年,希特勒政府又強令猶太人向政府登記全部財產,公開侵吞德國社會中經濟地位相對富裕的猶太人的大量財物。11月9~11日,納粹分子掀起全國性排猶運動高潮,他們喪心病狂地焚燒猶太教堂,褻瀆猶太公墓,搗毀猶太商店,侮辱和殘殺猶太人。短短3天內,約有7 000多家商店被搗毀。除此之外,希特勒政府還決定,在猶太人身上烙上或讓他們佩帶六角星標記並把他們隔離起來。到了後面對猶太人進行集中屠殺,導致猶太人大量逃離德國。

(猶太人逃亡)

猶太人逃亡過程也是歷盡艱難險阻,當時世界上有五十多個國家都不給猶太人辦簽證,不給他們辦簽證意味著他們進不去這些國家,在這種情況還是有少數國家接納了猶太人,一個是中國,據說上海接收幾萬名猶太人,但是猶太人對中國的做法卻是令人失望的,他們企圖和日本人勾結在中國東北建立猶太國,不過後來猶太人被日本耍了還被日本人威脅,他們有大量的搬離中國。這些猶太人和最初從德國逃出的猶太人的去處大致相同,他們都去了當時國內沒有戰爭的美國,而且美國對猶太人也是非常接納的,至今為止美國境內生活著好幾百萬的猶太人,所以以色列對美國是非常感激的(可能是美國太強大不能做出什麼過分的事,只有感激吧),並且現在猶太人為美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致使美國對猶太人也是關愛有加。

當時外逃的猶太人中,還有很大一部分逃到加沙地帶,就是西奈半島的沿地中海地帶。然而他們來到這個地帶開始不安分了,開始大量的佔領巴勒斯坦的地盤,企圖建立新的國家(現在的以色列),由於當時以色列國力相對低下,建國非常困難。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當時不被國際社會認可的以色列毫不猶豫的站到了美國這一邊,並且國內製度也是模仿美國,自然在意識形態上跟美國保持一致,所以從冷戰期間開始,美國每年都對以色列進行大量的援助,包括資金援助,武器裝備援助等等。當然這段時間(40年代到70年代以前)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只是出於人道援助,其重心還是在拉攏中東地區各阿拉伯國家。





但是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鑑於形勢的變化,美國徹底擺脫以往以爭取阿拉伯國家為重心的慣性思維,開始將扶植以色列、確保以色列的軍事優勢作為一項長期的政策。其用意在於通過強化以色列使阿拉伯國家不斷面對挫折,並越來越承受不起失敗的打擊,最後走向政治解決的道路。整個70年代,通過增加對以色列的援助,維持以色列的軍事優勢,美國基本實現了最初轉變援以政策的目的。到了里根政府時期,美國正式通過了以色列結盟的請求,對以色列的援助不斷加大,甚至向以色列保證不用償還,這讓以色列死心塌地的跟隨美國,並且在往後的以色列和中東眾多阿拉伯國家的爭奪中,美國也大量支援了以色列,從此以色列跟美國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特朗普上臺之後,更是加強了與以色列的合作,極力的推動美以戰略關係。


通過美國跟以色列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它們關係密切不是空穴來風,但是他們的密切來往到現在已經變了味,他們眼裡只有利益,他們為了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已經可以說不擇手段了,所以美國和以色列的行事風格再一次促進了它們的友好程度,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