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暇秽。

琉璃,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的艺术品,仅凭一个美到极致的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

在古代它更是比玉器还珍贵,它的明彻和清亮让无数诗人倾倒,争先恐后地将它写进诗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崔十八新池》中赞美琉璃道:“忽看不似水,一泊稀琉璃”。

​元稹也曾写道:“水魄轻涵黛,琉璃薄带尘。”​

琉璃就如一个冰肌玉骨,含辞未吐的美人一般,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为它着迷,而张杨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 1 -​

北漂十五年,最后选择在宁波安家落户​如果说你在北漂了十五年,打拼下了一份不错的事业,实现了财务自由,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你会选择来宁波安家落户吗?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做,而张杨不同。

​当张杨把户口迁到宁波,并且举家搬到宁波时,她的朋友们都惊呆了。即使她曾多次和朋友提起想要换一个城市生活,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相信。​

当你的所有一切都和这个城市有关,花费了十五年的青春在这个城市打拼,怎么可能会选择放弃,去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然而她却真真切切地爱上了这个包容的城市,选择做一个新宁波人。​​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离开北京?

她说:“我在北京生活了十五年,却没有归属感,北京的方方面面都在提醒我是个外地人。”

花费了十五年时间还是融不进这个城市,让张杨决心离开北京。

来到宁波也是命运的指引。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宁波是座繁华的城市,低调却不平凡。尤其是它清新的环境让饱受雾霾折磨的张杨心生好感。

而这里的人毫不做作,带点儿刀子嘴豆腐心的倔气,给你友善的时候也毫不吝啬。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宁波被称为“四明三佛之地”,它富有特色的佛教传统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张杨。

在宁波试住了两次之后,她就毫不犹豫地决定搬到宁波生活。

- 2 -

初识琉璃,一见倾心

人生太短,张杨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前几十年她总是走的太快,走的太匆忙,现在是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

所以,她放弃了忙碌的国外展览的工作,但接下来的生活该是什么样的?她不知道。

直到与琉璃命中注定的相遇,才真正拉开她新生活的序幕。

到底是什么样的琉璃让她一见倾心呢?

很简单,一尊琉璃四臂观音。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这座观音仅仅放在那里,就让人感受到一种自在,好像耳边能听到梵音轻唱,洗去心间一切尘念。”

梵音,白云,梦痕,静修止,动修观,止与观之间,佛意绵绵。

这一尊琉璃一看就充满灵动,且又交织着时光、故事和情感,这三者的交融、相互映衬让四臂观音变得栩栩如生。

张杨惊喜的发现,琉璃原来可以这么瑰丽灵秀。

正应了韦应物的《咏琉璃》:“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玉。”

从此,张杨对琉璃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也就有了后来“有故事的琉璃茶器”。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 3 -

追寻大师的脚步仅凭一件作品就能征服观众的心,它的背后必然是技艺高超的大师。

没错,四臂观音的作者正是中国著名琉璃艺术家戴舒丰。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他的经历拿出来任谁也会惊叹不已。

他是无锡梵宫镇宫之宝«华藏世界»的创作者,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唯一入选琉璃作品«融»的作者,他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玻璃艺术专业、第一个大学玻璃艺术工作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工作室,建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等。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华藏世界»​

如此传奇的人物一向是远在天边,而缘分又是那么不可思议。张杨和戴教授都是虔诚的佛弟子,皈依的是同一位上师——尊贵的嘎玛仁波切。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融»​

琉璃是意外的艺术,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有的说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有的说是陶瓷烧造工艺中窑壁上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

中国琉璃,有过悠久的历史,有过灿烂的辉煌,而后,是长长的沉寂。戴教授是中国琉璃的先行者,正是他通过举办、参加一系列展览,使当代中国玻璃艺术理念逐渐植根于国内外观众的视野和记忆里,实现修补中国玻璃艺术历史断层、使琉璃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现在张杨也想一起把琉璃振兴起来。

张杨怀揣着满腔热情,加入了戴教授的北京滨哲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时之间,怀疑、轻视、不以为然的情绪在她身边的人一一展现。

“你对琉璃什么都不了解,怎么能做好这个品牌?你是不是疯了?”

在周围人都怀着质疑的心态时,是戴教授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戴教授:“既然你真的热爱琉璃,也有坚持的劲头,那我就愿意支持你。”

戴教授一直以来都是做琉璃艺术品高端定制,虽然张杨一直跟随着戴教授学习琉璃的知识,但关于日用琉璃的产品的设计研发,他却一推再推。

在戴教授看来,开发日用类琉璃器皿因缘时机未到。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既然被拒绝了,是不是应该放弃?

不存在的。

张杨花了两年的时间来说服戴老师。

她想:如果琉璃一直作为高端艺术品存在于博物馆或者私人收藏里,那么它将慢慢变得不为人知甚至消失。

琉璃是中国的发明,却在海外发扬光大,中国面临的却是技艺断层的现状,这何尝不与当年王族的垄断有关呢?

琉璃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传,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

只要有一点微小的光,最后总能汇聚成灯火的海洋。

她的热忱和坚持打动了戴老师,于是便有了现在的滨哲亚琉璃雅集、茶器、花器、香器等。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滨哲亚是藏语琉璃的谐音,以琉璃为媒介,传递美好,愿每个爱琉璃的人--生如琉璃流光溢彩,心似琉璃晶莹剔透。

- 4 -

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无论是定居宁波,还是结缘琉璃,都逃不过一个字“缘”,既是佛缘,也是物缘。

“佛法和生活一直都是紧密相连的。”张杨说。

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这句话与张杨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

她说:“一开始学佛是为了还愿,因为菩萨给了她一双女儿。但跟随上师嘎玛仁波切修行后,我渐渐认识到,修佛修的是心。”

修佛不等于求福,而是通过修行改变自己,修一颗慈悲之心,智慧之心。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说到这,她还和我讲了一段令她感悟颇深的经历。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藏地的孩子们渴望读书,渴望考上大学。但很多贫穷的家庭条件负担不起读书的费用,上师就组织他们资助孩子们上学。

宁波信仰者|愿我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她们都是本是出于一种善心,没有想过要得要回报。

但总有一些人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告诉你:种善因,得善果。

张杨至今还记得她资助的那家人一听说她来了藏地,大清早起来背了一箩筐土特产赶了十几里路,只为了向她表达一声感谢。

一个普通的竹筐里,装满了蜂蜜、花椒还有蘑菇,她特地指了指花椒说:“我知道你湿气重,藏地的花椒祛湿效果很好的,你拿它多泡泡脚。”

说完她还递给张杨两串佛珠:“我特别感激你资助我两个儿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这两串佛珠是我诚心念够20万遍观音菩萨心咒才去庙里求来的,希望能够保佑你的两个女儿健健康康。”

藏地寺庙的佛珠不是明码标价的,而是需要自己发愿念够10万遍咒去换。

一串佛珠包含着藏民最真挚的感恩之心,也让张杨觉得自己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种善因得善果,因缘不可思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