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一位鄉鎮長的深刻思考(三)

文 / 任盛宇 (山西省五寨縣新寨鄉鄉長)

農村出路在哪裡?一位老師曾經和我探討過關於鄉賢治村、城鎮化以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等三個方面的問題。工作之餘,我做了一下思想梳理。

三、優先發展大城市

——兼論鎮村一體化治理

(一)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優先發展大城市。

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所帶來的規模效益,使得大城市不僅能夠提供優質基礎設施,更專業的社會分工,各種創新資源,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而且在環境治理方面,大城市也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優勢。

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中國目前存在的一些所謂的“大城市病”,主要成因為市區人口分佈失衡,城市治理體系不完善等,而非城市人口規模真的到了逆城市化拐點。

在限制大城市發展的指導思想下,用行政手段控制了城市用地規模,但無法改變人口流動的客觀規律,這使得大城市房價逐年攀升,從而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真的“大城市病”!

所以,在可預見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仍然需要堅持大城市優先發展戰略。

目前,嚴重阻礙城市化進程的兩大“城牆”亟待破除:

1、區域利益固化藩籬。以教育特權為例。因大學招生和就業存在地域性歧視,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築起了一道壁壘,阻止未來考生進入。如果不破除高考地域性歧視政策,一旦放開遷入限制,外來人口會在短時間內急劇湧入,形成混亂。

應該確立全國一盤棋思想,打破高考制度、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區域利益固化藩籬,確保各區域之間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2、土地政策。限制對大城市的土地供給,人為稀缺土地資源,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益實現了最大化。

各地“地王”頻現,大城市房價暴漲。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在城市購置一套小面積單元樓往往窮盡了祖孫三代人的積蓄。這種財富再分配,嚴重加劇了社會貧富懸殊!

這類似於某名酒企業的飢餓營銷,銷量不見得減少,但是價格卻被成功炒上了天。在高額回報的預期下,開發商各顯神通,囤地居奇。城市小產權房大量滋生,高房價和爛尾樓並存。不合理限制對大城市的土地供給,並不一定真的能起到保護土地的政策效果,但卻讓炒地熱、炒房熱持續升溫,老百姓卻買不起、租不起房子!

國富未必民強。農民進城後歷經幾十年城市蟻族的艱辛生活,把最美好年華獻給了城市繁榮,許多人卻可能會在遲暮之年空手返鄉。工業化和城市化,雖然使GDP實現高速增長,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但是如果不能為中低層收入群眾帶來幸福安康,這樣的城市化註定會走入死衚衕。

確立大城市發展戰略,擺脫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依賴,是破除高房價的根本途徑。

隨著科技進步和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大城市的合理規模也不是一成不變。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學習日韓、歐美大都市圈建設經驗,對大城市的發展規劃要有超前魄力。

同時,發展特大城市,還應該樹立國防安全和重大傳染疾病防控意識,做到未雨綢繆。

(二)鄉村振興應樹立鎮村一體化治理理念。

城市化進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有歷史耐心。目前,農民進城生活成本高,生存壓力大。許多年輕人,遊走於城鄉邊緣,農業不想搞,又缺乏城市生存本領,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極有可能成為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國家大的戰略佈局應該優先發展大城市,但是在理順各種利益關係的配套改革完成之前,我們必須從保障7億農民的幸福大局出發,樹立鎮村一體化治理理念,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建設,推進鎮村深度融合發展。

無論是鄉村振興中的村容村貌、戶容戶貌整治,還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貧困村退出13項指標,一些地方平均筆墨,缺乏工作重點。

以“村村都有醫療室”為例。中西部地區,一個村醫月工資僅有三、四百元,遠遠不能養家餬口,要求其每天在崗,很不現實。更為重要的是,村醫醫術不精,村民不願拿健康去讓村醫練手。大病村醫看不了,就連風寒感冒,通常也會選擇去縣城或中心鎮就診。村醫即使每天在崗,一年也等不到幾個患者,從而醫術得不到提高。如此互為因果,村民和村醫相安無事,使得許多村醫室完全淪為應付上級檢查的道具。

數百人的村莊多數是這樣。我曾在南方某省掛職鍛鍊,有超過五千口人的村莊,相當於北方一個小鄉鎮的人口規模,由於交通、通訊發達,去鎮上或者市區看病非常方便,村醫室也基本上處於閒置狀態。

農民也是常人,和城裡人思想完全一樣。我有一個省城派下來的農村第一書記朋友,前些日子覺得身體不適,雖然村醫室就在村委會院子裡,鄉鎮衛生院也近在咫尺,但是他還是堅持到週末回城後去省級醫院檢查身體。

我們習慣於用城市規劃理念來建設宜居鄉村。各地互相學習,複製所謂成功經驗。一個模板,到處推廣,特色風貌最後整治成為千篇一律。我們一些幹部,捨近求遠,寧願去外地學習,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專家”搞設計,也不願問計於民,走進農戶請教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新建了廣場、水泥硬化路,安裝了路燈,政府出資為農戶修建、粉刷了牆壁。一個常住人口不足300人的村莊,僅街巷硬化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投資就可能超過300萬元,人均1萬。

如此力度空前的“宜居”鄉村建設,絲毫阻擋不住農民的進城之路。他們的真正需求是非農就業機會,便捷的醫療服務,相對優越的基礎教育條件。

留住居民,就需要讓群眾就地享受到城鎮現代文明。所以,我提出如下鎮村一體化治理方案:

1、撤鄉並鎮:沒有中心鎮功能的鄉鎮全部撤併。賦予中心鎮完整的政府權能。

2、在一個建制鎮區域內,實行鎮村一體化治理。

教育體制鎮村一體化。狠抓中心鎮學校教育質量。為農村學生提供免費接送車輛,讓農村居民不離故土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日本北海道舊白瀧地區,人口僅有50人。鐵道公司為了接送一個小女孩上學,一直延續著舊白瀧車站的運營,直到小女孩高中畢業。而村民也每天清掃車站,雪天除雪。

日本並不缺乏經濟學家,而明知虧本,車站卻依然堅持運營。

“一個乘客的車站”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鄉村振興,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更不是一個應付上級檢查的面子工程,而應該以人為本,全心全意提高國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醫療體制鎮村一體化。把分散的村醫室運行經費集中投入到鎮中心醫院建設上。設立便捷的救護體系。村民僅需承擔小型救護車的燃油費用,就可享受到24小時醫療上門服務。

鎮村共享市政公共服務。把分散的村容村貌整治經費,集中投入到中心鎮建設,把中心鎮建設得像城市。提高鄉村直達中心鎮的公共交通運輸能力。農民既可以居住在中心鎮回村裡種田,也可以居住在農村共享中心鎮市政設施。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多數農村仍將持續蕭條,人口進一步流失。將來,許多山村會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一些村莊也許會發展為家庭農莊。

可是,去農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保持歷史的耐心。一刀切式的整村搬遷,撤村銷號,會激化農村矛盾,降低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整村拆舊復墾區,農民整體搬遷後,新造耕地和原有耕地是否會荒蕪?荒蕪後又是否會被規劃入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為什麼不能省略中間環節,直接在搬遷村的房前屋後種植生態林,這樣既能節省大量國家投資,又能把農村舊房子保留下來,既不影響造林工程,還可以為林區提供管護用房。

整村搬遷,拆舊復墾,土地整理增減掛鉤,可能會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但是對於耕地保護、糧食安全以及提高原住居民的幸福指數而言,情況就複雜了許多!

我們應該立足長遠,以人為本,把握社會發展規律,讓農民既能享受到城市化成果,又能留得住鄉愁;既不急於消滅農村,也不盲目按照城市社區的模式去改造農村。

曾經的鄉村,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詩畫,是“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的鷗波萍跡,是“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優遊恬淡。

記憶中的農村漸行漸遠。是農村遠離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農村?

現實:一位鄉鎮長的深刻思考(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