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房子之於中國人,

許久以來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房子是安寧、房子是幸福、

房子是家、是避風港

……

從前的土坯矮房到今天的水泥樓房

普通南昌縣人的“家”

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航拍鏡頭下的黃馬鄉新農村

帶大家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

昌南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

1974年,黃馬鄉建起了第一棟樓房,這是村民徐光順一家八口靠賣爆米花省吃儉用攢下錢建成的。而今的黃馬,樓房鱗次櫛比,光鮮亮麗,這棟當初的黃馬第一樓房雖然還在,但卻已破敗,它見證了黃馬的發展,陪伴了徐光順三代人的成長。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早晨,徐光順如往常一樣

來到家裡旁邊的老房子

收拾化肥等材料

這個曾經承載他兒時記憶的“黃馬第一樓”

現在已成了堆放雜物的雜物間

刻滿了歲月侵蝕的痕跡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據瞭解,這棟“黃馬第一樓”是徐光順的爸爸和舅舅組織人員花費4000元建好的,上下兩層共128.8平米。當初樓房蓋起來時,成為了全鄉村民的焦點,吸引了當地很多人前來參觀。

對於“黃馬第一樓”曾經的輝煌

黃馬鄉南安村村民朱先勇記憶深刻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我走這裡經過有40多年,

1974年10月份這裡建了樓房,

當時在我印象中感覺是非常新鮮,

農村的村民建起了兩層的樓房,

現在叫黃馬鄉建的第一棟樓房,

印象非常深刻,

當然這個樓房當時建的真的還算還好。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一棟棟樓房開始在村裡建了起來,徐光順一家也從以前的老房子搬進了新建的三層半小洋樓,談及生活的變化,村民們感慨頗深。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黃馬鄉徐家村村民徐光順說:“2010年我們做的新房子,生活好了,現在到處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的賣。”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黃馬鄉南安村村民朱先勇說:“現在條件改善了,新樓房建的好,這個環境也非常好,有垃圾庫,還有垃圾桶,裝了太陽能的燈光,原先晚上就沒有燈了,平時是沒有肉吃的,現在是天天吃肉這麼幾年來,4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農村的情況隨便從住的,行走的,吃的,穿的,這個變化應該說可以用天翻地覆四個字來概括。”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近年來,

黃馬鄉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全鄉179個村小組,

通過新農村建設已完成了111個點,

在2017年又完成了34個點,

各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

1974到2018,土坯到高樓 從黃馬第一樓看南昌縣改革開放40年變化

通過近幾年的新農村的建設,我們這個村容村貌還有衛生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還有就是各個新農村建設點修建的休閒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老百姓在平時有時間出來走一走,逛一逛,鍛鍊鍛鍊身體。2018到2019年準備新農村全覆蓋,就是在所有的點上進行新農村打造,每個點是投入30萬,建設成讓老百姓記得起鄉愁,看得見青山綠水,就是我們建設目標。

改革開放40年來南昌縣的變化

正是偉大祖國繁榮富強的縮影

讓我們一起為大美南昌縣點ZAN

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