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募300億補血 定增價格與股價倒掛嚴重

最近,華夏銀行拋出的定增方案被廣泛議論。

9月18日,華夏銀行發佈公告稱,擬定向發行股票不超過25.65億股,募資不超過292.36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的核心一級資本。

根據測算,本次定增發行價格底價或為11.40元。截至9月21日收盤,華夏銀行股價為8.03元,市淨率約為0.66,是A股上市銀行中股價破淨最嚴重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該行每股淨資產為12.18元,去年年底每股淨資產為11.50%。定增價格與股價出現倒掛的情況,且溢價幅度較大。

“這種情況在此前銀行定增的案例中並不多見,但股東願意以這個價格參與定增,說明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也認可這個價格。這個也和股東的性質有關係。”廣州一位不便具名的私募基金投資總監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高溢價定增

根據方案,華夏銀行將發行價格定為,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普通股股票交易均價的90%與發行前公司最近一期末經審計的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淨資產值的較高者。

“也就是說,華夏銀行定增的價格並不是取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而是與最近一期未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相比,取價格高。上半年銀行股表現普遍不理想,很多銀行股都破淨了,所以會出現定增溢價幅度較大的現象。”上述私募基金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如果銀行股往後表現不理想,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常見。

“倒掛情況一般有兩種,華夏銀行市淨率破1,如果按照淨資產確定定增價格,就倒掛了;另一個是按照基準日前20天的90%定價,如果這隻股票一直處於下跌趨勢中,那麼定增價格也可能會高於現價。”上述私募基金人士分析。

對於華夏銀行定增高溢價的情況,9月20日,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金融業審計主管合夥人朱宇告訴記者,銀行業個股普遍“破淨”,銀行在盈利方面的表現還是不錯,這個高溢價也說明了市場認可。

據瞭解,此次定增由三家國資背景的大股東全額認購,分別是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首鋼集團”)、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網英大”)和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京投公司”)。

本次定增後,華夏銀行將迎來京投公司這一新股東。目前京投公司不持有華夏銀行股份,但本次發行完成後,經計算京投公司持股比例將達到8.50%,成為該行第四大股東。

資料顯示,京投公司成立於2003年,是由北京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出資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截至2017年底,該公司資產總額達到4830億元,淨資產達到1917億元。

非公開發行完成後,華夏銀行股東持股順序將發生改變,首鋼集團的持股比例將保持在20.28%,仍為第一大股東;國網英大的持股比例將增至19.99%,取代人保財險而成為第二大股東;人保財險的持股比例將為16.66%,為第三大股東。

華夏銀行稱,本次發行前後該行均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因此本次發行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改變。值得注意的是,首鋼集團和京投公司的實控人均為北京市國資委,兩者合計持股的比例接近30%。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北京市國資委加大對於華夏銀行的支持力度,有利於華夏銀行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的協同發展戰略,受股東背景利好,華夏銀行有望分享地區基建投資提速紅利。

不良率攀升

華夏銀行為什麼選擇在股價低迷時定增?原因在於,該行面臨補充資本的巨大壓力。

截至上半年,華夏銀行合併口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06%、9.09%和11.97%,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低於上市銀行的平均水平。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這兩年,華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呈下滑態勢,持續補充資本的壓力明顯。華夏銀行曾於2016年3月非公開發行優先股募集資金200億元。

華夏銀行表示,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通過外源性融資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無法滿足業務正常發展的需要。有券商研究報告認為,動態測算下預計可以提高2019年底的核心一級、一級和總資本充足率1.4個百分點至 10.12%、11.06%和14.11%,資本補充壓力明顯減輕。

申萬宏源(4.530, 0.06, 1.34%)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為,華夏銀行資本補充問題討論已久,本次定增屬於靴子落地,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華夏銀行資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此次定增屬於補充前期資本缺口,並不意味著新一輪銀行“定增潮”。

從數據上看,華夏銀行資產質量方面面臨的壓力較大,需要補充更多的資本金應對風險,並且支持業務擴張。資產質量方面,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餘額272.0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6.0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7%,比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從近兩年的數據看,該行的不良率在攀升。

另外,該行的不良貸款認定較為寬鬆,上半年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佔不良貸款比率為198.7%,環比年初提升7.8個百分點,目前處於行業最高水平。“在不良貸款率連續五年上升的同時,撥備覆蓋率也逐漸下降,2018年二季度末為158.5%,環比下降0.6個百分點,逼近監管紅線,未來風險抵補能力有待增強。”平安證券分析師劉志平表示。

該行在半年報中提到,不良率上升主要受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市場需求下降、問題貸款處置週期較長等因素影響。該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採礦業,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皆略有上升,分別為4.99%、3.81%、3.51%。

不良貸款地區分佈中,華北及東北地區不良貸款率為2.16%,較上年末上升 0.28個百分點,華南及華中、華東、西部地區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7%、1.42%和1.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