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蠶桑產業轉型升級「破繭成蝶」,建設中國絲綢名城

翻開南充千年歷史,

蠶桑產業必定是其中絢麗的篇章:

栽桑養蠶史長達數千年,

“南方絲綢之路”從這裡發源,

蠶桑絲綢業聲名遠播,

“中國綢都”聞名遐邇……


南充蠶桑產業轉型升級“破繭成蝶”,建設中國絲綢名城


昨天已成過去,明天更需努力。在市第六次黨代會上,市委提出大力實施“155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南充新未來成渝第二城”的總體部署,將絲紡服裝產業作為帶動南充經濟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並提出用5—10年時間培育壯大絲紡服裝千億產業集群,建設中國西部最大的蠶桑綜合開發利用基地、絲紡服裝生產研發基地、絲紡服裝產品集散中心和中國蠶桑絲綢文化旅遊名城。在這樣的背景下,蠶桑產業必將 “破繭成蝶”,“中國綢都”必將重煥光彩。

蠶桑產業發展大記事

3000年前

已盛產桑蠶

西漢時期

南充絲綢成為朝廷貢品

唐代

果州之綾由長安輸入日本

日本皇室“視其國寶”

清末

成立蠶務局、蠶桑傳習所,培養蠶業人才

1912年

南充第三絲綢廠投產,其絲可與蘇、杭絲媲美;

興隆絲廠(原四川第二繅絲廠,南充六合集團的前身)在都京壩創辦

1915年和1925年

南充絲綢兩次榮獲巴拿馬萬國(國際)博覽會金獎

1937年

創立南充蠶種場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南充綢廠、閬中綢廠、南充絹紡廠、南充紡機廠等絲綢骨幹企業相繼投入運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南充絲綢業一度成為全國絲綢工業的中心,成功舉辦了5屆南充絲綢文化節

2005年4月2日

中國絲綢協會授予南充“中國綢都”稱號

2016年

中國絲綢協會再次授予南充“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絲綢源點”稱號

2018年3月

中國蠶學會授予嘉陵區 “中國桑茶之鄉”稱號

傳承千年 南充蠶桑歷史悠久

從古至今,蠶桑與南充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遠古時期,“先蠶”聖母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福祉萬民。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南充早在3000多年前的巴子國時期便已盛產桑蠶。到漢唐時期,民間栽桑養蠶更為普遍。清光緒《蓬州志》記錄了古代南充的桑蠶栽養方法,如“點桑”育種、“地桑”疏條以及“壓桑”(即“引條於地”並“瓦石疏壓”)三道栽桑工序。這種先進的栽桑技術,在明清時期南充人“皆優為之”。清末,南充為振興蠶桑產業,在各地先後成立蠶務局,設立蠶桑傳習所,大力培養蠶業人才,南充蠶絲業得到迅速發展。

“牆外栽桑,宅內養蠶”,南充鄉民大多栽桑養蠶。1924年,張瀾先生在他的《南充之實業自治》一文中曾寫道:“南充地上最宜於種桑,縣中西南兩路的人,向來多半養蠶,近年東北兩路的人亦轉為效仿。養蠶繅絲的勞力費時不多,所獲的利益比較別項產物獨厚。”故而他在南充縣立中學開辦了農蠶部,專門培養蠶絲人才。1937年,南充蠶種場創立,隨後,南充各縣先後建起蠶種場,很多鄉鎮均設有繭莊,繭絲收入成為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男栽桑,女養蠶,三十來天就見錢”“吃飯要種田,用錢靠養蠶”,這樣的農事諺語在南充廣為流傳。

千百年來,南充農婦“蠶桑紡績,鹹勤厥職,不以刺繡為工”,故而南充制絲織綢技術在古代就有較高水平。西漢時期,絲綢已成為朝廷貢品。到唐代,“果州之綾已為重於長安”,並由長安輸之日本,日本皇室將其珍藏,並“視其國寶”。明代,南充之綾因比蘇杭之綾較為疏鬆,“惟其疏鬆故最適於書畫”。故而“明代書畫名家如董香光、楊龍友多樂用綾,其綾皆自南充出”。1910年,實業家何慎之與富商常俊民、喬合興合股開設吉慶絲廠(後來的南充第三絲綢廠),1912年投產,其絲可與蘇、杭絲媲美。同年,西充富商傅俊三在南充縣都京壩創辦了興隆絲廠(原四川第二繅絲廠,現南充六合集團的前身)。1915年和1925年,南充絲綢曾兩次榮獲巴拿馬萬國(國際)博覽會金獎。

1949年後,農民發展蠶桑產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桑樹的栽種量與蠶繭產量迅速增加。1954年,南充綢廠興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閬中絲綢供電廠、閬中綢廠、南充絹紡廠、南充紡機廠等絲綢骨幹企業也相繼開工營運。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南充開始大量生產絲織服裝、繡品、領帶以及絲毯、絲被等,使得南充的絲織生產在國內外絲綢界佔有重要地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充絲綢業蓬勃發展,並一度成為全國絲綢工業的中心,成功舉辦了5屆南充絲綢文化節,先後有200多個產品榮獲國家銀質獎、部省優質獎和新產品獎,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4月2日,中國絲綢協會授予南充“中國綢都”稱號;2016年,中國絲綢協會再次授予南充“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絲綢源點”稱號。2018年3月,中國蠶學會授予嘉陵區“中國桑茶之鄉”稱號,並在我市舉辦了“中國綢都”複審和“中國桑茶之鄉”授牌儀式。此外,我市共創建絲紡服裝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華老字號、高檔絲綢標誌認證產品、國家原產地保護標誌、四川省著名商標、四川名牌產品共28個。時至今日,南充還使用著眾多與蠶、絲相關的地名,如順慶區的絲綢路、繭市街,嘉陵區的桑園壩,西充縣織機山,營山縣靈鷲鎮染房村,蓬安縣桑樹街,南部縣柳樹鎮蠶絲窯村,閬中市蠶絲崖等。

深耕產業鏈 南充蠶桑“破繭成蝶”

歷經數千年風吹雨打,南充蠶桑產業依然步履穩健。

蓬安縣新園鄉油坊壩村,連綿起伏的山丘間,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桑樹如同給大地披上了“綠衣裳”……這是蓬安著力打造的集桑樹規模種植、蠶桑綜合加工、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綜合示範區———“蜀北桑海”。

“蜀北桑海”位於蓬安縣百平方公里現代農業示範區內,總投資2億元,規劃面積2萬餘畝,覆蓋新園、利溪、龍蠶等鄉鎮。截至目前,“蜀北桑海”已建成核心區1.2萬畝。項目全面建成後,將形成“以十里現代農業基地、帶動百村產業發展、幫扶千戶貧困戶”的脫貧奔康格局。

“目前,全市新(改)建桑園6萬畝,優質桑園面積達到62萬畝。”市商務和糧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重點規劃了南部、嘉陵、西充、儀隴、閬中、蓬安6個省、市級優質蠶繭基地縣和50個市級蠶桑基地鄉鎮。

做強蠶桑產業鏈前端的同時,南充深耕高附加值的蠶桑產業鏈末端。一大批優質絲紡服裝企業應運而生。六合集團當之無愧成為這批企業的“領舞者”。

走進有著百年曆史的六合集團,便走入南充絲綢歷史的深處。六合集團建於1912年,曾是亞洲最大的繅絲企業。在六合集團傳統繅絲工藝展示車間,一臺百年繅絲機上方煙霧繚繞,20多名繅絲工戴著帽子、穿著圍裙,將煮好的蠶繭放入裝有90℃高溫水的索緒鍋內。索緒棍與蠶繭表面相互摩擦,索得絲緒;除去緒繭表面雜亂的緒絲,理出正緒;最後將緒絲合併,經接緒裝置軸孔引出,穿過集緒器……一番複雜的操作之後,繅好的蠶絲就呈現在眼前。

與六和集團隔江相望的南充市工業開發區城南工業園內,一家集桑、蠶、繭、織造、染整、服裝、服飾、家紡和旅遊工藝製成品、工貿一體化的絲綢聯合企業———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落戶在此。

“公司主要生產以天然桑蠶纖維為主要原料的特寬幅高經密高檔絲綢提花、印花面料,絲綢家紡家居製品,絲綢旅遊工藝品等。”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絲綢的防皺和縮水方面取得了突破,其研發的“記憶絹”除了保持絲綢原有的特性外,回彈率、蓬鬆度和保暖性相對普通絲綢大大提高。公司產品先後獲得了進入美國的經營權和我國第一張進入英國頂級商場HARRODS(哈銳斯)的通行證。2017年,該公司實現產值1.5億元,出口創匯22萬美元。

2017年,南充絲紡服裝及蠶桑絲綢文化旅遊實現銷售收入397.9億元,同比增長12.1%;絲紡服裝出口7.79億元,同比增長71%,佔全市出口總額41.6%。南充絲綢總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裝產能居四川省第二,絲織品產量居全國前列,基本形成原料供應、蠶桑綜合利用、繅絲、織造、染整、服裝及家紡用品、出口貿易等完整的產業鏈。

市第六次黨代會上,市委提出了大力實施“155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南充新未來 成渝第二城”的總體部署,將絲紡服裝產業作為帶動南充經濟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並提出用5—10年時間培育壯大絲紡服裝千億產業集群,建設中國西部最大的蠶桑綜合開發利用基地、絲紡服裝生產研發基地、絲紡服裝產品集散中心和中國蠶桑絲綢文化旅遊名城。這將是南充絲綢“破繭成蝶”“中國綢都”重煥新彩的一次歷史性機遇。

轉型升級 建設中國蠶桑絲綢名城

記者從市商務和糧食局獲悉,近年來,我市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導向,以完善產業鏈、建設“中國綢都”為主線,以綜合開發利用為突破口,做大做強絲紡服裝這一“千億產業集群”,為絲綢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

加快推進以高坪都京絲綢文化產業園、嘉陵工業集中區絲紡服裝產業園、儀隴光華紡織服裝產業園、經濟開發區化纖工業園為龍頭的產業園建設。近年來,我市累計投入資金40億元,絲紡服裝產業完成重點建設項目13個,引進浙江金富春、尚非服飾、深圳新維、富安娜、家豐時裝(香港)等30餘戶絲紡服裝企業。

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十二五”以來,我市繭絲綢行業累計投入技改資金13.5億元,新增無梭箭桿織機200餘臺,相繼研發了特寬幅高經密大提花絲綢面料、高檔絲毛混紡提花綢、高檔紡絨真絲綢、高檔重磅真絲綢等高端絲織品,通過大力發展織綢、服裝、床上用品等精深加工產品,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依格爾紡織品公司新引進法國、意大利等國的先進設備,填補了全省同行業空白。四川嘉美印染擁有紡紗、織布、印染的完整產業鏈,年進出口貿易額達3.2億元。南充順城紡織與金富春、鑫源羽絨等企業抱團發展,著力打造西部地區一流的絲綢面料和服裝生產基地。

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培育,規劃建設省蠶絲校1所、絲紡服裝國家技術中心研究室1個、省級技術中心2個、市級技術研發中心5個等;堅持品牌培育,做大做強“中國綢都”品牌、做響做靚絲綢品牌;堅持文化打底融合發展,深度挖掘絲綢文化,大力發展絲綢旅遊。南充六合集團、順成紡織、依格爾公司等我市一批骨幹企業將蠶桑絲綢產品與旅遊文化、品牌建設和電子商務相結合,開創了市場營銷新模式。目前,南充已規劃建設“中國絲綢小鎮”“絲綢公園”和“中國西部絲紡服裝交易集散中心”,並積極謀劃舉辦中國西部國際絲綢博覽會。今年2月,南充被國家商務部再次確認為“中國絲綢及製品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

與此同時,南充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栽桑養蠶的傳統優勢,大力推進蠶桑產業綜合開發,積極發展立體循環蠶桑產業和休閒觀光蠶業等,蠶桑產業鏈上的桑果酒、桑果汁、桑葚膏、桑果乾等系列產品供不應求,尚好春桑茶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

圍繞培育“絲紡服裝千億產業集群”戰略目標,我市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質增效上,實現由蠶桑絲綢大市向蠶桑絲綢強市轉變。力爭到2021年,蠶桑絲紡服裝產業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規上企業主營收入500億元。

一片桑葉傳承千年絲綢文化,一片桑葉帶動千億絲紡服裝產業集群發展。南充,始終堅持“品牌引領、多元融合、振興突圍”思路,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成渝經濟圈發展戰略機遇,堅持“大紡織”視野,實施大項目攻堅,走轉型升級、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之路,朝著建設中國蠶桑絲綢文化旅遊名城的目標砥礪前行。(記者 李然/文 陳村銘/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