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豐收節爲推動 「三農」發展打造新引擎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金秋送爽、谷果飄香的時節,我們迎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果把一個節日的創設,視為社會的變革,那麼,變革的最終目標,在於增進和提升看得見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歡慶豐收,這是對農耕文化的深情回放,也是對農業文明的深情展望。

盛世來源於農豐,敗亡必因於農衰。溯源中華民族的歷史,農耕社會文明孕育了中華文明,農民群體,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變遷中,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古時便有“紀農協功”的傳統禮俗。時至今日,“三農”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首要前提。農業是母親產業,是我們生存資料的提供者,只有吃飯問題有了保障,民心才能定、社會才能穩、國家才能安、發展才無後顧之憂;農牧民是我省最大的群體,只有他們的錢包持續不斷地鼓起,他們的消費才有信心,內需才能擴大,我省未來經濟發展才能持久有力;農牧區是我省工業化、城鎮化堅實的大後方、是我省農牧業現代化的主戰場、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只有大後方穩定了,主戰場把牢了,文化的根守住了,我們才可能更加主動地迎接發展中的種種挑戰,才可能更加健康、平穩地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長期以來,城鎮化的推進,致使長期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資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城鄉發展出現明顯差距,這在客觀上,造成了農牧區的發展滯後,農牧區成為貧窮落後的標誌,在大眾認知中將城市和鄉村對立起來,農牧民沒有職業榮譽感。因此,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當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有著別樣的意義。

中國農民豐收節,必將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農業是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民應是一個體面的職業,農村應是一個寄託鄉愁的美好地方;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工業化、城鎮化不論如何發展,國家對農業、農民、農村的重視始終沒有變,對土地的情懷始終沒有變;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給農民一個專屬的節日,既是對農民社會主體地位的承認和尊重,也是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平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農民豐收節將讓農牧民收穫一個國家的尊重,一個社會的反哺,一個城鄉融合發展的未來。

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度重視並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為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