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經營是發展養鵝生產的新途徑

规模经营是发展养鹅生产的新途径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農村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畜牧業生產也在這個改革的浪潮中,從傳統的付業性生產逐步向以專業戶為主體的規模經營方向發展。繼養雞養鴨專業戶迅速發展之後,紹興的養鵝生產也開始出現了規模經營的雛形.據對本縣17戶年養肉鵝100羽以上,種母鵝10羽以上的專業戶調查表明,養鵝規模經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是新形勢下發展養鵝業的成功方式和新的途徑。

紹興養鵝,歷史悠久,在柯橋、齊賢、越北、皋埠等地,農民素有喜養鵝的習慣,一家養1-2只母鵝,自抱小鵝,白天出阪勞動時,帶鵝上田野放牧,晚間補喂青粗飼料,養鵝收補家用,也以養鵝為樂。近幾年,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特別是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部份務工經商,紹興縣的多數地區60 - 70%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使絕大多數農戶無法沿襲過去養鵝的習慣方式,養鵝農戶大大減少。

紹興農民養鵝,不但籍優越的自然條件,更為重要的原因還在於紹興人喜食鵝肉,特別是過年吃鵝肉更為普遍,由於養鵝農戶減少,使市場肉鵝供不應求,一些有養鵝技術和經驗的農民,從養雞、養鴨專業戶的發展中受到啟發,逐漸擴大種鵝、肉鵝養殖規模,並形成專業生產,闖出了一條養鵝致富的路子。據調查目前專業從事養鵝經營的農戶平均飼養種母鵝39羽,最多的戶達180只,一般年產肉鵝100- 300羽,種鵝規模較大戶以專門繁育苗鵝為目的,一般不養肉鵝;規模較小的,在養種母鵝的同時,每年兼養3-4批肉鵝。專業戶的分佈均在有傳統養鵝習慣的地區,飼養方法仍採用傳統方法,天然孵化,青飼料喂飼為主。在肉鵝育成期,利用田間坡地放牧,育肥期適當喂一些精飼料,綜上可知,紹興養鵝專業戶是一種自發的,以習慣方法為主的規模生產,因而在發展中受到一定的制約。

儘管紹興養鵝規模經營發展還不快,數量也較少,但從發展眼光看,它是具有較強生命和發展前途的新形式。

首先,規模養鵝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是農民致富的一條途徑。據調查,專業戶養殖的種母鵝,年可孵育苗鵝30羽左右,平均每羽母鵝全年可獲利60-80元。肉鵝出售活重 3. 5千克/只,可獲利10元左右,一個有養鵝經驗的壯勞動力,一般可飼養種鵝80羽,年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

其此,專業規模經營,由於飼養管理精細,母鵝配種及時,種蛋上色率與種公鵝利用率均較高,同時,母鵝陸續入孵,種蛋存放時間短,出殼率也較高,使生產水平大為提高。

第三,規模經營後,可以合理安排生產和飼料用糧,把多餘的糧食用於養鵝。

第四,養鵝規模經營,有利於科技應用推廣,特別是疫病防治,注射疫苗方便普遍,母鵝注射禽出敗和小鵝瘟疫苗後,死亡率明顯降低。

但是,目前的規模養鵝還存在以下不足。

1.由於仍採用天然孵化,母鵝一窩最多隻能孵11-12只蛋,加上鵝繁殖力低,使苗鵝不能象雞、鴨一樣大批量生產,給肉鵝規模經營帶來一定難度,經濟效益難與規模養雞、鴨匹敵。

2.規模養鵝技術要求較高,且需一定投資,風險大,沒有過硬的技術,會造成虧本,影響養鵝的積極性。如皋埠吼山村1989年辦集體鵝場,柯入太湖苗鵝100來羽,由於飼養員技術不過關,死亡和發僵的鵝達一半以上,加上對太湖鵝不抱窩性不瞭解,種蛋沒有及時孵化,鵝場一年直接經濟損失就達3000多元,無法繼續辦場。

3.鵝食慾旺盛,利用青粗飼料能力很強,光靠割野草和水草因營養不夠,會影響肉鵝生長,同時其數量也不能得到均衡保證,相對地增加了精飼料消耗。

4.科研部門對鵝全價飼料研究較少,目前種鵝和肉鵝都是傳統方式飼養,對生產水平提高有一定影響。

從調查分析的悄況看,養鵝規模經營既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也存在明顯的制約因素,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引進必要的外地鵝種,配種難是紹興白鵝種母鵝規模經營的主要制約因素,如能引入合適的鵝種,改人工輔助配種為自然交配,可以使養鵝規模大為擴大。

2.引入電孵技術,改天然孵化為人工孵化,形成苗鵝批量生產,不僅有利於肉鵝規模經營,且有可能提高紹興白鵝年產蛋量。

3.解決規模養鵝所需的大量青飼料,一是要利用紹興的廣大水面,人工養殖適口性好的萍種餵鵝;二是給予一定的飼料基地,種植黑麥草這類鵝喜食牧草,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規模養鵝效益。

4.要利用已形成的個體鵝販,加以合理引導,逐步使鵝產銷焊接,政府對養鵝要給予一定扶持,規模養鵝不僅需較大場地,而且要一定的靠近場地的水面。如果政府能給予協調,幫助解決,可加快規模經營的發展。

5.農業部門要積極推廣養鵝技術,開展形式多樣的經驗交流,在擴大推廣面的同時,摸索快速養鵝的新技術,推進規模養鵝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