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故居,虞山茶話

“人並不是出生在哪兒,就一直呆在哪兒的,故鄉,只是生命之路的第一個大站口。”

虞山橫臥於常熟城西北,北瀕長江,南臨尚湖,因商周之際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後葬於此而得名。虞山山體由西北向東南展布,峰巒連綿起伏,海拔263米,南北寬約3公里,東西長約7公里,因形如臥牛,又稱臥牛山,古名烏目山、海巫山。虞山因此成為常熟的簡稱,這裡是我人生道路的第一站,常熟人民銀行的第一塊牌子出自我爸爸之手。這裡也成了我的名字的組成。​​​

常熟故居,虞山茶話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說的是江南古城常熟,原有小河七條,形似古琴七絃,稱為琴川七絃,其流水注入長江匯入大海;十里虞山青翠綿延,元代開始跨山築城牆,虞山部分進入城內。虞山北麓有座古寺——興福寺。從虞山北麓車水馬龍的虞山北路折入景區道,行一里許,便見綠蔭深處這座黃牆蜿蜒的江南名剎。十月的桂花香氣濃郁,空氣中夾裹著香火味,山上樹木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其中不乏500年和300年樹齡的名木古樹。1950年,爸爸和媽媽都在常熟人民銀行工作,一次,他們和同事同遊興福寺,一位老和尚師傅拉著當行長爸爸的手直誇:“好青年!”​​

常熟故居,虞山茶話

第一排左四是我的媽媽,左五是爸爸。

自1950年12月我們跟隨父母離開常熟後,一別數十年。 2013年,我們全家回虞山,第一次領略了常熟的風土人情。​

常熟故居,虞山茶話

望嶽樓酒家緊挨著興福寺廟,說是酒家卻經營早茶,店裡的竹椅木桌就擺在一棵有著500年樹齡的栗子樹下。這裡露天的茶社飯莊眾多,可容納上千人同時吃麵喝茶。小販們穿梭其中,兜售新鮮瓜果、板栗、瓜子等零嘴,甚至有的小販提供按摩、拔罐、看相、擦鞋等服務,很是熱鬧。在這裡點一碗蕈油麵配一杯虞山綠茶,蕈油麵鮮美,綠茶解膩,兩者搭配相得益彰,再點上爆魚、排骨、茭白、毛豆、香椿等幾碟常熟的家常小菜,就可以這裡度過一個悠閒的上午。

蕈油麵配綠茶,綠茶就是常熟的虞山綠茶,以雨前的春茶為主。因為天氣、氣候等原因,相比南方,虞山的茶上市要晚,茶以小葉茶為主。興福寺喝茶可能就是三五知己,喝喝茶,聊聊天,吃碗麵條。在常熟喝茶,它不像廣東人喝早茶,是在茶樓裡飲茶聊天,吃蝦餃、叉燒包等粵式茶點,也不像福建那邊喝功夫茶,要用茶壺,講究茶文化和茶道藝術。這裡的茶葉是小葉種,泡茶就是綠茶的泡法,水不多加就加一點,然後一杯一杯的泡。一杯茶可以喝個大半天,一杯一杯地續水,這就是常熟人的慢生活。我外公、外婆和我爸媽,全家都愛喝茶。​

常熟故居,虞山茶話

常熟故居,虞山茶話

茶如人生,淡淡的,清澈如水,水甘味真,茶清夢甜,清香永駐。有一種情懷,淡香如茶,猶如人生,淡名,淡利,與世無爭,一切自然,一切脫俗,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

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