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講古之馬其頓與希臘篇:從不受待見的棄兒到他年你高攀不起

進入新一年後,居於巴爾幹一隅的希臘又鬧騰開了,先是有十幾萬希臘民眾湧入雅典的憲法廣場,抗議希臘與其北方鄰國馬其頓共和國即將達成有關國名的妥協,隨後包括希臘外長科齊阿斯在內的多名部長收到死亡恐嚇,因為該外長是國名問題談判的負責人,並正在就解決辦法起早議案,最後達成協議的名字可能是“上馬其頓共和國”、“北馬其頓共和國”或“新馬其頓共和國”,以示與希臘國內馬其頓地區的差別。但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狂熱民眾卻連一丁點的讓步也不願意,參與談判的政府全部被視為了賣國賊。

巴爾幹講古之馬其頓與希臘篇:從不受待見的棄兒到他年你高攀不起

東正教士抗議馬其頓共和國正名

那馬其頓與希臘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呢?這還要從古希臘的歷史說起。

古希臘在當代被看作一個文明體,但當年其實並非統一整體,有二百多個不同希臘城邦分佈於希臘本土、愛琴海諸島嶼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等廣大地區。其實在這個地區,古希臘文明之前還有一個更古老的克里特文明,或稱為米諾斯文明,因為它是由居住在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人創造的。其來歷已不可考,時間約在公元前3000年至1450年間,大致相當於中國的三皇五帝至夏商朝時期。而古希臘人則是由米諾斯人之外的四個部族相互融合而逐漸形成的,他們分別是早期的伊奧利亞人,希羅多德稱之為佩拉斯吉人,可能是從小亞細亞遷入的移民,聚居在今希臘東部;創造了邁錫尼文明的亞該亞人(荷馬史詩中用作了整個希臘人代稱),因聚居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的亞該亞地區而得名;雅典的先民愛奧尼亞人,荷馬史詩就是從他們之中誕生的;以及斯巴達的先民多利亞人,荷馬斥之為野蠻人,因為他們是狂暴而嚴酷的外來征服者,將被征服民族貶為奴隸,而愛奧尼亞人就是在其壓力下不得不背井離鄉,越過海洋去尋找新的家園。

巴爾幹講古之馬其頓與希臘篇:從不受待見的棄兒到他年你高攀不起

古代的愛琴海文明

古希臘人民族意識的形成與他們對異族的認識息息相關,先是與特洛伊人的戰爭,其後是與波斯帝國的戰爭,塑造了古希臘文明這個整體。其中最早的區分標準是血緣、血統,《伊利亞特》中希臘聯軍被稱為“阿卡亞人的子孫”;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偽託著名神話作家赫西俄德所作的《名媛錄》一書中,提到希倫的三個孩子分別是多洛斯、克蘇瑟斯與艾奧洛斯,而克蘇瑟斯的孩子又有阿開奧斯與伊翁,多洛斯、艾奧洛斯、阿開奧斯和伊翁四人被視作多利亞人、伊奧利亞、亞該亞以及愛奧尼亞這四大部族的同名祖先,這些人就構成了希臘人的主體,他們又都是希倫的後代。

除了血緣之外還有文化的聯繫,正如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借雅典人之口所說的:

全體希臘人在血緣和語言方面是有親屬關係的,我們諸神和奉獻犧牲的聖地是共同的,我們的生活習慣也相似。

尤其是自希波戰爭後,希臘人開始更自覺地把自己與“蠻族”從文化上區分開來,包括使用的語言、穿著的服裝,戰鬥方式,以及簡樸與奢侈,勇敢與怯懦,自由與專制等德性、品質方面的對立開始越來越得到重視。

巴爾幹講古之馬其頓與希臘篇:從不受待見的棄兒到他年你高攀不起

來源於古馬其頓王國的國旗“維伊納的太陽”

相比之下,崛起於希臘之北的馬其頓,環境偏僻,民風粗野,生活水平落後,且國內實行君主專制而非民主制,顯然是更接近於波斯標準的蠻族而非希臘同族。希臘人對馬其頓人也是帶有一種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看不起它的野蠻,但另一方面又期盼它的武力,尤其是想要靠它去反抗波斯人的奴役。所以在希臘人中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派,一派如雅典著名雄辯家與政治家德摩斯梯尼堅持馬其頓是蠻族,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既非希臘人,也不是希臘人的遠親”;而另一位也是雅典的雄辯家伊索克拉底則認為馬其頓王室是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後代,因此屬於希臘人。在古希臘流傳的譜系中,馬其頓國王的祖先馬其頓被劃為丟卡利翁的外孫,而希倫則是丟卡利翁的兒子,所以馬其頓也就是希倫的外甥,這個可以說微妙地傳達出了馬其頓的尷尬地位,因為它與古希臘人的祖先希倫不能說無關,但也並非父系血統的傳承,是拐彎抹角的遠親,而非同族。

巴爾幹講古之馬其頓與希臘篇:從不受待見的棄兒到他年你高攀不起

亞歷山大雕像

但馬其頓的強力崛起最終改變了一切,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在著名的喀羅尼亞戰役中決定性地擊敗了雅典與底比斯的聯軍,次年通過組成科林斯同盟而成為整個希臘的霸主。聰明的腓力不但通過“硬實力”壓人,也不放棄“軟實力”的滲透,他積極參與古希臘的宗教、體育活動,主持舉辦最神聖的皮提亞賽會,而且大力宣揚馬其頓是泛希臘(Hellas)的一部分。到了其子亞歷山大之時,馬其頓帝國更是達到了全盛期,東征滅亡了波斯帝國後,亞歷山大的統治地域西北到巴爾幹半島西部亞得里亞海東岸的伊利里亞地區,西南到古埃及西瓦綠洲和尼羅河第四瀑布地區(今蘇丹首都喀土穆附近),東北到帕米爾高原西側的大宛地區(中亞費爾幹納盆地,今分屬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東南到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內),面積將近600萬平方公里,是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巴爾幹講古之馬其頓與希臘篇:從不受待見的棄兒到他年你高攀不起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與分裂

亞歷山大的統治雖然是曇花一現,他本人在33歲的壯齡死於征途,所遺留下來的帝國也分崩離析,但由他三個部將所創立的以埃及為中心的托勒密王朝、小亞細亞的塞琉古王朝與繼承古馬其頓王國的安提柯王朝,則繼續在世界各地傳播希臘文化,史稱“希臘化時代”,所以這時就是希臘人上趕著要給馬其頓攀親了,活生生的一場“昨日你看我不起。他年你高攀不上”的鬧劇。

從地域上說,古馬其頓分為下馬其頓和上馬其頓兩個地區:下馬其頓是指南部靠近愛琴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沿海平原地區,今隸屬於希臘;上馬其頓則是北部中巴爾幹高原和羅多彼山脈地區,今分屬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以及前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古馬其頓人操原始希臘語西北部的多利亞方言(與當代的斯拉夫馬其頓語截然不同),人類學家和民族學家一般認為他們混有伊利里亞人(今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與色雷斯人的血統。

巴爾幹講古之馬其頓與希臘篇:從不受待見的棄兒到他年你高攀不起

希臘國內有很多以馬其頓為標誌的地名

安提柯王朝最後亡於羅馬帝國之手,羅馬帝國崩潰後,大約7世紀開始大批斯拉夫人遷居馬其頓地區,10世紀下半葉至1018年,曾建立起第一個斯拉夫人的馬其頓政權。但自14世紀開始,該地長期處於拜占庭帝國,以及其後的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之下。1912年與1913年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三國瓜分了馬其頓地區。地理上屬於塞爾維亞的部分稱瓦爾達爾馬其頓,屬於保加利亞的部分稱皮林馬其頓,屬於希臘的部分稱愛琴馬其頓,而當今的馬其頓共和國即屬前者,1991年11月20日從原南聯邦獨立,1993年4月7日,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暫用名加入聯合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