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 「打開喉嚨」?

文 | 屈歌

除了諸如搖滾等刻意追求特殊音色的唱法外,幾乎所有的歌唱都追求使用“鬆弛而開放”的喉嚨發聲歌唱。“腔體打開”“打開喉嚨”“打開咽腔”“聲音通暢”等要求,不僅將為聲音的共鳴放大提供必須的場所,也是提高發聲效率,做到輕鬆歌唱的必要前提。一旦真正做到理想的打開喉嚨狀態,所發聲音必然是共鳴豐富、音色醇厚、暢通無阻的。如果把握不好,為了追求某種聲音效果而過份“打開喉嚨”,不僅不會獲得想要的效果,甚至可能會引發“撐”“打開太大”“氣不夠用”等一系列問題。

事實上,歌唱者對“要打開喉嚨”歌唱這一理念並無異議。但由於對“喉嚨”這個概念的模糊認識,往往會導致聲樂初學者產生“怎麼才是”“如何才能”很好地“打開喉嚨”歌唱等困惑。比如,“打開喉嚨”中的“喉嚨”到底是什麼?它在人體內的具體位置在哪裡?打開的程度如何把握?用什麼方法既能做到打開喉嚨,又不至於達到“撐”的地步等問題不甚明瞭。西方嗓音發聲訓練體系中常用的一種被稱為“半閉聲道練習”的發聲方法,經專業歌唱者與其他職業用嗓者長期、大量的實踐檢驗,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打開喉嚨,保持聲帶平衡,減輕或消除喉部不當用力的良好方法。

什麼是半閉聲道?

“半閉聲道”的概念,來源於管樂器的聲學研究領域。演奏時,使用兩端都開放的管子的樂器,稱為“開管樂器”,如小號等各種吹管類樂器;使用一端開放另一端封閉的樂器,為“閉管樂器”,如排簫或我國古代的律管。還有一種情況,管子的一端開放,另一端被含在嘴裡作為氣流吹入端,如單簧管等樂器,被稱為“半閉管樂器”。這種分類原則,被後來的聲樂理論家引入到歌唱發聲領域,他們歌唱時的腔體或聲道形態,分為充分打開或不充分打開兩種狀態,前者我們暫且稱之為“全開聲道”,聲道不完全或者說不充分打開的情況,即是本文所要介紹的“半閉聲道”。口含吸管呼氣發聲時的聲道,就是所謂的“半閉聲道”,對應的英文術語為“Semi-occluded Vocal Tract”,簡稱SOVT。它是一種相對於完全開放聲道而言的、在某種特定訓練目的指導下,使用並不完全“打開”的聲道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同時,它也是西方聲樂訓練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訓練理念,一種獲得咽喉部“打開”的具體訓練方法。實踐證明,它是立足於人類嗓音發聲生理規律,結合歌唱發聲的實際需要、由嗓音科學家率先提出的一種合理、高效的嗓音發聲訓練方法。常用的半閉聲道練習包括“吹吸管”練習、振唇練習與哼鳴練習。此發聲訓練方法的目的,是通過人為約束聲道特定位置與形態的方式,用力量對抗的方式緩解聲帶下的氣體壓力(聲門下壓力)及喉部緊縮力等不當用力,幫助歌唱者達到真正“打開喉嚨”歌唱的目的,使聲帶保持在放鬆且相對平衡的位置發聲,從而提高嗓音發聲效率,解放嗓音,使之更好地為歌曲的藝術表現服務。

“半閉聲道”練習對聲帶有何影響?

怎樣才能 “打開喉嚨”?


圖1 聲門下壓力影響聲帶振動示意圖

從圖1可見,當嘴巴張開程度較大時,口腔空間與雙唇,對呼出的氣流幾乎沒有任何阻滯作用。在氣流的衝擊下,兩條聲帶振動時,在下方氣流壓力的作用下,將向上方隆起,這一動作將額外增加聲帶張力以及聲帶的負荷。在聲門下壓力的作用下,具有一定厚度的聲帶在下方壓力的作用下,呈現出下緣部分分離、主要由聲帶上緣參與振動的狀況,這不僅會影響嗓音音色的醇厚程度,而是出現尖利單薄的音色,也將在客觀上增加聲帶受傷害的風險。

但當嘴巴含住內徑很小的吸管呼氣發聲時,由於嘴唇緊閉和吸管管徑的限制,此時的聲道呈現半閉管的狀態。此時,流經聲門的氣流在聲帶之上和嘴唇之後的空間聚集,這個空間產生的壓力不僅向前作用在嘴唇的內側,同時這個壓力也將向後傳導,作用到聲帶的上表面,這個回傳的力恰恰和由於聲門下壓力造成的向上的力形成對抗,兩個力因此得以消解,聲帶由向上隆起轉變為相對平衡的狀態。此種狀態下,既保證了真聲帶與假聲帶之間的喉室處於擴張的狀態,聲帶本身也將處於動態的放鬆狀態,聲帶的上下緣同時參與振動,此時聲帶振動發聲的效率最高,音色最為醇厚。(見圖2)

怎樣才能 “打開喉嚨”?


圖 2 半閉聲道發聲時,聲帶獲得動態平衡示意圖

如何將“半閉聲道”運用到歌唱中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問,我唱歌時總不能老是含著一根管子唱吧?這種含著吸管的練習怎麼運用到實際歌唱中去呢?“半閉聲道”的練習,僅僅是一種幫助歌者獲得喉嚨打開歌唱的方法手段而已,最終這根幫助我們學習走路的“柺杖”,必須要扔掉才能自由地奔跑。一般來說,將“半閉聲道”的練習運用到歌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在吹吸管發聲時,首先練習“u”音為好。在發聲時,心裡要非常明確,惟一對氣流產生約束力的部位僅在緊閉的嘴唇處,應時刻注意,不要讓氣流在喉部聚集而產生類似“憋氣”的壓力感。相反,練習者要用心體會在氣流的衝擊下,喉部或脖頸部微微向外膨脹的感覺,吹氣發聲要一直在這種感覺下進行。

其次,練習所發音的音高變化,要本著由中低聲區開始,逐漸向高低音過渡的原則。比如,可以從一個非常舒適的音高(相當於平常說話的音高)開始,在這個音高上體會喉部被衝開且放鬆的狀態與感覺,完全做到後,由此音高向上做滑音,注意保持嘴唇、吸管對氣流的約束力,同時檢查喉部是否還處於放鬆且微微膨脹的狀態,一旦出現咽喉部憋氣的情況,馬上停止發聲,再回到中低音的起點,重新開始。

第三,在反覆進行上述練習大約10分鐘左右後,嘗試在舒適音高用“半閉聲道”的感覺發出“u”音,發聲時要儘量保持唇部的較小開度,想象用“櫻桃小口”發聲,體會咽喉脖頸處放鬆並微微擴張的感覺。舒適音高的發聲穩定後,可逐漸放開嘴唇的開放程度,穩定後可採用第二步的方法向上滑行,仍以“u”元音發聲並逐漸進入高聲區練習。“u”元音穩定後,可以此法,漸次演練其他元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