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有很多教師都放棄評職評級了呢?

大愛太美



看到職稱兩個字,我不由的想到了我的一個同事。她的職稱是教書30多年過後才評的,評了後差不多兩年就退休了。本來他也不打算去申請職稱,但是後來還是決定去努力爭取。

老師為什麼會努力爭取職稱呢?

1、職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老師工作的一個肯定。

就像我是前面舉的那個例子。那位同事工齡30多年才去爭取職稱。她親口告訴我說:“我不是在乎一個月那幾百元錢,而是覺得教了一輩子書,連職稱都沒評上,別人會覺得我真的是不會教書。”的確,老師一輩子的付出也是需要肯定的,職稱在某種意義上肯定了老師的付出。

2、經濟效益。

老師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極其平凡的人,也需要生活,也需要養家餬口。評了職稱和沒評職稱,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於一個月要多三四百元。三四百一年就是四五千。還不說調資的時候也會存在差距。這對老師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所以大部分老師都還是很在意職稱的。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現在的職稱越來越難以評定。

1、競爭太過激烈。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我們學校是一所城市周邊學校。每年的職稱競爭都是非常激烈的。

符合條件的老師很多,一到評定職稱,很多時候都會弄得人特別緊張。大部分學校都會有一個評定細則,從老師出勤、教學業績、教研等諸多方面進行評定,有的還會民意測評。要在評定中脫穎而出,必須得很早就做準備。城裡學校還要考英語和計算機,這就讓職稱的評定越來越難。

2、指標太少。

毫無疑問,這是職稱難以評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學校從外校調入很多高級職稱老師,導致高級職稱的比例大大提高,結果是連續幾年都沒有職稱指標。符合條件的老師越來越多,指標是遠遠不夠的。

3、職稱存在不確定性。

我有一個朋友,本來可以提前一年評職稱,但是她一個同事卻有一些特殊情況。於是把職稱指標讓給了她的同事。

當然,還有的學校存在領導要給某個老師評定,讓可以評職的老師卻一再耽擱。

不說人家只說我自己,也是出來工作20年才評上職稱。因為這裡面的不確定因素太多。

提到這裡,我就在想,職稱是不是可以改一改呢?可否像有的行業,一到年限就可以自動評職稱?至少不要讓老師在無望的等待中度過。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教師都放棄評職稱了呢?

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評上高級職稱後工資會增加很多,經濟利益的誘惑很大,既然如此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放棄呢?是他們不夠優秀嗎?當然不是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名額少,競爭激烈。一所中學每年只有一個或者幾個晉級指標,而排隊等待的人要有幾十個,有些老師的條件早已具備,拼了多年每次都是頭破血流,最後年紀大了,心灰意冷沒有了鬥志只好放棄。

二,拿不到評定職稱所需要的硬性條件。在評定職稱時需要有優質課、優秀班主任、交流經驗、課件、論文證書等等,而很多硬性條件也都是有名額限制的,競爭激烈。

三,人為因素。名額分配的大權掌握在學校領導手中,即使再優秀的老師,如果不與領導沾親帶故或者有強硬的根基又不會溜鬚拍馬得不到領導的賞識,都是徒勞無功的,有些耿直的老師們氣不過找校長理論,可又能夠怎樣呢?結果只能是有誰的都沒有你的份兒,久而久之老師們也就只有放棄。

四, 學校領導都會是高職稱的。難道領導們的教育教學水平都很高嗎?當然不是的。原因很簡單:1,雖然名額有限,但首先拿到的是領導。2,評定職稱所需要的硬性條件,領導們缺少那一項,就可以及時的補上。比如,評定高職稱時必須是優秀班主任。為此,學校領導就可以兼任某班的班主任,等到年終被評為優秀班主任後馬上卸去班主任一職。還有在分配課件時,領導首先與某個老師打招呼,把課件給這位老師的條件是必須把自己掛上,這樣的話領導就坐享其成了。如此多的弊端讓很多老師感到心寒,因此決定放棄評定職稱。

總之,現今的教師職稱已經失去了它應有的內涵,副作用很大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老師們要求工資與職稱脫鉤或者取消教師職稱的主要原因。


一二三四向前進


醫生也要評職稱,為什麼在醫界不是問題而在學界成了問題?技術工作不評職稱還叫技術工作?大批教師像怨婦似的抱怨甚至挖苦咒罵評職,嚷嚷要取消職稱,實在是自輕自賤自我矮化的言行。我作為一名教師看著這批同行如此卑微猥瑣自怨自艾著實感到羞愧,也難怪社會瀰漫輕視教師的風氣。

職稱是必須的,教師要自尊自重,評職中的不公現象也必須糾正,方法是越級評審,即高級職稱應由現在的市級評審委員會改為由省級評審委員會評定,以杜絕走後門搞關係憑權力等歪門邪道。本人是教師進修學校教師,職稱就是由省級評審委員會評審的,證書是省人事廳頒發的。


用戶266880265U


確實許多教師放棄了追求職稱。

大多數是因為學校名額有限,想得到極其不容易,不是僅僅憑努力工作就可以的。

我們單位不屬於教育部門,名額沒問題,我各方面條件基本都滿足,所以前年我申報了高級職稱。

準備材料辛苦是應該的,但是申報之路絕對是對自己的一種磨鍊。

因為單位不歸教委管,申報之路困難重重:

1、繼續教育證件章蓋的不全,縣城職教中心、人社局補蓋,市裡跑了兩趟。一次工作人員說不缺章,返回,回到縣裡審查還是缺章,又一次專程去市裡蓋章,幸運的是這次遇到另一個工作人員,幾分鐘就完成了。

2、教委不給我們單位進行職稱過渡,跑了無數次。

3、需要教育部門蓋章就必須找到我們當地教育部門的最高領導。

艱難險阻終於過來了,結果被支教問題卡住:高級職稱必須有支教經歷,而我們單位沒有這項工作安排!

折騰了一圈,卡在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上,只好放棄了職稱評審。




媽咪老師72


工作18年,勤勤懇懇,默默耕耘,年年擔任班主任,該有的證件都有,教學成績年年名列前茅,到現在還是初級職稱。不是我不努力,最無奈的是學校中級職稱名額早就滿了,只要學校沒有自然減員(即沒有老師退休或死亡)就會一直沒有名額,而現在學校老師年齡最大的不到50歲,很多老師感到很無奈,毫無希望,我也打算放棄了,得過且過吧!


第五級地獄


無奈,無權,無錢,亦無緣!

教育界故事超出你的想象,死心踏地教學的老師,確實是升不到高級職稱的。教育界說是最文明,其實裡面的黑暗是你無法想象。一般高級職稱的不拿粉筆!

希望按教齡自然晉級很公平,二十年以上晉中級,四十年以上晉高級。

最後,看看老教師們的看法:

1 累死累活評了高級,比中級每月多1500塊,一年1萬8,十年18萬。如果不評高級,不那麼拼命,保養好身體,多活4丶5年就回本了。

2 沒有高職指標,也50出頭了,前鑽後跳不是我的性格,決定放棄!

3 30年教齡,徹底放棄,不想那麼心累,更不想看人臉色生氣上火,踏踏實實地上好我的課吧,做到無愧於天,無愧於地,無愧於良心足矣!

4 放棄?也算放棄吧!崗位設置以後沒有空崗就不能申報職稱,你得等前面的人退休、調離或死亡才有空崗!

5 等到高級職稱放寬,咱已經力不從心了。除教育教學工作外,許多條件真達不到。六年前,要發表論文有發表的論文,要教育教學成績有教育教學成績,要教案作業有教案作業。可現在,要精力沒精力,要材料都過期或丟失。老教師就不必要評高級職稱了,累!


遊戲大咖王


職稱越高職級越高,待遇越高,哪個老師願意主動放棄?放棄的背後,有多少心酸和無奈?教師職稱和職級評定太複雜,弄得老師身心疲憊,耗去老師太多時間精力,該改一改了,改得越簡單越好。



舉幾個實例。前兩年我們學校一位老師評中級職稱,評了三次居然都被上級主管部門打回,都沒過關,而且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位老師深受學生喜歡,家長和同事認可,但一箇中級職稱競評了三次還不過關,這得讓老師的心拔涼拔涼,關鍵是耗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後來中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學校,很快評審過關。



至於高級職稱評定,我們學校有不少老師被迫放棄了,為何?因為我們學校是一所老學校,平均年齡達47歲,高級職稱編制早己用完,而是己超編制嚴重,學校政工說,要等一堆高級教師退休後才有高級名額,45歲以下的老師基本沒希望評高級,都要等到退休看能不能評上了,年輕老師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而且我認為高級職稱名額應該全區(全縣)統籌安排,有些新學校老師30多歲評上高級,而老學校老師直到退休還評不上,不公平。



至於評職稱需要的論文,繼續教育學時等,我就不再贅述了,一線老師談到這些,一把淚。職稱改革,首先要改簡單些,讓老師輕鬆些,愉悅些。(原創,配圖東方ⅠC)

祝老師們新年愉快!


途蟲的百味人生


職稱問題,近年來問題越發凸顯,一些老師怨聲載道,甚至有地方發生過為了評職稱,教師和校長公然互懟的現象。要知道,當年制定職稱政策,其目的是對職業技術水平高、能力強、成就大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褒獎,而現在,隨著時代發的發展,竟然成為了備受教師詬病的癥結,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雞肋!其原因何在呢?


下面,三水三心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一是教師為什麼在乎職稱,二是為什麼有些教師不能評上職稱,三是為什麼有些老師不願意評職稱,四是如何破解當前的職稱困局。

一、教師為什麼會在乎職稱呢?

1.職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終極追求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叫做“天花板效應”,意及人的發展,遇到了最高層級,無法再向上發展了。教師這個職業,不外乎兩條路,一條走專業技術發展之路,成為教育專家。要想成為教育專家,職稱就會成為一個坎。我很熟悉的一個教育專家,四川宣稱“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教授級中學教師”,就是這個意思。另一條路,就是走上管理的道路,成為學校管理的專家,做校長。但事實上,一個學校校長就那麼一兩個、兩三個,大多數教師,終其一生,還是普通教師。

所以,職稱,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是專業發展的一個終極追求。

2.職稱,還有一定的利益因素

教師的收入狀況,普遍不高,而職稱,會導致每個月幾百元的差距。比如,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在我所在的地區,每年的差距近萬元——這對於本來收入就不高的教師群體來說,無疑是有巨大誘惑力的。

或許有人說,作為教師。豈能在乎那一點利益?話是沒錯,但教師首先是人啊,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不要錢呢?上要贍養老人,下要撫養孩子,哪一樣不需要錢呢?有些專家,動不動就是過“幸福的教育生活”——每天的日子捉襟見肘,“口袋比臉還乾淨”,何來幸福可言?

二、為什麼很多教師評不上職稱呢?

既然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應該在乎職稱,那為何很多老師中其一生都評不上職稱呢?這中間原因多多,既有職稱評定本身的問題,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

1.職稱評定的條件嚴格

現行的職稱評定,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比如任教時間,班主任經歷,學術論文(或者專著),計算機和外語水平等等,還有的地方規定,必須要有支教經歷,這樣一來,在硬性條件上,很多人都被刷下來了——不符合條件啊!

2.職稱評定的名額限制

因為職稱與收入掛鉤,絕大多數地方都實行比例限制,比如我所在的區域,高級教師評定的比例不超過25%,聘的比例不超過15%。你想,符合條件的再多,名額有限制,你也沒機會吧!我在中學的時候,剛達到教齡的限制,就有資格評高級,結果,就有老教師說,年紀輕輕的,應該謙讓。於是,一謙讓,就是差不多十年——沒有名額了!

3.職稱評聘過程中的其他因素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很多評價指標都比較模糊,比如“熟練掌握”“比較豐富”“比較突出”,沒有量化啊!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容易滋生一些問題。一些老師對職稱成見頗深——基本上都是認為在職稱評聘過程中有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

4.教師個人也存在一些問題

由教師成天說支撐不公平,呼籲要“按勞分配”,但事實上,總有一些教師,不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說句不客氣的話,工作很多年,連一篇像樣的論文也沒有,說明什麼問題?也有老師,嫌班主任工作有苦又累,不願意做班主任,等到評職稱需要班主任工作經歷的時候,才傻了眼!

三、有沒有不在乎職稱問題的老師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有的——教師群體那麼大,產生各種稀奇古怪想法,也不足為奇。三水三心工作近20年,就見過一些(雖然是個別)對職稱毫不在意的老師:

1.家庭條件優越的老師

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不願意“為五斗米折腰”的老師,客觀存在。我所在區域,就有一名老師,工作幾十年,都是初級,但他教書非常認真,每天都早早到學校,還義務給學生補課——15年前,他已經開上奔馳了。

他經常給我們說“我享受教書的過程,享受跟學生在一起的快樂”,你看,這樣的教育,不就是最理想的教育嗎?

2.什麼都不在意的佛系教師

不知從何時開始,“佛系”成了流行語。在教師群體中,也有個別的“佛系教師”,看淡一切,不爭不搶,不強求,一切隨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見過一名典型的“佛系教師”,準時上下班,準時進教室,準時出教室,該交什麼絕不落下。近50歲了,他還是初級職稱!

3.被現實擊破夢想的老師

還有些教師,多年努力尋求,但無果而終,最後成為了“無問津者”,再也不關心了——明知不可以,何必強求呢?我原來單位有一名教師就是這樣,參加了3次高級教師評定,都被刷下來,現在,他再也不參加了——“哀莫大於心死”,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

四、如何破解當前的職稱困局呢?

我以為,採取雙軌制的方式,或許可以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所謂的雙軌制,就是一部分教師實行職稱評聘,走職稱工資的道路,一部分教師走按工作量定崗來核定收入的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1.給教師一個選擇的機會。以區域為單位,經過教師的討論,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制定兩種工資發放辦法,在基本工資不變的前提下,將所有的績效工資,納入總的盤子裡,一種是原來的職稱體系發放,一種是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質量來發放。教師可以選擇,一旦選擇,至少保持3-6年(一個學段,你不能朝三暮四啊)。這樣一來,職稱高的教師,可以選擇走職稱的路(當然,也可以不選擇),而職稱低的教師,可以選擇走工作量的路。

這是你做出的選擇,你就不能怨誰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2.給教師一個競爭的機會。現在,存在一些高職稱的教師,一旦評上了職稱,就以各種理由,不願意多上課,甚至有的人乾脆做起了各種教學輔助工作,脫離教學一線。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職稱設置比例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讓所有的老師都參與到競爭中來——多勞多得、優勞多得,或許可以激發教師的第二個春天!

最後,特別提醒一點,教育不是試驗田,任何改革都要慎重。針對教育的改革,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慎之又慎,因為,教育牽涉面廣,更重要的是,教育所面對的對象是孩子,孩子的人生階段是不可逆轉的——經濟改革失敗了,明年再來;教育改革失敗了,孩子明年有來嗎?即使是針對教師的改革,也要慎重,教師每一天面對的是孩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啊!


三水三心


我是一線教師,來說說身邊那些放棄職稱的人的情況。

我有一個同事與我同齡,各種條件總是差,今年差這個,明年差那個。按照工齡教齡學歷,95年可以中級申報,但差了一點班主任工作經歷。第二年趕快做班主任。等到這個條件符合了,結果第二年差一篇經驗總結文章。趕快弄文章。然後又差普通話級別證書。再考普通話。等到這個到手,又發現高中需要本科學歷,於是進修學歷。等到三年後拿到本科,又要求計算機、外語……他就每年疲於奔命忙材料,結果越忙越不行,因為和他競爭的換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後起之秀拎出來的材料一大堆,後來又增加了教科研等等內容。這個同事後來乾脆放棄職評了,至今仍是初級。

其實我這個同事當初要是隨大流,跟著我們一起行動,不會落到今天的結局。比如普通話證書,我們學校曾經集體考普通話,還免費培訓,可他就是不考,說我上課學生又不是聽不懂。學歷也是,人家大專學歷的都開始進修本科,他說自己大專學歷夠吃夠用了。這就是典型的不思進取造成的結局。

那些吐槽職稱靠各種關係與金錢的,心理未免變態。關係與金錢固然能起一點作用,但再多的錢再硬的關係,條件有一個不符合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揚州微笑的草


在教師生涯裡,跟名利掛鉤的那就是評職稱了,很多人都抱怨評職稱難,不願評了,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三個:1、崗位已滿,名額不夠,2、沒去嘗試,被輿論嚇倒 3、隱性規則的存在,讓職稱失去公平

但是評職稱的初衷也是激勵教師提高、競爭,畢竟任何行業都需要一項標杆來度量,只是現在演變成了為了評職稱而評職稱,滋生出很多負面的東西。




以上是我所在地區對於中學一級教師的評審要求,在條款中新家一條:需到基層服務一年。對於教師那就是去鄉村支教。我想這一條應該是針對城鎮教師提出的,因為農村教師還能去哪個基層?加之這一年教師原所在學校怎麼安排?對於一個剛有資格申請中一的教師,下到鄉下一年,很有可能把這5年剛掌握的一些技能消磨殆盡。

取消職稱的社會呼聲很高,代表評不上、沒條件、懶得動的人很多,試想教師取消了職稱評定,那教師又該用什麼獎勵機制呢?到時候出一個新的,估計更多人不是放棄而是真的沒有滿足的條件了。既然選擇這份職業,就要為自己能夠看得到利益努力,畢竟目前取消不了,我們也改變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