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地能頂十畝田?新沂推廣這種"水稻+N"模式真是神了!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近年來,為了振興鄉村經濟,

新沂推廣“水稻+N”綜合種養模式

建成水稻+魚

水稻+鴨

水稻+龍蝦

水稻+青蛙

等綜合種養稻田,使這些農產品身價水漲船高,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還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農業產業文化。

8月27日,徐州日報第3版報道了我市這一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受到廣大讀者的強烈關注。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純農業鄉鎮如何才能走上振興之路?水稻長勢正旺之際,記者來到新沂田間地頭一看究竟。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走進新沂市草橋鎮,田成方,路成網,翠綠的稻穀長勢喜人,稻田四周環繞著一米見方的深溝,清水緩緩流淌,低頭仔細一瞧,不時有小龍蝦露出頭來。光腳踏進一片水稻田,小龍蝦時不時拍打腳背,伸手想抓,卻是兩手空空。

“你抓不到它的,小龍蝦會在泥裡打洞,它一鑽進去你就抓不到了。”草橋鎮盧圩村黨支部書記戴中輝笑著說,他們稻田裡的龍蝦質量好,每斤能賣到35元。

“這樣種植,一畝地能頂10畝地的收入!”草橋鎮盧圩村農民孫守帥說,稻田裡養蝦,蝦吃昆蟲,糞便還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綠色稻米能賣好價錢,小龍蝦更受市場歡迎。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稻田+龍蝦

這筆賬是怎麼計算的?吳振宇蹲在田埂旁,拉起深溝裡的捕蝦網,向上使勁兒一拽,“嘩啦啦”半兜子小龍蝦躍出水面,他笑得眼眯成了線:“現在龍蝦上市旺季,每斤至少能賣30到40元!過去每年一稻一麥,每畝地最多賺不到1000元,現在稻蝦共養,每畝田每年產200多斤小龍蝦,按全年平均價每斤25元計算,單小龍蝦一項就有5000元收入;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可以節省農藥、肥料300元,雖然每畝水稻產量從1000斤降到了700多斤,可稻子品質上去了,價格每斤能賣到5到10元,每畝又可收入4000元左右。一畝地幾乎有了10畝地的收益。”

在窯灣鎮腰莊村,有一處百畝蛙田,幾十個用紗網籠罩的養殖池引人注目。這是鄧和平三兄弟合夥搞起的青蛙養殖基地。他們在稻田養青蛙、泥鰍。青蛙吃害蟲、糞便為稻田施肥,泥鰍吃飼料殘渣、淨化水質;稻米為青蛙和泥鰍遮陽。百餘平方米的養殖方內,形成了閉合生態環。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稻田+青蛙

三兄弟之一的鄧品良算了一筆賬,今年青蛙畝產可達3000斤,明年有望突破5000斤,按照最低售價25元/斤計算,青蛙一項每畝純收入3萬元以上。泥鰍每畝收100斤,純收入1000元。綠色無公害水稻,售價更是高達15元/斤。“今年,基地裡畝均純收入有望突破4萬元。”

沿沂河一路向北20公里,能看到合溝鎮的稻田漁業發展方興未艾。在青石橋村,種田大戶楊雲峰帶領著村民,流轉了450畝地開展稻蝦混養項目。每畝稻田放養10—15只“鴨小兵”,稻田田埂上,搭建了一排簡易的鴨舍。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稻田+鴨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稻田邊的鴨棚

“我的這些‘鴨小兵’可是吃草能手,它們喜歡吃除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雜草,有時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同時也是吃蟲高手,能基本消滅稻田裡的稻飛蝨、稻蝽象、稻象甲、稻縱卷葉螟等害蟲,除蟲效果與使用殺蟲劑有相同的功效。”楊雲峰自豪地介紹。記者看到,鴨子們在美美地飽餐一頓後,便會將糞便排入稻田。據楊雲峰計算,一隻鴨排洩在稻田裡的糞便約10公斤,足夠稻田追肥了。他說,養了鴨子,水稻田是不能噴灑農藥的,鴨子在稻田中“當差”,跑來跑去,或用嘴在田中翻找蟲子,還能起到疏鬆表層土壤的作用,更能刺激水稻生長。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稻田+魚

在新沂,“水稻+N”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按養殖種類可分成稻田養鱉、稻田養蛙、稻田養魚、稻田養蟹、稻田養蝦、稻田養鴨以及稻田多元立體綜合種養等。與傳統種植相比,種植養殖結合的稻田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共生的水產生物除草、除蟲,以此提高稻米品質。“這種生態大米叫漁米,是真正的有機稻米,特別是在大米灌漿階段生長更好,因此顆粒更飽滿,營養物含量更高,市場售價每公斤都在10元以上。”

“不僅要好吃,還得好玩!”窯灣鎮黨委書記卓雷介紹,“水稻+N”模式,除了能產出綠色優質的大米、水產品,還能深度開發鄉村旅遊文化。如草橋鎮盧圩村,在2500畝稻蝦、稻蟹、稻魚生態共養基地,配套建設了24節氣農耕文化長廊、盤中餐曬穀場、懷舊生態農莊等景觀帶,並在項目1公里生態圈,建有百花谷、漁夫樂園、溝群民宿等3個田園休閒生活區。新沂各鎮還藉助“水稻+”,舉辦以農業為主題的稻田逮鴨、稻田釣龍蝦等特色旅遊活動,讓原本進超市銷售的農產品,一躍成為“旅遊紀念品”、“鄉土特色美食”等,使這些農產品身價水漲船高,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還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農業產業文化。

一亩地能顶十亩田?新沂推广这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