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情七夕,一起去侶行,緣聚紅豆峽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近幾年,國家在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提出了要發展高產、高效、優質,即兩高一優農業的戰略方針。當今世界,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儘管起點不同,條件差別很大,都在尋找未來農業的發展途徑。1991年FAO與荷蘭政府聯合召開“農業與環境國際會議”,通過了著名的關於持續農業和鄉村發展(SARD)的《登博斯宣言》。我國的兩高一優農業的發展正是與這一要求趨於一致的,它是在生態學原理指導下的一種新型農業。它以整體功能優化為特徵,以科學技術為支撐,是持續性農業在我國的具體最佳模式。而作為兩高一優農業的表現形式,生態農業是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一種可供選擇的有效途徑。兩者的內涵是一致的。

解放以後,我國農業發展的功績是巨大的,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全球22%的人

濃情七夕,一起去侶行,緣聚紅豆峽

口,令世界矚目。但另一方面,生態問題始終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深層次問題。為此,我國的兩高一優農業就是為了繼承傳統農業的精華,又吸收現代農業的先進技術。作為這一戰略任務的具體措施,我國多年來推行生態農業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建立了多種類型的、成功的生態工程和生態模式。而且試點的規模和範圍也在不斷擴大。目前全國已有縣鄉村各類試點1000多個,其中生態農業縣已達100多個。根據部分地區的調查,開展生態農業建設後,糧食總產增產幅度在15%以上,畝產增產10%以上,分別為全國平均增長水平的4.5倍和9.2倍。生態環境明顯得到改善,地方提高,有機質增加。為了進一步發展這一工作,國家已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重點抓好50個生態農業縣建設的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逐步發展。爭取到2000年,全國建成200個生態農業縣,覆蓋耕地面積1.5~2億畝(0. 1~0.14億hm2)。

濃情七夕,一起去侶行,緣聚紅豆峽

眾所周知,我國今後經濟發展的進程是“三步走”模式。第一步,到本世紀末,達小康水平;第二步,到21世紀20年代,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第三步,到建國一百週年時,經濟上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農村發展也是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但農業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制約因素,而糧食問題將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點。由於兩高一優農業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實現經濟和生態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效益的統一,今後將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