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劃分爲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懷化,古稱五溪,湖南省轄地級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中國中東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宋代以“懷柔歸化”之意設懷化砦,懷化之名由此得來。

懷化位於湖南西部偏南,常住人口490.16萬人(2015年)。總面積27564平方千米,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全市轄鶴城區1個市轄區、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5個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5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洪江市和1個縣級管理區洪江管理區。

懷化是“多民族文化村”,少數民族佔總人口40%。長期以來,侗、苗、瑤、土家等50個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濃郁多彩的民俗文化。

懷化生態環境優良。地處湘中丘陵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8.7%,是全國9大生態良好區域之一,被譽為一座“會呼吸的城市”。懷化是國家環保部正式命名的湖南省首個市級“國家生態示範區”。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歷史沿革

春秋之時,屬楚巫中地。戰國之世,屬楚黔中郡地。

秦朝統一中國後,在此設郡置縣,開始了國家的行政治理。魏晉六朝,治所加密,又有發展。[1]

唐代以辰州為據點,經營今懷化市,有州6個:辰州盧溪郡、錦州盧陽郡、敘州潭陽郡、獎州龍溪郡、晃州、誠徽州。宋屬荊湖路,有辰州、敘州、晃州、鶴州、錦州等30餘州。元設中書省,省下設路、府、州、縣,懷化境內設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隸屬湖廣行省。

明設一府二州。辰州府,治沅陵,領沅陵縣、盧溪縣、辰溪縣、漵浦縣。二州:沅州,隸辰州府,領黔陽、麻陽二縣;靖州,隸湖廣佈政使司,領會同、元故、通道、綏寧四縣。清置有2府、1州、1廳:辰州府,直屬湖南省。領沅陵、盧溪、辰溪、漵浦四縣。沅州府,治芷江,隸辰州府。領芷江、黔陽、麻陽三縣。靖州直隸州,治今靖州縣。領會同、通道、綏寧三縣。晃州直隸廳,治老晃城,今新晃縣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懷化分設會同、沅陵兩個專區。

1952年撤銷沅陵專區,以會同專區為基礎成立芷江專區,將原沅陵專區的沅陵、辰溪、漵浦、麻陽等4縣劃歸芷江專區,形成懷化市的雛型。

1953年改名黔陽專區。是年11月19日,行政公署駐地由芷江侗族自治縣搬遷至安江鎮。

1968年改稱黔陽地區,政府駐地不變。

1975年2月,黔陽地區行政公署由安江鎮遷往榆樹灣鎮今懷化市,這個老懷化市區域別稱鶴城(並非整個懷化地區的別稱)。

1981年改稱懷化地區。

1998年撤銷懷化地區,改設地級懷化市。轄12個縣(市、區)和一個管委會,包括鶴城區、洪江市、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和洪江管理區。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湖南省劃分為1市1區10縣的4線城市,享有“黔滇門戶”之稱

1998年撤銷懷化地區,改設地級懷化市。[2]

現轄12個縣(市、區)和一個管委會,包括鶴城區、中方縣、洪江市、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和洪江區管委會。

全市共200個鄉(其中民族鄉21個)、86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有27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3855個村民委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