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移居香港的大陸人士永遠絡繹不絕呢?

香港不僅僅是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還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也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購物天堂”的美譽。

2015年1月14日,香港政府重磅宣佈暫停香港投資政策。本以為關閉了一扇大門,移居香港的人數會大幅度減少,不曾想,通過各類途徑移居香港的人依舊不在少數。


為什麼移居香港的大陸人士永遠絡繹不絕呢?

首先,大陸人士通過各種移居途徑獲取香港身份,並不意味著真的是為了去香港生活,主要看重的還是香港的國際教育、居民福利,還有162個國家和地區的入境免籤,出行便利。移居香港,最重要的因素是為下一代打算,希望孩子能接受國際化的教育。歐洲、美國太遠,移居香港可以做到每週兩地往返,方便快捷,無需折騰。

與此同時,香港又是境外人民幣的主要集散地,各銀行紛紛推出全球化的理財產品,高端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受到私人銀行的重視,因此香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在開辦企業做生意的同時,還能保有全家香港身份,對於申請人來說是一個一舉多得的機會。

為什麼移居香港的大陸人士永遠絡繹不絕呢?

當然,香港能夠引人注意,更是源於他的幾大優勢:

一、低稅環境有利發展

香港稅率低、稅種少,國際上有許多機構利用香港的稅務優勢達到合理避稅。

在香港成立公司,一般只需要交兩種稅:一種是一次性的註冊資本釐印稅,稅率是1/1000,這種稅是按投資者的實際註冊資本來釐定的;另一種是利得稅,有限公司16.5%,獨資或合夥企業(無限責任)15%,這種稅是根據投資者的實際盈利計算的,企業不贏利,不交稅。

除了菸酒或特殊之外,香港沒有進出口稅。

二、較容易獲得國際信用和信貸

香港是亞洲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幾乎每條街道都有銀行。

投資者可以利用香港銀行的信用進行融資,也可以直接向海外開出信用證,以較小的資金做大買賣。

如果有需要,投資者還可以向香港政府申請中小企業資助貸款,再把這筆資金投到市場獲利。

三、人流、物流、資金進出口自由

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和繁榮的商貿港口,基礎設施良好。香港不單人流進出自由,物流進出自由,資金進出也自由。

  • 人流進出自由體現在香港和160多個國家有免簽證協議,和珠江三角洲也即將推出免簽證來往旅遊計劃;
  • 物流進出自由主要體現在貨物進出不徵關稅,海陸空物流處理速度極快;
  • 資金進出自由體現在香港沒有外匯管制,各種外幣可以隨時兌換調動,而且資金進出沒有限制。

為什麼移居香港的大陸人士永遠絡繹不絕呢?

四、國際化的教育

當今的時代,只有具有國際目光和國際觸覺的人才能談得上是真正的人才。而香港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平臺。

眾所周知,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具有任何內地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國際化優勢。在香港,可以享受到真正的素質教育。

完全自主的學習空間、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以高桌晚宴為代表的素質培養、團隊合作與各種挑戰、全球化的師資優化配置、這一切的一切將香港的大學教育裝點得無比精彩。同時讓小孩能夠讓我們的視野與能力空前地擴展。

香港的每所高校都與境內外的眾多名校保持著良好的交往,每學期都會提供眾多的出外交流機會。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例,學校與100多所名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每學期都會為大部分申請者提供對外交流的寶貴機會。

香港高校的課程設計較內地高校而言更加與國際接軌。香港高校的很多先進專業(尤其是商科類)都是內地高校所沒有的。以全球供應鏈管理(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為例,據我所知,就是一個內地名校尚未開展的專業。

小孩在香港能接受更好國際化的教育,在香港獲得本科學歷之後,出國深造會更加便利。香港也因此成為了出國留學的理想跳板。IB和PIC文憑,通往全世界名牌知名大學,留學簡單方便。以後小孩的工作,可以不用擔心,全是國際性質的工作,前途無可限量。

香港籍寶寶在內地各城市可以免試進入最好的名牌小學中學國際班,接受最好的雙語教育;可以低分進入清華北大等國內著名大學,也可以選擇就讀香港大學。入讀香港大學可赴劍橋深造,還可以直接報考美國的大學。

五、優越的社會福利

香港的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制度系統完善,公立醫院對廣大市民開放,門診和住院費超低價;在成為永久居民後,還享有失業救濟金、退休金和老人生活金等社會福利。

六、治安良好

香港為世界聞名,治安良好、罪案發生率極低之國際城市,令人居住得既放心又安心,不會有經常槍殺兒童的案件曝光。香港是民主社會,言論自由。對孩子來說,前途更加好,路更好走。

七:法制健全

實行英、美法系,保障人權,保護私產和隱私,更多的國際性公司機會,更大的發展空間。

諸多有利因素,總有一條是當下所需要的,所以移居香港的人才會絡繹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