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老年食堂」怎樣才能走遠?

社区“老年食堂”怎样才能走远?

社區居民在美好生活新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共享食堂排隊買飯。

社区“老年食堂”怎样才能走远?

共享食堂9月19日的菜價。

“每天做飯都是一個頭疼的事,做多了吧吃不了,做少了又覺得不值得開一次火,還有買菜洗菜一堆麻煩事。”今年71歲、家住河柏小區的黃大娘說,家裡就她和老伴兒兩個人,每天都為三頓飯發愁。

為吃飯發愁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數。工程小區劉大爺的老伴兒前不久不慎摔斷了腿,這下家裡可亂了套。平時劉大爺只會燒開水,對做飯一竅不通。最初一個星期,劉大爺每天都到飯店點餐。第二個星期,劉大爺在手機上下載了軟件,開始在家裡叫外賣。不久,老伴兒提出意見,外面的餐食重油、重鹽、重糖,老兩口的血糖血脂噌噌往上升。“小區裡的物業公司有個食堂,不對外,像我們這樣的業主不能進去買飯。”為一日三餐發愁的劉大爺說。

空巢老人的吃飯問題該怎樣解決?這成為很多社區工作人員想解決又沒辦法解決的難題。

入不敷出 社區食堂紛紛關門停業

2014年至2015年,哈市很多社區為解決空巢老人吃飯問題開辦了社區食堂。這些社區食堂在經營了一年,甚至僅幾個月的時間後,紛紛關門停業。

為什麼方便居民就餐的社區食堂以草草收場告終呢?一位社區負責人對記者說,我們當初開辦社區食堂的初衷是服務居民。開辦之初,每天都有近百名居民前來就餐,其中絕大部分是老年人。但是一個月後,來社區食堂就餐的人越來越少,每天只有十幾個人,社區食堂不得不關門停業。

難以為繼的主因是營收與成本難以平衡。社區食堂的飯菜賣便宜了,難以收回成本維持生存;賣貴了,居民又不買賬。在沒有任何補助的情況下,社區食堂要做到收支平衡很難。要想達到收支平衡,只有降低飯菜質量一條路,可是這樣做又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其次是口味問題。社區食堂做的飯菜很難讓所有人都接受,又不能像飯店那樣實行點餐制。就像有些單位食堂,吃久了都會感覺飯菜口味差,而社區食堂又不具備不斷升級飯菜口味的能力,最終來的人越來越少,社區食堂只能關門停業。

大多數社區食堂關門停業,但也有極少數的還在經營,理工大學社區食堂便是其中一家。據理工大學社區陳主任介紹,社區食堂是小區物業公司為自己員工開辦的。當初,社區為了方便居民就餐,尤其是解決空巢老人吃飯問題,與物業公司商議將食堂對外開放,允許社區居民來此吃飯,這一提議得到物業公司響應。

“社區並不參與食堂經營,一切成本營收都由食堂和物業公司自己核算。”陳主任介紹,食堂每天提供三個菜、一個湯或者粥,居民在這裡吃一頓飯的支出在10元到15元,與物業公司員工相同。“物業公司給食堂提供了補貼,否則價格不會這樣便宜。現在外面一盒盒飯的價格也不止這些,何況食堂裡的飯菜還管吃管添。”陳主任說。

新的探索 老年人食堂重新復活

第一次實踐失敗後,老年人食堂藉助共享食堂的形式,今年再次“復活”。

9月11日,全市首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美好生活新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在南崗區保健路街道辦事處新華社區啟動。這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服務項目中包括就診、就餐、中醫按摩、針灸等,其中共享食堂解決了老人吃飯問題。

這家服務驛站是由南崗區民政局按照《哈爾濱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通過招標,引進的第三方社會組織負責經營。美好生活新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負責人王魁峰介紹,共享食堂解決了社區內空巢老人的吃飯問題,每天有40位左右居民就餐,其中三分之二是老年人。食堂每天為居民準備6個菜,其中3個素菜、兩個葷素搭配的菜、一個純肉菜,價格從2元到6元不等。老年人在這裡吃一頓飯只需3~5元。

如何才能避免共享食堂重蹈社區食堂的覆轍呢?王魁峰表示,首先為了能讓老年人吃得健康,食堂的菜都低油低鹽,讓菜品儘量貼近家庭菜餚的味道。其次,食堂引進了共享概念。也就是說,如果哪位居民想吃一道菜,而食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準備或無法準備,他們就會通過小區的微信群發佈消息,看看誰家在做這道菜,如果願意可以多做一個人的量,將菜送到食堂提供給想吃的顧客。

對於食堂的成本核算問題,王魁峰坦言,目前共享食堂已開業近半個月的時間,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但他對此並不擔心。

“在養老驛站裡還有醫療、康復和保健項目。目前,我們可以從這些項目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來補貼食堂。除了新華社區外,我們還將在其他社區開辦養老服務驛站,屆時可以對食堂的原材料進行集中採購,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採購成本。隨著知名度的擴大,來食堂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就可以降低運營成本。”王魁峰說。

目前,哈市多個社區都在積極籌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正在籌建河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的第三方組織負責人鄭洪雷說,近一段時間,他們一共中標了4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經營權,其中道里區河柏社區和南崗區榮市社區的服務驛站50天后就可以開門營業。

河柏社區主任李海榮說,根據國家政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建立老年人食堂,政府將一次性給予10萬元補貼,驛站內再開辦如保健康復、助潔助浴等項目,還會一次性再補貼10萬元。政府還會為社區內有需要的特困居民購買相關的居家養老項目,讓老年人不出社區就可享受優質養老服務。

業內支招 行健致遠需解決這些難題

在北京經營3家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的哈爾濱市民于振海告訴記者,北京的居家養老服務開辦得比較早,相對比較成熟。他說,想要辦好老年人食堂,有三個難題需要解決。

首先要解決飯菜價格貴的問題。北京的做法是街道辦事處對第三方運營老年人食堂每季度考核一次,合格後發放一定數量的補貼。哈爾濱也可將一次性補貼改為按季度發放。飯菜價格由社區監控,監督食堂不得隨意對飯菜漲價。

其次是解決口味問題。老年人對飯菜的總體要求以軟爛為主,飯菜都蓋上鍋蓋多燜一會兒,同時低油少鹽。每隔一段時間,社區或街道辦事處要召開一次徵求意見會,平時居民對飯菜有意見也可以隨時向社區反映。

第三要有的放矢。不能光憑自己想象,得讓百姓滿意。既然花了錢,給了補貼,就得把這錢都用在刀刃上。街道可每季度對老年人食堂進行一次嚴格考核。考核通過調研、徵集民意和檢查來進行,由第三方機構負責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服務人次是否達標、飯菜質量居民是否滿意、衛生是否過關、是否配備安全設施、居民進出門是否方便,最重要的一條指標則是群眾的滿意度。街道每年要與老年人食堂的服務商重新籤一次合同,一旦出現考核不合格情況立刻“換人”。

于振海說:“只要解決了這三個難題,老年人食堂就會越辦越好,不僅可解決老年人平時吃飯問題,同時也會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