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有結節,心亦糾結--體檢發現肺部結節後該怎麼辦?

肺有結節,心亦糾結--體檢發現肺部結節後該怎麼辦?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日益增強,每年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成為常規,同時由於醫療檢查技術的進步,一些平時常規檢查無法獲知的信息和異常變化,也因此被發現,如肺部結節就常常被體檢時發現。這對接受體檢者而言,有利有弊。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方面,這對早期病變早期發現,並得到早期正確有效的治療,意義重大,很多早期肺癌患者是通過體檢被發現,經過積極診治,都可以獲得非常理想的“無瘤生存期”,有些早期肺癌經過手術切除後無需進行任何的後續治療,如化放療等,只需定期隨訪複查即可,患者因此“獲益匪淺”;另一方面,對有些接受體檢者,從獲知肺部有結節之日始,便“憂癌成疾”、“憂心忡忡”,“食之不甘”,“夜不能寐”,好像從此天就要塌下來了!從此陷入“憂癌恐癌”之中,其日常生活、工作均大受困擾糾結,從此意義上來說,謂之弊。

肺有結節,心亦糾結--體檢發現肺部結節後該怎麼辦?

其實,體檢發現肺結節,大可不必如此緊張,但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從專業角度看,肺結節多指最大徑在3cm以下的病變。一般結節直徑越小,癌症的可能性也越小,反之,直徑越大,患癌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對於結節直徑小於8mm,年齡小於40歲,尤其是結節邊緣光滑,或有中心性鈣化者,患癌的可能性很小;但如結節直徑達8--20mm,年齡在40歲--55歲以上,又有長期吸菸史者,如邊緣不光滑,呈磨砂玻璃樣外觀者,患癌的可能性大;如直徑大於20mm,年齡在55歲以上,長期重度吸菸,或有肺癌家族史,病灶邊緣有分葉、毛刺,又是實性結節或實性成份在50%以上者,要高度懷疑患癌。因此,發現肺有結節,首先要找專業的呼吸科醫師,尤其是專門從事肺癌診治的呼吸專科醫師進行上述評估,然後示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診療隨訪措施。對於患癌可能性小的情況,多數可採取隨訪動態觀察;而對於後兩種情況則應儘早進行相應的診療措施,儘早明確診斷為第一要務。

肺有結節,心亦糾結--體檢發現肺部結節後該怎麼辦?

隨訪動態觀察的具體週期時間,主要看患者肺結節患癌可能性、手術的可能性及是否存在肺癌的高危因素而定。一般對於沒有肺癌高危因素而有手術條件者,如 結節小於4mm,可每年進行低劑量CT隨訪即可;如為4--6mm,則在12個月內重新進行評估,如無變化,可每年隨訪1次即可;如直徑達6---8mm,則6--12月內隨訪一次評估,如無變化,18--24月內再次隨訪評估,仍無變化則每年隨訪一次即可;對於直徑在8mm以上的肺結節,則按標準的隨訪頻率,採取3、6、12和24月各隨訪一次,如無變化,則以後每年隨訪1次即可。對於存在肺癌高危因素又有手術條件者,則要視結節密度和大小採取不同的隨訪頻率,這需要專業醫生密切隨訪仔細斟酌評估。

以上隨訪動態觀察還需要視患者的具體心理承受能力而定。如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佳,肺結節對其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可以採取上述的隨訪措施;相反,如結節病變已成為患者心理的結,已嚴重干擾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則建議儘快手術探察,切除之。否則可能因此患上精神疾患,顧此失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