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正確姿勢,99.99%的人都做不到!

一提到理財,很多人就關心一個問題:收益是多少,能賺多少錢?

畢竟理財是和錢打交道,雖然說這樣的問題也無可厚非,但是隻關心收益有多高往往是走向理財誤區的第一步。有人聽說別人通過理財實現財富自由,一心就想著理財賺大錢,就指望著“理財暴富”。有人一聽說理財年化收益通常不到兩位數,再看看口袋裡本金沒多少,就認為“理財無用”。這兩種極端的理財毒雞湯,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高估眼下的收益,低估未來的回報。這是絕大多數人面對理財時的觀念錯位。

01、理財暴富現實嗎?
理財的正確姿勢,99.99%的人都做不到!

首先必須承認,確實有人通過理財實現了暴富,投資也好投機也罷,至少在廣義理財的範疇內,確實有人做到了。但是,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理財是投資或者投機嗎?理財暴富的人有多少?面對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投資可以算是理財的一部分,但理財不等於投資,更不等於投機。坦白講,理財的平均年化收益通常不過個位數,撐死也就百分之十幾,指望這樣的收益率能帶來暴富,真的是想太多。至於那些通過投資或者投機暴富的案例,其實根本代表不了理財的實際水平。對於理財,大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通常意義上的理財不是指妄想一夜暴富的投機賭博。再說第二個問題,那些通過理財暴富的人,往往都是萬里挑一的人中龍鳳,就算不理財照樣會發達;要麼就是運氣特別好,而運氣這回事誰也說不準。所以,指望理財暴富其實是高估了理財眼下的收益,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一心指望理財暴富,你還是別理財了。

02、理財沒有用?

理財的正確姿勢,99.99%的人都做不到!


既然理財不能帶來暴富,是不是說理財就沒有用呢?這當然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關於理財的意義,我們已經多次講過,理財不僅僅只是關乎收益,而且更關乎預判風險和財務規劃。無論是媒體報道還是身邊朋友,我聽說過很多類似的故事:沒錢的時候不理財,沒時間的時候不理財,總之在自己變得有錢之前,拒絕瞭解理財的任何知識。等到後來有錢有閒了,想要理財了才發現自己一無所知,要麼就是碰到騙子打劫,要麼就是財務規劃特別不合理,結果往往是短期內出現極大的財富損失。即使退一步來講,單從收益來看,理財的長期回報也往往被低估。這裡就要提到一個理財的基礎概念:72定律。簡單的解釋就是,以1%的複利來計算,72年之後,本息總額就能翻倍。假如你拿10萬元理財,每年收益為8%,那麼9年之後(72/8=9),利滾利就能收穫20萬元;假如每年收益達到12%,那麼6年後,利滾利就能實現本金翻倍。所以,不要總是覺得眼下一年幾千塊上萬塊的理財收益很少,其實你只要保持輕鬆穩健的收益,你就會發現理財帶來的長期回報是非常可觀的。總之,理財不僅能提升你的風險判斷和財務規劃能力,而且在長期回報上也絕對是值得信賴的選擇。

03、理財是和時間做朋友

理財的正確姿勢,99.99%的人都做不到!

說到這裡,其實理財的正確姿勢已經昭然若揭。無論是理財暴富論還是理財無用論,無論是高估眼下收益還是低估未來回報,其實都是忽略了理財最大的影響因素:時間。在理財中時間有多重要,我們用例子來證明一下。假如同樣是10萬元理財,年化收益8%,而你比別人晚兩年理財,那你起步就比別人少16640元;如果比別人晚5年理財,那就比別人少46932元;如果比別人晚7年理財,那就比別人少71382元。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時間的助力下,理財收益越來越呈現指數級增長,時間越長回報就越驚人。即使在一開始錢沒那麼多,收益沒那麼高的情況下,只要你堅定地和時間做朋友,理財自然會證明你的選擇無比正確。那些指望理財一夜暴富或者鄙視理財一無是處的人,本質上都是沒有看到時間的價值。即使是股神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也歸結於滾雪球理論: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這個“很長的坡”說白了,就是足夠長的時間,只有足夠長的時間,你才能滾出巨大的財富雪球。總之,理財和錢多少、收益高低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和時間做朋友,善於利用時間這個最大的槓桿,最終一定能獲取豐厚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