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原標題為:神仙茶——張家界莓茶等你去了解——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9月10日,以“探秘張家界莓茶,助推鄉村大振興”為主題的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在湖南張家界市舉行。本次論壇由湖南農業大學,中共張家界市永定區委員會、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政府主辦。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國家農業農村部經管司原巡視員、博士黃延信,國家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產業室主任、研究員劉年豔,湖南農業大學校長符少輝,湖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曾福生,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劉紹建,湖南省農業委員會縣域經濟發展處處長張才道,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向錦雲,張家界市政協副主席鄧師煌,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仲華,張家界市永定區委副書記、區長朱法棟等領導出席論壇。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劉紹建認為,本次論壇以“解密張家界莓茶,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搭建茶旅融合交流平臺,進一步提質升級莓茶產業,全力唱響做大莓茶品牌,不斷把張家界莓茶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產品公用品牌,助力精準扶貧,助推鄉村振興。希望藉此機會,以茶為媒、以茶興業、以茶惠民,交流合作、互利共贏,共同推進張家界莓茶品牌伴隨張家界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會上,張家界莓茶協會會長覃國銀談張家界莓茶歷史文化淵源,廣東省農科院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友勝談莓茶藥理功能與大健康產品開發,華中農業大學園藝與林學院黃友誼教授談莓茶生產加工新工藝技術及應用,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教授張盛談莓茶活性成分提製技術與高效利用,中國茶葉商學院執行副院長歐陽道坤談莓茶品牌建設與莓茶產業發展,神農金康(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禮明談網絡營銷與莓茶消費市場拓展,湖南省茶葉學會理事長蕭力爭談茶旅融合與莓茶產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年豔談邁進鄉村振興新時代。這些業內專家就莓茶歷史文化淵源、莓茶生產加工技術應用、莓茶健康知識等發表演講,並結合永定區實際,從莓茶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莓茶標準化體系建設、茶旅融合發展、邁進鄉村振興新時代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論壇上,永定區人民政府與湖南農業大學簽訂莓茶產業發展(2018-2023年)戰略合作協議,張家界莓茶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簽訂購銷協議。

隨後,與會專家一行還來到永定區羅塔坪鄉長壽村有機莓茶基地、茅巖河沿線莓茶示範基地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據瞭解,近年來張家界市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優越的氣候條件和廣袤的丘陵山地,大力發展莓茶產業,探索出了一條以莓茶助力脫貧攻堅、推進旅遊扶貧、促進茶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目前,全市莓茶種植面積已經達到8萬畝,3萬多個家庭10餘萬人參與莓茶種植,100多家莓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覆蓋永定、桑植、慈利、武陵源27個莓茶基地,30多家莓茶加工企業擁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3家,全市共註冊莓茶商標30個,年產值近10億元。以張家界莓茶為代表的茶葉品牌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稱號,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和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外市場,張家界莓茶已經成為了張家界旅遊產品的稀世珍品、國內外遊客的首選產品、饋贈送禮的特色產品和客商經營的重要商品選擇。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張家界莓茶產業

“莓茶”學名顯齒蛇葡萄,為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是一種野生藤本植物和典型的類茶植物。張家界莓茶因表面有層天然白色植物霜而得名,又稱藤茶、神仙草、土家甘露等,是張家界最具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之一。

據瞭解,張家界莓茶主產區永定區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脈腹地,是張家界市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屬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及水土保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素有“仙境張家界、魅力永定區”之稱。近年來,永定區將莓茶作為“一縣一特”的主導特色產業進行培育發展,全區莓茶種植面積達5萬畝,其中人工種植面積3萬畝,野生面積2萬畝,主要集中在茅巖河鎮、羅塔坪鄉、三家館鄉、橋頭鄉、羅水鄉等5個茅巖河流域的鄉鎮。全區從事莓茶種植、加工、銷售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已發展到40餘家,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全區莓茶加工註冊產品有茅巖莓、靈潔、仙蹤林、銀嗓子、土家貢、天門郡、澧康、大米界雪茶、神堂莓、顯茶等20餘個品牌,莓茶深加工產品已成功開發出面膜、牙膏、含片、黃酮營養液等系列深加工產品。2010年永定區“茅巖莓茶”被國家農業部認證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2015年“茅巖莓”商標已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其產品已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2017年,永定區莓茶產業實現產值4.75億元。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經科學考證,張家界莓茶是經過第四世紀冰川滅絕性掃蕩後,只生長在張家界海拔400~1300米雲凝霧繞的張家界原始森林紅砂岩中的一種珍稀物種,其生長環境不能受任何汙染。永定區地處武陵山脈腹地,以山嶽地貌為主,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9℃≥10℃年積溫5572℃,年均無霜期268-270天。年降水量1343毫米,年日照時數1372.3小時。全年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晝夜溫差大。由於張家界獨特的地質地貌和獨有的氣候條件,產出的莓茶富含黃酮,其黃酮平均含量水平遠超全國其他地區,最高檢測含量達37.81%。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經國家16家醫學權威機構檢測鑑定,該植物含有一種天然植物霜,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黃酮,含黃酮粗蛋白12.8~13.8,總黃酮平均含量為26.1%,是目前所有被發現的植物中黃酮含量最高的植物,故被稱為“黃酮之王”。黃酮主要成分二氫楊黴素具有殺菌抗炎、清熱解毒、鎮痛消腫、降脂降壓、潤喉止咳、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能;能排出人體的有害酸酞和酮體,消除血液裡的血垢,調節血脂、血壓、軟化血管、調節腎功能,加強腎小管的重吸收;特別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支氣管炎、消炎殺菌、降血脂、軟化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腫瘤、調節腸胃,尤其對神經系統疾病效果明顯。同時,莓茶還富含17種氨基酸和和鉀、鈣、鐵、鋅、硒等14種微量元素,可應用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如開發功能性健康茶飲,食品添加劑,降血脂、保肝護肝等保健品開發,化妝品和牙膏等日用品。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莓茶歷史可追溯到上古神龍嘗百草時期,距今已有6000餘年歷史,我國最早的《詩經總集》稱莓茶為古茶勾藤,在《明洪武實錄》《明史》《崇陵傳信錄》等史冊均記載了這一能治百病的神草。張家界莓茶始於元末明初的張家界永定區的茅崗土司禁地,是張家界土家族、苗族常用藥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永定鄉土志》史冊中有明確記載,當地群眾都把此茶認為是神靈對土家人的恩賜,將其尊稱為“土家神茶”。1995年開始進行仿生態種植,發展至今已人工種植3萬畝。

2018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莓茶經濟比較效益突出,當年種植、當年即可受益。按種植1畝計算,第二年鮮芽葉畝產可穩定在250公斤,2017年收購平均價為40元/公斤,畝產值達10000元以上,每畝純收入在5000元以上,當地生產農戶已成熟掌握野生莓茶馴化扦插技術、生產管理技術和產後簡單的初加工技術。至今,莓茶產業已累計直接或間接帶動6000餘永定區山區農戶致富,為參與莓茶產業發展農戶人均增收2000-4000元不等,張家界莓茶產業已成為公認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永定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為永定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強勁有力的發展支撐和強勁動力。

未來五年內,永定區將立足生態資源優勢,致力將莓茶打造成與安化黑茶齊名的全國名茶,推進永定區茅巖河鎮、羅塔坪鄉、三家館鄉、橋頭鄉、羅水鄉等五個鄉鎮的莓茶產業實現規模化種植10萬畝,到2023年底實現綜合產值50億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