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原標題:《10月,中國遊客去緬甸落地籤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5月29日,緬甸旅遊部常務秘書吳耶勐在該國駐華使館舉行的旅遊說明會上表示,從今年10月1日起,緬甸對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實施落地籤,中國遊客可以在仰光、曼德勒等機場入境處的海關辦理落地簽證,還能用支付寶、微信等支付簽證費用。雖然中國的落地籤國家又多一個,但多數國人對緬甸這個國家瞭解甚少,賭博、貧窮、戰亂、毒品和宗教似乎成了該國標籤,那麼,現實中的緬甸是什麼樣呢?我們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探尋。】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緬甸蒲甘的佛塔

說起緬甸這個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許多人想到的是“打仗、翡翠和毒品”。筆者在2018年春節期間去緬甸旅遊,出發前朋友們還提醒,“去那裡幹嗎?天天打仗,人人販毒”。但我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到,戰亂只是緬甸北部邊境一小部分地區,且不對外國人開放,而中部和南部廣大地區都非常靜謐祥和,於是開啟了緬甸之旅。

機場秒變百萬富翁

從北京出發經停馬來西亞吉隆坡再到緬甸仰光,都是乘坐著名的馬航班機。經過22小時的飛行加吉隆坡過境停留後,終於來到嚮往已久的仰光。

飛機降落時,我看到位於有緬甸母親河之稱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仰光城。雄偉且金光閃閃的“瑞大光金塔”(英文Shwedagon Pagoda,國內一般都叫仰光大金塔,被稱為緬甸國家的象徵,但從英文以及當地民眾的發音來看,中文叫“瑞大光”更接近)以及眾多金燦燦的佛塔散佈於仰光多個地方。難怪智利詩人聶魯達在上世紀30年代出任智利駐仰光總領事時,形容仰光為“一座熱血、夢想與黃金之城”。熱血還感受不到,黃金似乎近在眼前,我夢想成為百萬富翁,馬上就要實現了。

在機場的緬甸移民局入境處,出示電子簽證的打印件後,工作人員在護照上蓋入境章。在此友情提示:一定要把護照、電子簽證打印件和海關發的入境卡收好,在緬甸住宿登記都要出示,沒準還有警察臨檢。由於在北京找不到兌換緬甸貨幣的地方,臨行前做攻略時知道,緬甸不流通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都挑剔得很,有摺痕不要,稍有破損都不要。本人只好在機場用嶄新的美元兌換緬幣。當時美元兌換緬幣匯率為1:1357,我換了1000美元,瞬間有了135萬零7000塊錢,哈哈,百萬富翁遊緬甸開始了。

緬甸鈔票最大的幣值是1萬元,135張緬幣萬元大鈔也是厚厚一沓,錢包裝不下,好在備有橡皮筋,紮起來往揹包裡一丟。相信這個佛國治安良好,沒有那麼多“鉗工”吧。

左舵右舵車都能上路走

出了機場要趕往預定的市區內酒店,“谷歌地圖”還是很強大的,谷歌畫面顯示到預定酒店“距離18.5公里,無公交線路,出租車參考價9000Kyat(簡稱‘基’,一元人民幣兌換約200基)”,只好打車,1萬基。在緬甸的大半個月才瞭解到,無論是公交車還是火車,都不報站,由乘客自己把握。

走在仰光市區的路上,驚奇地發現來往車輛中,既有方向盤在左側(左舵車)也有在右側的(右舵車),但都是走右側道路。筆者此前去過印度、尼泊爾,他們原是英國殖民地,沿襲英國方式,車輛右舵左走,緬甸當年也是英國殖民地,“二戰”時被日本佔領幾年,一開始也是右舵左走,後來軍政府時期又引進左舵車並規定走路在右側。但緬甸工業薄弱,根本不能按照自己意願生產車輛,全是靠進口,且老百姓財力所限,多買二手車,因此就出現左舵車右舵車一起在路上走的情形。筆者看到,像出租車、小型客運車等舊車還是右舵,而新的運營大巴、保時捷等豪車就是左舵。筆者在仰光工作多年的朋友說,緬甸政府計劃逐步淘汰右舵車,像世界大多數國家那樣,左舵右走。

男人穿裙子 見面“鳴個喇叭”

在緬甸,無論是到購物店還是賓館、飯店,或在街上遇到路人擦肩而過,他們都會雙手合十面帶微笑說“鳴個喇叭”,一開始我有點懵,因為緬語我是零基礎。後來瞭解到這是緬甸人的日常打招呼用語,相當於漢語的“你好”,其羅馬拼音是“Ming-ge laba”,因為緬語那樣圈圈點點的“蝌蚪文”我寫不出來。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緬甸姑娘們穿的裙裝叫“特敏”

走在仰光、曼德勒、蒲甘、內比都等大城市街頭,發現當地人都穿著豔麗多彩的民族服裝(軍人、警察等穿制服的除外),而且男女老少都穿裙子。不同的是,男人穿的叫“籠基”(音),女人穿的叫“特敏”(音),不過“特敏”的色彩和花紋更豔麗一些。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路遇緬甸婚禮,新娘和儐相需要徒步行走。

緬甸的男女老少除了穿裙子外,還有一項標配,就是“特納卡”(音)。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一個緬甸女孩正在為西方女子塗抹清涼防蚊蟲的“特納卡”

它是將當地特產黃楝樹的樹皮或細枝條磨成粉再加一些香料等,加水抹在臉上,根據個人喜好塗成不同圖案。筆者瞭解到緬甸地處熱帶,陽光強、氣候炎熱外加蚊蟲多,用這種“特納卡”塗在臉上,使人備感清涼且有驅蚊蟲之效。緬甸的街頭小鋪都有一個小石磨,“特納卡”現用現磨。可惜,筆者知道這種木頭很難帶回國,要經過複雜的報關和檢疫程序,還是別找麻煩了,在緬甸就蹭著用吧。當然,讓小商販給你塗“特納卡”,要給2000基的小費,約合人民幣10塊錢。

寧可“滅國”也要“脫鞋”

在緬甸遊玩,腳是最受累的。因為按緬甸習俗,進寺廟、拜佛塔,甚至到居民家中,以及住家庭旅館,都要把鞋放在外面,襪子也不能穿。要知道在緬甸攝氏38度的高溫下,磚石路面赤腳踩上去,可真酸爽。我在遊覽“瑞大光金塔”時,看到一對夫妻帶著一個約莫兩歲的小孩,在入口處把小孩的小拖鞋脫下來放旁邊,可小孩的腳剛碰地面就哇哇哭。因為地面實在太燙了,估計有50多度,那對夫妻一人一隻手提著小孩拜佛塔。

緬甸人認為,鞋襪都是“不潔之物”,拜佛以及覲見國王、貴族以及長輩等,都不能穿鞋襪。緬甸歷史上兩次滅國都來自“脫鞋”風波。13世紀時,蒙古忽必烈滅掉大理,遣使到當時統治緬甸大部的蒲甘王宮招降,因蒙古使節在覲見蒲甘國王時拒絕脫掉馬靴而被砍頭,忽必烈於是調動鐵騎進攻,歷時近兩年,蒲甘被滅。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緬甸敏貢(音)王城遺址

19世紀末,英國已佔領印度,幾位東印度公司的貴族到現在曼德勒郊區的敏貢(音)山遊玩,因山上有佛塔、山洞內供奉佛像,幾位貴族老爺當然不願赤腳走滾燙且多荊棘的砂石路面,遂與當地民眾發生衝突,兩個英國人被打死。事發後,英國從東印度公司調兵,攻進曼德勒王宮,國王和王后被抓並囚禁於錫蘭(現斯里蘭卡),統治緬甸數百年的貢榜王朝被滅。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只要是佛塔,哪怕斷壁殘垣,遊客也要脫鞋,赤腳走在磚石臺階上。

儘管歷史上兩次滅國都是因為脫鞋風波,但時至今日,緬甸人還是要求拜佛塔、進寺廟、見長者,都要脫鞋。因此,在緬甸旅遊,就別穿高檔名牌鞋了,一雙拖鞋即可走緬甸。筆者在蒲甘深感腳之痛,因為那邊萬千佛塔都隱身在叢林、荒漠中,靠近佛塔時,就有當地人提醒你脫鞋,赤腳攀爬佛塔那寬不過50釐米的臺階,砂石路面滾燙,還不時有荊棘刺痛你的腳板。腳突然刺痛絕對影響你的平衡能力,而下方矮則四五米,高則十幾米,摔下去的後果可想而知。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進入大金塔景區,所有人必須赤腳,連襪子都不能穿。

交通主要靠摩托車

好多想去緬甸的遊客都擔心安全問題,就我個人體驗來說,是無需太擔心。在仰光和蒲甘,我都曾在深夜一個人走3到5公里,邊走邊逛,品嚐當地小吃,瀏覽夜間街景,還不時有當地人用英語問我是否迷路以及是否需要幫助。我在曼德勒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車,租一輛帶駕駛員的摩托車,費用約20000基(合人民幣100元),如果不用駕駛員自己騎,費用減半,但對當地景點、路況和交規不熟悉的遊客不建議這樣做,因為容易迷路,且對車況也沒把握。我在曼德勒的幾天,經常看到歐美女生在半夜搭乘摩托車回賓館。不過,為安全起見,不建議女生照做,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仰光的環城小火車車廂內部

路邊陶罐免費供水

走在緬甸街頭,經常看到路邊被架高約1.5米的大盒子裡放一兩個陶罐,一開始不知道是幹啥的,我還想可能是佛教供奉所用,但看到路人從陶罐旁邊取出一個杯子,從陶罐裡倒水喝,然後再把杯子放回原處,才明白是飲水設施。經瞭解得知,緬甸由於氣候炎熱,走路久了容易口渴,但瓶裝礦泉水一瓶要500基(合人民幣2.5元),緬甸普通老百姓人均月收入也就500元人民幣,喝兩塊五一瓶的水還是要考慮一下的。因此,一些商店的老闆和工作人員就會在路邊放一個水罐和杯子,供路人免費飲用。在一些集市上也是,攤販會放個塑料桶,裡面的水免費喝。不過,建議咱們的遊客不要喝這樣的水,因為是涼水且多人混用一個杯子,不夠衛生。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路邊裝水的陶罐,路人可免費自取。

赤腳走緬甸萬千佛塔

小尼姑從路邊的水罐裡舀水喝

貧窮和富有於此共存

為期22天的緬甸之旅結束,讓我感覺這個國家既貧窮,又富有。窮的是經濟現狀,緬甸2017年國民生產總值約669億美元,略高於我國澳門地區的511億美元;人均年收入約1100美元,在亞洲國家中僅比多年戰亂的阿富汗略高,而普通百姓的收入大致相當於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水平,從街道兩邊的民房、路人的著裝以及路上飛馳的二手汽車等,都可以看出來。但這個國家又很富有,緬甸國土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300萬,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木材、農產品和水力資源,還有別具特色的佛教文化和旅遊資源。

緬甸的“富”還體現在老百姓對信仰的慷慨上,緬甸街頭基本看不到穿金戴銀的人,因為收入很低,但他們仍然節衣縮食,每年省出錢來為佛像加金粉、為金塔加金箔。因此,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金光閃閃的佛像和金塔隨處可見。想起一段網上流傳已久的說法:如果你到一個地方,最好的建築是教堂或寺廟,說明這個民族追求的是信仰;如果最好的建築是學校,這個民族追求的是科技進步;如果最好的建築是政府機關和銀行,這個民族追求的就是權力與金錢。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