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大部制改革百日 社區專員「接地氣」

三個街道率先試點大部制改革以來,25名社區專員下沉社區為民辦實事,工作機制逐步規範

街道大部制改革百日 社區專員“接地氣”

7月14日,社區專員高洋(中)參加東四四條83號院的“週末衛生大掃除”活動,與大家一起拆除違建。

街道大部制改革百日 社區專員“接地氣”

朝陽門社區專員龔新宇召開居民代表會,商議小牌坊衚衕擁堵問題。 大方家社區供圖

街道大部制改革百日 社區專員“接地氣”

東四八條社區專員郝連榜(左一)在社區內走訪時,聽取社區黨員志願者反映社區問題。

今年5月18日,東城區街道大部制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東四、朝陽門、東直門三個街道在減少層級結構的同時,將25名正科級幹部下沉至26個社區擔任社區專員,直接面對群眾,隨時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8月25日,25名社區專員上崗整整滿100天。

最近,三個街道的社區專員分別將下社區以來的相關意見和建議進行總結上報。盤點百日改革進展,本報記者發現,社區專員為百姓辦了一樁樁實事:為老舊小區解決上下水管線老化問題,保證小區居民的日常用水;將廢棄井回填,消除居民出行的安全隱患……

不僅如此,他們還活躍在“疏整促”一線,推動違建拆除,打造精品衚衕,推進文保院落的風貌恢復。他們成為政府與百姓之間的重要聯絡線,上情下達,傳遞民意。

據瞭解,街道大部制改革隨著試點的深入,也將更加規範化,並有望在全市範圍推廣。

社區“常客”被居民贊“會辦事”

原來習慣坐在辦公室電腦前和文件打交道的龔新宇,今年5月正式成為朝陽門街道大方家社區的一名社區專員。如今,他三天兩頭就揣上一支筆,拿上一個本,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的“常客”。

走街串巷時,常會有大爺大媽拉著38歲龔新宇的手向他“訴苦”——“社區共享單車堆放得越來越多,把路都給擋住了”“幼兒園接孩子放學的車能不能管一管,中午買個菜都擠不出去”……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龔新宇一字不落地記在隨身帶的筆記本上。

在街道,有社區專員辦公室,回去後,他會把這些問題消化一下,找好對接部門,不用出辦公樓,就可以直接把問題反饋給他們,從中協調解決。

小牌坊衚衕裡,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得了中風,行動十分不便。有一次,老人出門準備去醫院做康復治療時,正巧碰上龔新宇。龔新宇看到有人攙著老人從狹窄的院子過道里出來,那個過道根本容不下兩個人並排走,而且路面坑坑窪窪,老人提心吊膽,生怕摔倒。

看到這一幕,龔新宇回去後馬上聯繫區房管局,區房管局派人到小院實地考察,並決定鋪設新地面,同時修整小院的排水管道——只用了兩天時間。

“解決了實際問題不說,事情還辦得又快又好。”院裡的20餘戶居民無不稱讚龔新宇“會辦事”。

龔新宇此前的身份是街道辦事處辦公室主任,多年的工作經驗使他清楚地知道機關各部門的設置、分工以及辦事流程。因此,遇到居民反映問題,他總能找到快捷的解決渠道。

今年6月,有居民反映,小牌坊衚衕一到幼兒園放學時間就擁堵不堪。龔新宇實地探訪發現,小牌坊衚衕周邊有兩處幼兒園,放學時間相同。兩個幼兒園共500多名孩子,家長多使用老年代步車接送,使得原本不到4米寬的衚衕一到放學時間就被堵得水洩不通。

“沿街好幾戶大門都被堵得打不開。”居民抱怨。龔新宇彙總園方、家長、居民等各方聲音,並動員平房物業工作人員以及交通隊,召開了一次30多人參加的居民代表會,一起分析擁堵原因,共同討論解決方案。最終,決定由居民和物業工作人員成立交通勸導隊,在放學時間協調衚衕交通。9月開學後,交通勸導隊將正式上崗。

下沉社區瞭解百姓需求,利用自身優勢高效率解決難題,龔新宇是25名社區專員的縮影。

三個多月來,社區專員為百姓辦了一樁樁實事:東直門街道十字坡社區的社區專員張琦為老舊小區解決上下水管線老化問題,保證了小區居民的日常用水;東四街道八條社區一個廢棄井的井蓋鬆動了,社區專員郝連榜及時聯繫相關部門,將廢棄井回填,消除了居民出行的安全隱患……

時間一長,百姓也體會到社區專員的作用,遇到難題主動和社區專員溝通,“我家門前的葫蘆長高了,能否幫忙安個花架?”“我住的衚衕沒有路燈,能否安裝一下?”

“沒有社區專員的時候,百姓將問題反映給社區,社區再上報給街道,現在社區專員直接面對百姓,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效率比之前高很多。”東四二條社區書記王莉說。

摔傷不下“疏整促”一線

除了解決百姓生活難題,社區專員還是社區“疏整促”工作的主要推進人。

在成為東四七條的社區專員前,孫則偉一直是東四四條“衚衕整治小組”的組長,在他的帶領下,東四四條在今年初完成全部拆違工作,併成為精品衚衕。來到七條社區後,孫則偉主動承擔起這方面工作。

東四七條77號院有12處“開牆打洞”需要封堵,但群眾有牴觸情緒,工作遲遲沒有進展。孫則偉接手這項工作後多次走訪77號院,在宣傳國家政策的同時認真瞭解百姓需求。就在溝通取得進展的時候,孫則偉卻不慎摔傷脊椎,醫生要求他平躺休息一個月,但為了不影響工作進度,他只休息了兩三天,便又出現在“疏整促”現場。

“改革剛剛開始,事情那麼多,我哪好意思休息。”孫則偉告訴記者,改革前遇到複雜的拆違工作,他要打好幾個電話,分別聯繫交通、工商、食藥監等部門,改革後,街道成立了以城管執法隊為主體的街道綜合執法隊,公安、工商、食藥監、交通、消防等部門的執法人員在街道現場辦公,“現在只要打一個電話就都到齊了,溝通協調工作減少了很多。”

和孫則偉不同,38歲的高洋到東四二條社區擔任社區專員前,基層工作經驗較少,拆違工作更是從未接觸過。為了增加相關經驗,街道特意將高洋納入二條社區的“衚衕整治小組”,負責推進文保院落的風貌恢復工作。

8月底的一天,記者在東四四條83號院見到高洋時,她正在指揮施工隊安裝電線杆。“電線杆一安好,就開始拆旁邊的違建,都已經談好了。”高洋一邊驅趕著蚊蟲一邊說。

初次見到高洋是半年前,時任組織人事部部長的她穿著筆挺的西裝,在寬敞溫暖的室內接受媒體採訪。如今守在拆違現場的她一身休閒打扮,原本白皙的皮膚變黑了,說起話來很接地氣:“我的工作就是和百姓打交道,百姓的事兒各種各樣,有些我也不太瞭解,需要邊幹邊學。”

83號院是區級文保院落,層層疊疊的自建房搭在清朝時期的建築上,不僅破壞了小院的原始風貌,還給文保建築的保護帶來困難。大部制改革後,身為社區專員的高洋主動聯繫產權方,並召集各方參加座談會,共同商討拆遷方案。在社區、產權方、街道的協同合作下,目前83號院拆違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完成第一階段工作,騰出來的空間將建成花壇和公共休息區。

扶持社會團體深耕衚衕治理

上任三個月來,社區專員將辦公桌搬進社區,每天通過走訪、巡查等方式熟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觀察的同時,社區專員也開始思考社區治理的有效途徑。最近,東四街道的社區專員將相關意見和建議以工作總結的形式上報給相關領導。據瞭解,朝陽門和東直門街道也在開展社區專員的總結工作。

獨居老人突發疾病無人照顧,不文明的養犬行為時有發生,騰出的空間又堆上廢物……不少社區專員認為,解決這些難題需要依靠社會團體的力量,街道應大力培育和扶持社會團體,實現社區的共建共享。

作為東四八條社區的社區專員,郝連榜每天早晨吃過早飯,便推著自行車在八條社區的衚衕裡溜達,地上不時出現的狗屎讓他覺得很礙眼。“以前在街道工作,知道很多人不按規定養狗,現在親眼看到自己負責的社區有這種現象,心裡很著急。”郝連榜說,八條社區的養犬協會早就成立了,但是一直沒有真正發揮作用,他認為,街道應該從資金、培訓等各方面加大對養犬協會的扶持力度。下一步,他計劃利用社區現有的資金,聘請專業人士為轄區內的居民開辦培訓班,並通過座談會的方式召集各方制定自律公約。

無獨有偶,東四六條社區的社區專員張愛民最近也在琢磨如何更好發揮“花友匯”的作用。

東四街道經過疏解整治後,違建越來越少,騰出的空間變成了花池。為了管理好這些花池,去年4月,東四六條社區率先成立了“花友匯”,發動居民種植葫蘆、月季等綠植,並負責日常的維護工作。

“六條社區支線衚衕比較多,隨著拆違工作的延伸,今年‘花友匯’將在更多合適的地方打造微型景觀。如何充分發揮‘花友匯’的作用,帶動更多人參與到環境美化的工作中,是‘花友匯’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據張愛民介紹,目前東四街道7個社區都成立了“花友匯”,但是彼此之間溝通很少,沒有形成合力。下一步,他計劃通過實地調研,在充分聽取居民建議的基礎上,制訂方案實現“花友匯”的橫向聯動,提高資源利用率,讓“花友匯”在支線衚衕的綠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社區專員下社區逐步有“規矩”

除了社區的治理難題,社區專員還在居委會的管理制度方面提出改進建議。

自從來到東四二條社區,高洋經常跟著書記和主任入戶瞭解情況,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高洋發現社區一些工作者存在入戶時長不夠的問題,導致工作人員對社區的基本情況掌握不準確、不具體、不及時。

“這種情況與社區事務型工作太多有關,但是缺乏制度管理也是重要原因,建議以後社區每週固定時間下戶,並製作工作記錄表,將發現的問題登記帶回,集中討論。”高洋說。

針對社區專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負責社區專員管理工作的東四街道社區建設部已經開始制定相關計劃。據社區建設部副部長高春俠介紹,為了落實居委會下戶時間少的問題,東四街道將在各社區推廣“民情日記”,要求社區記錄下戶的人員、時長、遇到的情況等信息,便於統計和監督,監督工作將由社區專員負責;建立社區“一週彙報”制度,即社區提前制定一週工作計劃,並彙報給街道,由街道統籌安排,通過加強社區間的橫向聯動提高資源利用率。

據東城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邵惠安介紹,目前區委組織部與東直門街道共同編寫的《東城區街道社區專員工作手冊》已初具雛形,內容包括社區專員的工作方式、工作內容、管理形式、工作指標等,從而進一步規範社區專員的工作,明確職責定位。接下來,區委組織部將召開座談會併成立研究小組,針對社區專員工作情況,對手冊進行修改和完善,並與“大部制”改革同步推廣。下一步,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將出具指導意見,在全市範圍內推廣“大部制”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