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康德是如何復辟形上學的?

康德論理性與經驗的關係

康德用什麼來保證形而上學的復辟能夠成功呢?怎麼證明形而上學的合法地位,說明它是可能的呢?為此,康德提出了他的哲學體系——

批判哲學。康德認為在新時代,人類需要對自己的理性進行批判,因為理性中存在許多我們之前沒有發現的缺點,他說:“人類的理性在它的某一個只是部門裡有一個特殊的命運:它老是被一些它所不能迴避的問題糾纏困擾著;因為這些問題都是它的本性向它提出的,可是由於已經完全超出了它的能力範圍,它又不能給予解答。”所以理性就會陷入困惑,陷入唯理論和經驗論無休止的辯論之中,康德認為它們都沒有正確的認識到理性與經驗的關係,康德說:“理性開始活動時所依據的原則,都是在經驗中無法避而不用的,同時也是經驗已經充分證明有效的。理性從這些原則出發,又受自己本性的驅使,就逐步上升,去探求更深更遠的條件或根據。”康德認為理性與感性經驗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繫,感性經驗是理性的基礎,同時理性又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能夠依據自己的本性去發展——在論述到這裡的時候,康德的認識論與辯證唯物主義是吻合的,但康德最終又偏離了方向,偏向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在他最後的結論中,把理性分為“理念”和“範疇”兩部分

天賦觀念論的復活

康德認為每個個別的經驗都是經驗領域內的一部分,但全部的經驗或經驗整體就不是在經驗領域內了——而是超越經驗的。“範疇”就是純粹理智概念,“純粹理智概念的使用僅僅是在內在的、即關於經驗的、僅就經驗之能夠被提供出來說的”;因此,在理性中,“範疇”部分是依賴於經驗的,從經驗中產生出來並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理性,“它們的概念都是在經驗裡提供的,它們的原則都是通過經驗來證實的。”而“理念”則不同,“理念”就是“純粹理性概念”,康德說它:“是關於完整性的,即關於全部可能經驗之集合的統一性的,這樣一來,它就超出了任何既定的經驗而變成了超驗了。”“理念”是理性中與經驗無關,不依賴於經驗的那一部分,“它們的理念並不從經驗裡提供,它們的命題從來既不能通過經驗來證實,也不能通過經驗來否定。”因此,它們是超越經驗的,是超驗、先驗的先天知識,它們本來就存在,是天賦於人們的——

天賦觀念論的幽靈又出來了!

「二」康德是如何復辟形而上學的?

從範疇中隔離出理念

我們從康德的這種認識發展理論中,看出他的二元論傾向,首先他唯物的承認理性來自於感性經驗,是以感性經驗為基礎的,並且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再進一步對理性展開分析的時候,他就開始偏向二元論,說理性可以分為依賴於經驗的部分(範疇)和不依賴於經驗的另一部分(理念)。範疇來源於經驗,而理念是先驗的、天賦的。這就把洛克派的經驗論和笛卡爾派的天賦論雜糅在了一起,造成一種二元論的觀點。

康德是要復辟形而上學的,而且是在經驗論之上覆闢形而上學,因此他不可能不造成這種二元論。形而上學當然不會建立在經驗的觀念之上,而是建立在先驗的、天賦的觀念之上,所以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意在劃清“範疇”與“理念”的關係,以便用“理念”來建立新的形而上學。他說:“把理念(即純粹理性概念)同範疇(即純粹理智概念)區別開來作為種類上、來源上和使用上完全不同的知識,這對於建立一種應該包括所有這些先天知識體系的科學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這種區別,形而上學就完全不可能,或者充其量只能說是拼湊,跟既不認識所使用的材料,也不知道這些材料適合做什麼,就拼湊空中樓閣一樣,不過是一種不合格的、拙劣的打算而已。”

康德的證明思路

康德交代得很明白,“理念”才是拼湊成形而上學大廈的材料——如此,對於康德的批判哲學究竟想幹什麼?我們也就可以知道了——他想從對理性的批判中,把先天知識、先天概念等等超驗的,作為純粹理性概念、“理念”的材料篩選出來——批判的目的在於建立起新的、科學的形而上學,使形而上學在德國完成富有內容的復辟

康德認為理性在自身發展規律的作用下,會不斷的上升,追溯出層出不窮的問題,由於這種無限的認識傾向,會使理性“陷入迷霧”,遇到種種矛盾,“根據這些矛盾,雖然可以推斷出背後必定有謬誤隱藏在某處,但是無法發現它們,因為理性所用的原則既然超出了一切經驗的界限,也就不能再用任何來自經驗的試金石加以檢驗了。這一個紛爭不息的戰場,就叫形而上學。”——在康德看來,理性最終會遇到一些依靠經驗無法進行檢驗的矛盾問題,比如著名的“二律背反”,這些問題超出了人的理性界限之外,在理性中會造成種種的矛盾,因而需要給理性規定一個界限——這是康德的不可知論——給認識規定界限,說界限內的東西才是認識的對象,界限外的東西是認識無法達到的“

自在之物”,只能交給形而上學的信仰

康德的矛盾論是消極的

在這裡,我們看到康德是否認矛盾存在的合理性的,他把矛盾看成謬誤、背理,這一點離黑格爾的辯證法相差甚遠。黑格爾率先對康德的不可知論進行批判,黑格爾認為理性所遇到的這些矛盾根本就不是對理性的否定,而是屬於理性本身的特性,矛盾就是理性的屬性——這種說法在不懂辯證法的人看來,是十分難以理解的。黑格爾機智的駁斥康德的“二律背反”,說他在結論中只是重述在前提中講過的東西,在前提中把需要證明的東西當做已經證明了的東西,玩的是邏輯詭辯。而且黑格爾辯證的說:“這兩個規定,如果單獨看來,沒有一個是具有真理的,只有二者的統一才具有真理。這是對這兩個規定的真正辯證的看法,也是它們的真正結果。”

康德把矛盾視為消極的東西,說成人類理性的缺陷,所以他主張對理性進行批判。他說:“向理性提出一個要求,要它承擔起它的最艱鉅的任務,即重新進行自我認識,並設立一個法庭來保障它的合法要求,另一方面,對於一切毫無根據的僭越要求,則不憑強制命令,而按照理性的永恆不變的規律予以批駁;這個法庭不是別的,就是

對純粹理性本身的批判。”

「二」康德是如何復辟形而上學的?

康德哲學的本質是形而上學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康德批判哲學的目的就是要把純粹理性概念提煉出來,構建新的形而上學大廈。康德也不諱言這一點,他說:“批判和普通的學院形而上學的關係就同化學和鍊金術的關係,或者天文學和占星術的關係一樣。”康德的批判哲學本質上就是形而上學,雖然它批判了舊的形而上學——許多糊塗的人還因為他對舊形而上學的批判,而認為康德是反對形而上學的——他們不知道康德反對形而上學的目的是建立新的形而上學!

康德許諾說:“我敢保證,誰要是對《純粹理性批判》裡的,甚至對《未來形而上學導論》裡的原則加以深思熟慮並得到很好的理解,誰就再不會回到那種古老的、詭辯的假科學上去;不但如此,他還將以某種喜歡的心情期望一種形而上學,這種形而上學是他今後確有把握拿到手的,不需要做什麼預備性的發現,而且這種形而上學能夠使理性第一次地得到持久性的滿足。”這種新的形而上學是包羅萬象的形而上學,是形而上學的完備狀態,是最完滿的形而上學。康德認為當他完成形而上學的復辟,建立起新的、科學的形而上學之後,“形而上學能夠達到不可能再有什麼改變、不可能再有什麼新的發現增加進來的這樣一種完滿、穩定的狀態;因為在這裡,理性知識的源泉不是在對象和對象的直觀裡(通過對象和對象的直觀不會增加更多的東西),而是在理性本身裡,並且當理性全面地、以不容有絲毫誤解的確定程度把自己的能力的基本原則擺出來之後,純粹理性就無需先天認識,也無需提出問題了。”——我們發現,黑格爾想要建立一個保羅萬象、能夠凌駕於任何科學之上,作為科學之母的

關於總聯繫的特殊科學(形而上學)的想法,在康德這裡同樣存在。

康德認為過去的形而上學是“教條主義的形而上學”,現在它已經衰落了,但康德不主義放棄形而上學,相反他期望能建立起一個新的形而上學。他說:“人類精神一勞永逸地放棄形而上學研究,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辦法,這種辦法是不能採取的。世界無論什麼時候都有形而上學;不僅如此,每人,尤其是每個善於思考的人,都要有形而上學,而且缺少一個公認的標準,每人都要隨心所欲地塑造他自己類型的形而上學。至今被叫做形而上學的東西並不能滿足任何一個善於思考的人的要求;然而完全放棄它有辦不到。這樣一來,就必須試探一下對純粹理性本身來一個批判;或者,假如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一種批判,那麼就必須對它加以檢查並且來一個全面的實驗。因為沒有別的辦法比滿足這一純粹是求知的渴望更為迫切的需要了。”

全部批判哲學的秘密就在於復辟形而上學,為了實現復辟,就需要規定批判哲學的任務,康德給它指明方向:“我說的批判並不是對書本和體系的批判,而是從理性可以不靠任何經驗獨立取得的一切知識著眼,對一般理性能力進行的批判;因此要決定一般形而上學是可能的還是不可能的,要確定它的來源、範圍和界限——全都從原則出發。”這樣,康德就在《純粹理性批判》中開始形而上學的批判行動,開始通過批判,從理性中尋找構造形而上學大廈的材料——純粹理性概念即“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