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林:心中有詩意,眼中有遠方

在南陽這片文脈深厚的土地上,他一直吟唱著自己的“風雅頌”——

張成林:心中有詩意,眼中有遠方

張成林:心中有詩意,眼中有遠方

年過六旬,可以穿行於柴米油鹽的煙火,可以沉浸於含飴弄孫的快樂,可以閒來無事敲棋子,可以約聚老友憶往昔……但對64歲的張成林來說,生活還有另一種可能:寫詩作詞。

當過兵,幹過礦工,做過知青,也在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過,退休後又做起人力資源公司經理,但有著如此豐富經歷的張成林站在面前,沒有老於世故的圓滑,卻讓人感覺到一些不同:面容沉靜,神色安然,由內而外散發著一種溫潤。也許,這是詩詞創作帶來的氣度吧。畢竟,在他眼中,山水是詩意的,家鄉是詩意的,生活也是詩意的,心中有詩意,眼中便有遠方。

張成林:心中有詩意,眼中有遠方

寫詩作詞,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走進張成林的辦公室,眼神不由被牆上的一幅書法作品吸引,是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行草,行筆自然流暢。一問之下,竟是張成林寫的,原來他的書法相當好。但他顯然更注重於內容,“我特別喜歡毛澤東詩詞。”

張成林對詩詞的熱愛,就源自於上學時接觸的毛澤東詩詞,“他的詩詞大氣磅礴、意境高遠,誦讀時就能感受到一種詩採飛揚。”因此,他將毛澤東詩詞熟記於心,至今都能隨口背出。高中時有位姓宋的語文老師喜歡寫詩,常把自己寫的詩歌念給大家聽,也常把作文寫得比較出色的張成林叫到辦公室,給他講詩歌的要素及鑑賞。這些,無不激發了張成林的創作熱情,他嘗試著以散文詩的創作形式寫作文,因文采斐然,往往被當成範文在課堂上講解。

由於文字功底過硬,高中畢業參軍後,張成林被團政治處抽調去作新聞報道。1976年他隨著部隊去唐山抗震救災,一方面參與一線搶險,一方面開展新聞報道,作品都發表在《戰友報》和《解放軍報》上。後來,部隊組織他和其他幾個人創作並編輯抗震救災詩集,一時間,氣壯山河的救援、驚心動魄的救災場景、一個個感人的瞬間和鏡頭都浮現在張成林腦海中,他滿懷創作激情,短時間內便拿出了三十多篇詩歌,這些詩歌,都被收錄入詩集《紅星閃閃到震區》中。

到地方就業後,繁忙的工作之餘,張成林一有空就閱讀詩詞方面的書籍,也時不時地寫幾首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寫詩,始終是他心中不能丟下的夢,“生活中只要發現亮點,就想用詩詞表達出來,寫詩作詞,的確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厚積薄發,寫詩詞成了生活日常

退休後,張成林的時間充裕了不少,他靜下心來,翻閱起一本本厚厚的古詩詞本,也積極動筆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創作的潛能像一堆乾柴,一旦被熱情點燃,便燃燒成熊熊火焰,漸漸地,詩歌成了他每天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每天都寫,多則五篇,最少一篇,這麼多年積澱的東西都被喚醒了。”

張成林創作的詩詞,都被他認真地謄寫在一個個筆記本上。翻看便知,他寫的詩詞涵蓋面較廣,山水、景色相對多一些,但亦有不少人文、人物等其他方面的內容,還常把視角投向普通平凡但為城市發展和環境付出辛勤汗水的環衛工、園藝工、建築工等,比如他寫《園藝工》:“朝迎辰星曦光出,暮披彩霞仍尚行。滴滴汗水育花卉,妙妙巧手繡錦彤……”再如他寫志願者:“愛,播種大地/大地一派欣欣向榮/愛,灑向江河/江河溢滿了溫情……”他覺得,詩歌應貼近生活,貼近普通大眾,“詩就是有感而發,而那些普通人有著平凡中的不平凡,他們的辛苦為城市帶來了亮麗,值得用詩歌來讚揚他們。”

創作中,張成林形成了處處留心觀察的習慣,無論到哪兒去,只要覺得有值得寫詩的地方,就先拍照,回來後認真構思。有時一些人或事讓他觸動很深,詩詞瞬時浮現腦海,他就當即在手機上寫下,然後連同圖片發到朋友圈,回來後再仔細推敲。有時半夜想到好的詩句,也會趕緊起來記下,只怕詩情轉瞬即逝。他寫初稿的紙張上,不少詩詞被圈圈點點,有的反覆修改,“特別寫古體詩,用這個字或用那個字,有時意境就不一樣。”

詩歌讓他的生活異常充實起來,目前已定稿的《中國黃金時代詩歌大辭典》第一卷收錄了他一百多首詩,一些詩詞公眾號也經常向他約稿,寫詩作詞已成了他的生活日常,“都有點痴迷了”。

以詩言情,抒發對家鄉南陽之愛

張成林的詩詞中,關乎南陽的分量很重。南陽的發展、南陽的白河、五聖、景區等,都是他書寫的對象,字裡行間,流淌著對家鄉的深厚情感。

在他眼中,豫宛就是一本厚厚的書,“豫宛這部厚厚的書/輕輕一翻/歷史的風雲緩緩地飄到眼前/豫劇的腔調裡有逐鹿中原的/風塵往事/曲劇的衣袖裡有大喜大悲的/情仇恩怨……”在他眼中,南陽是這樣一個地方,她有山有水,“春潮帶水 細雨綿綿/阡陌縱橫/沃野流油 碧色連天……隨風吹落種子/就會發芽 伸展腰桿/隨便種什麼果樹/就會碩果滿枝 香氣蕩遠……”在他眼中,白河讓南陽像個海濱城市,她“變得如同蓬萊仙景氣象萬千/美得賽過千年美人西施貂蟬/看落霞與群鳥齊飛碧波連天/瞧長虹和銀橋相連橫臥水面……人人皆言西湖美/怎比上白河魅力無限!“他寫景,也寫南陽曆史名人,他寫過去,更緊跟時代,比如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扶貧攻堅……

他的詩,發表在報刊雜誌,發表在微信公眾號,也常常直接發到朋友圈裡。讀他的詩詞,慢慢地也成了一些朋友的日常,他們不僅讀、點贊,還評價、提出建議,甚至一些朋友也動手寫起詩詞來。自己的創作能為大家帶來文學藝術的享受,又對傳統詩詞文化有所弘揚,這讓張成林深感欣慰,他說,他不會停止創作,他要在這片文脈深厚的土地上,一直吟唱自己的”風雅頌“。

南陽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