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山的故事傳說

金鼎山的故事传说

黔北佛教名山金鼎山,

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

--牛蹄場2公里處

山分九支,猶如九龍環拱,

故歷史上曾名“九龍山”,

海拔高1608米,

山勢磅礴、群峰峻峨、

削立萬仞、直插天際。

金鼎山的故事传说

金鼎廟會

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為金鼎山鎮廟會節,是金鼎山鎮最熱鬧的日子。文革十年,被毀寺廟舊址上,煙香繚繞從未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佛教登山觀光旅遊的同步發展,每年佛教香客達10萬餘人。

金鼎山的故事传说

故事傳說

當年普賢和尚乘白象尋覓修練場所,見九龍山霧蒸雲繞,古木參天,清秀惠靈。前有山峰恰似蓮臺,繞山兩側溪水潺潺,再也沒有見過如此靈山寶地。遂打定主意,築寺于山頂金桶下,潛心修練,得道越深。一日,置一隻大桶,刻上"金"字,坐於桶中每日吟頌經卷。後又製作圓箍二十七道,繞於桶上,叮囑弟子好好防守,每年陰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日,必砍斷三箍,九年砍斷之日,就是普賢登仙成佛之日,自己則端坐桶中圓寂而去。

開始幾年,弟子還能遵照師囑,每年砍斷三箍,但到第六年,弟子忍耐不住寂寞與勞累,或想師傅也許已經成仙去了,遂將剩下之箍全部砍斷。只見箍斷桶破之際,一道金光騰地而起,直刺雲天,隨即很快熄滅。普賢和尚跌倒於地,默默詠念,而帶慟色。弟子趕緊上前扶起。但見普賢上身已練成赫赫金身,而腿腳卻還是肉身凡胎。弟子後悔不迭,欲將他還置桶中。普賢搖搖頭:看來這仙光寶地不是我該享受的啊!天意如此!遂撇下弟子,悄然而去,後來選擇峨眉山,再建宇堂,方練得正果。

他的弟子懺悔之餘,留在金鼎山閉門潛心念佛,後也得成名僧。金桶化作山峰,留在金鼎山最頂處至今仍稱為金桶峰。普賢的凡驅留在金鼎山,只練成了一半,所以金鼎山的菩薩被稱為"半身菩薩"。因普賢先選中金鼎山,後選中峨眉山,故而佛教界也有"先有金鼎山,後有峨眉山"的傳言。

金鼎山的故事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