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兒時記憶中的一抹亮色:收音機中的單田芳

劉興亮|兒時記憶中的一抹亮色:收音機中的單田芳


01

或許現在的年輕人很難相信,退後三四十年,中國還有不少村子沒有通電。人們生活在油燈和爐火的田園氛圍中,緩慢地生息勞作。

在那些村子,除了手電筒,常人極少有機會接觸電器。社會主義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還只能處在「描述」中。

然而,面對這種匱乏,有一個例外能打破生活的古意——那就是收音機。

無論是出於瞭解外面的「精彩」世界,還是為了娛樂,不少家庭會購買一臺收音機,用皮套包著,閒暇之際,擰開,豎起耳朵聽喇叭裡傳來的聲音,會心之際用手指敲敲桌子。

那種美好的滋味是如今被各種電訊包圍的生活所沒有的。

當時的收音機對大人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收聽天氣預報。這是莊戶人家的習慣,風雨雷電和各種節氣,都對下地幹活產生影響,一年的收成也賴於平日的細心操持。

此外,大人們還要聽聽新聞,瞭解省內外的政經形勢,用作鄰里之間的談資——這是追求格局的少數人的愛好。

當然,收音機的最大功用還是「娛樂」,裡面會定期播出戲劇和評書。聽戲聽書是不分男女,老少咸宜的。

現在的人們「追劇」,殊不知,那時候我們是「追書」的。

言及此處,我不禁想問,你追過書嗎?

02

我出生的時候,村子裡還沒通電,直到我四五歲時,才有了電。剛通電時,父母經常捨不得開燈,晚上還是點煤油燈,有個燈樹的那種,高高的杵在炕上。家裡有電視機時,我已上初中二年級了。

劉興亮|兒時記憶中的一抹亮色:收音機中的單田芳

· 少年時光的我——一邊寫文章,一邊單田芳


在相對閉塞的鄉村環境裡,沒有電視,一年也碰不上幾次放電影,書籍更是鳳毛麟角,「追書」的樂趣自不待言。

而所有的評書,幾乎都是單田芳先生講的。

這件事情看起來平常,仔細分析很難理解。為什麼那時只有單田芳的評書廣播四海,以至於在我年幼的心靈以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會說書。

這麼想過以後,單老師的形象在我的頭腦中聳立起來。我以為他是一位藏在很高的常人摸不到的地方的神秘者,不食人間煙火,只顧評書一事。

再大一些才得聞,劉蘭芳、田連元等評書家也擅說書。但是他們說的書,與單田芳先生的聽起來不是一個味道,總覺得差了點兒什麼。至於差什麼,我也說不清。

大概不僅僅源於他那天然地被砂輪磨過的聲帶,而是涉及到說書人的氣質。

03

過去中國人講究「變化氣質」,一個人從孃胎裡帶來的東西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隨著習性的增長,人的氣質會出現偏差,有的人溫良敦厚,有的人詭詐狡黠,有的人唯唯諾諾,有的人乖戾多疑。

如果你仔細辨別,不同類型的人,說話的語氣,節奏是不一樣的。簡單舉例而言,田連元與單田芳同說一段書,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不信你聽聽。

單田芳的特點是有力的娓娓道來,田連元則讓人覺得騎著一匹驚了的馬。

單先生說出「且聽下回分解」時,總讓人覺得斷的及時、準確。他不是讓你著急,是到了那個節點,該說的說了,到了回味和想象的時候,而不是刀架在脖子上,心頭堵著塊石頭——這樣的感覺。

至於劉蘭芳的說書,則別有另一種滋味,她很像一個宋朝的人,殺到了當代。

單先生的書聽起來是不急不緩,有些這個人就在你旁邊講話的意思。這種語氣的形成,一定與他的氣質有關。他了解人性,瞭解書裡講的故事背後的東西,知道怎麼表現。

這大概是他幾十年來長盛不衰的原因。

04

這兩天聽聞他老人家去世的消息——當然談不上悲痛——突然之間陷入了對童年往事的緬懷之中。

誰也不能否認,單田芳的評書,給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帶來了多麼大的精神慰藉。

劉興亮|兒時記憶中的一抹亮色:收音機中的單田芳


據說在八十年代初期,他的評書在全國幾百家電臺播出,聽眾上億。為了滿足這麼多觀眾的耳朵,想必他是很忙的。

這在今天看來真有些駭人聽聞。擱在當時,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如今人們都聽脫口秀(這是個舶來詞,形式也是不中不洋的),看好萊塢大片,追青春偶像劇,在互聯網上閒逛,忙著社交,實在沒幾個人顧得上聽評書了。

假如有幾個人聽,那多半還是在聽單老師的作品。就這個曲藝形式的發展來看,他應該是空前的人物,並且很可能也是絕後的。

如今的人要的是形式多維的視聽享受,誰還會從事說書的行當呢。

從此以後評書荒,人間再無單田芳!

05

然而過去可不是這樣。

聽評書的樂趣是多方面的。

首先,越是偏遠的環境,越是年幼的孩子,對自己生活的那二畝三分地之外的世界越是毫不知情。

孩子的視線還很短淺,去得最遠的地方可能就是縣城,但他的心也是個小宇宙,有著先天的好奇與探索欲。收音機裡傳出來的故事多是我們民族千百年來最結晶的東西,那裡麵包含著歷史知識,神話故事,現實生活,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情節,蕩氣迴腸的戰鬥,英雄虎膽的氣魄。

經典的評書都是刻畫人物成功的典範,這對一個孩子來說,聽一回書,好比經歷了某種人生,跟主人公同喜同樂。這些,對他們的成長當然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次,聽評書是打發無聊時間的好選擇。

人活著,簡單來說,就是圖個樂,在沒有電視之前(其實有了電視也沒在短時間內代替收音機),收音機就是個娛樂的大寶箱,評書則是壓箱底的貨。

工作之餘,勞動之後,無聊之際,每天都能有一段精彩的評書伴隨日常生活,這不僅給人娛樂和教育,似乎還讓人有了那麼點盼頭。定時守在收音機前,雷打不動。

舉例而言,我就知道,一位小朋友,天天聽西遊記,結果電池用完了,一時買不來,於是急中生智,用電線接了家裡的電來用。

他哪裡知道220伏的電壓和一號電池有霄壤之別,結果把收音機燒的黑乎乎的,報廢了。

06

這些樂趣,多是單田芳老師帶給我們的。

如今他離去了,但是可以肯定,他的聲音將繼續留在我們的生活中。

沒事時,我還是要聽聽他的評書。


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