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吃了1800年,河南小縣城開了上百家店只因做法太簡單


在“三國名城”河南省新野縣,有一種特別受歡迎的麵食,因為歷史悠久,已有1800年的歷史,且是歷史名人創造,加上這種麵食的確好吃爽口、做法簡單,在不大的新野縣城就開了上百家大小不一的麵館,即使在南陽市也能很輕易的品嚐到。7月25日,攝影師有幸在新野一家地道的小麵館吃到了這種廣受歡迎的麵食。

這種麵食叫做新野板面。據廚師介紹,板面有一個傳說,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駐守新野時,脾氣急躁的張飛在一次打仗的急行軍中,因廚師做飯速度慢非常惱火,到軍中一查看,發現廚師們仍在靠手擀刀切做飯,氣不打一處來,抓起案板上的麵糰摔了起來,邊摔邊罵,臨走時還順手把摔出來的面扔到了鍋中,結果煮熟的面很筋道很好吃,且速度比先擀後切快得多,於是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板面。

“做板面時,首先把醒好切好的三根面棒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輕輕擀一下,然後左手捏三個頭,右手捏三個頭,猛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在案板上,邊摔邊拉長。這樣連續摔打、拉長,面棒由短變長,由粗變細,直到摺合三次,總長度有五丈左右,就算把麵條做好了。”圖為麵食師傅正在案板上摔打麵條。


好吃的麵食有兩個必備的條件,一個是麵粉好,另一個是配料好,新野板面也不例外。經瞭解,新野板面除了麵粉取自當地的優質小麥精粉,另一個特點就是臊子好。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當地人評價:有其面而無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無其面,便不成特色。

新野板面臊子是以新鮮牛羊肉為主料,配以大料、花椒等多種調味料製作而成。“一鍋臊子光製作就要3個小時左右。先是將牛羊肉切成拇指大小的肉丁,然後將幹辣椒在油裡炸成焦黃,色味被收入油中後,撈出控油、晾脆、拍碎備用,再將切好的肉丁放入油裡反覆煸炒,最後把拍碎的辣椒、鹽等調味品放進去,待肉丁呈棗紅色時就可以了。這種臊子具有味道鮮美、肥而不膩、保存時間長的特點。”圖為放置在大桶中的臊子。

除了臊子,當地的板面面館還都準備了一些可口的時令蔬菜作為配料,既增加口感,也為板面配色,以求色香味俱全。圖為麵食店準備的豆芽、香菜、韭菜等配料。


板面經廚師的幾番摔打、拉伸,很快就下了鍋。沸騰的水中,長長的麵條上下起伏,如白龍飛舞,很是好看。圖為廚師將麵條下鍋。

經幾次開鍋,麵條煮熟,用笊籬撈進碗裡後,澆上臊子,放上青菜,一碗白麵條、綠菜葉、紅臊子的新野板面就算做好了。這家麵館的板面分為三種價格,大碗8元,中碗7元,小碗6元,還是比較貼心的。

將板面攪拌均勻,挑起一根麵條入口,真的是辣酥酥、香噴噴,讓人回味無窮。圖為一碗新鮮的新野板面。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頭條號大河鄉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