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沒有入選"C9"高校聯盟嗎?爲什麼?

用戶93914590345


很多人回答沒有到點子上。武漢大學沒有入選c9有一定的歷史巧合。

眾所周知c9是國家提出985工程後第一批入選985高校的9所大學聯盟,武漢大學當時最初也被國家列為第一批985高校計劃,而最後沒有入選,我來講一下這其中的一些事情。

在98年國家決定啟動985工程後,教育部給湖北了一個名額,當時湖北省和武漢市決定合併武漢大學和華中理工大學,組建新的武漢大學,申報第一批985工程大學。

但在武大和華中理工合併過程中,發生了陳立功事件,華中理工大學的校友知道華中理工要併入武大,華中理工的名號將成為歷史,學校內產生了很大反彈意見,華工的院士聯名上書,當時教育部部長是華中理工前校長賙濟,華中理工和武大合併最終流產,湖北省倉促的重新組織武漢大學和華中理工大學分別和其他幾所學校合併,當武大和華工都重新制定好合並計劃時,已經錯過了第一批985高校上報的最後期限,湖北省也喪失了第一批985高校的名額。

陳立功事件,這裡引用網上的文章,詳細講解這段歷史:

陳立功事件,是在1998年到2000年中國高等院校大合併浪潮中,湖北省數所高校歷經多次更改合併方案後,最終形成現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過程中出現的一段插曲,是2000年互聯網中文論壇上最為轟動的事件之一,也是相關高校校史研究尤其是並校歷史研究中無法繞過的事件之一。時至今日,其影響依然可見。

事件經過

起因

1992年起,中國逐漸開始了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佈局結構調整,即由原先的蘇聯模式向歐美模式(主要是美國模式)轉變。高校合併實際是一種教育資源的重組,是聯合辦學、優化資源配置的最高形式,是體制改革中體制變動最深、涉及各方利益最深的一種形式。

1998年5月4日,江**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講話中稱:“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1999年,中國國務院及教育部決定與部分省市共同投資優先建設九所知名大學(在此之前有共建十所的說法),讓它們儘快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同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在武漢建設一所高水平的一流綜合性大學”的決定,即強強聯合組建一所新的大學,參與競爭全國第十所優先建設的知名大學席位。

湖北省內高校最初的合併方案,是以武漢大學和華中理工大學為基礎,聯合其它高校,實行強強聯合。考慮到兩所學校實力相當,規模相當,合併將導致兩者失去特色,在後續的整合中不可避免地發生內耗,損害兩者的利益,並禍延湖北省和國家的利益,華中理工大學校方的一些高層領導和幾名院士向中國教育部簽名上書,強烈反對華中理工大學參與此次合併。與此同時,部分華中理工大學師生(以學生為主)則發起“保校運動”,也集體簽名上書中國教育部,反對該校捲入此次合併。最終此合併方案流產。實際上,這種合併方案的流產並非只有一例,當時教育部力促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合併,其合併方案最終也破產。

1999年8月,湖北省政府作出了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和同濟醫科大學四校合併的新方案,並上報了中國教育部。由於當時的中國衛生部並未就同濟醫科大學的主管權是否下放做出明確表態,同濟醫科大學內部也有不同意見,因而這個方案亦未能實現。

最初合併方案涉及的高校列表:

院校名稱 院校性質 主管部門 進入“211工程名單”

武漢大學 公立 中國教育部 是

華中理工大學 公立 中國教育部 是

同濟醫科大學 公立 中國衛生部 不是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公立 中國國家電力公司 是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公立 中國國家測繪局 是

2000年2月15日下午,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的賈志傑,談到武漢高校合併時稱:雖然中央答應在優先建設的一流大學中給湖北留一個席位,但這個承諾並非不可收回。只有把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同濟醫科大學等強強聯合,組建成新的武漢大學,最大限度地強化新武漢大學的實力,才能與外地高校競爭全國高校優先建設的前十名席位。

同濟醫科大學是1950年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內遷武漢與原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併後的產物。自1980年代以來,同濟醫科大學就與武漢大學保持著緊密聯繫。同濟醫科大學的部分醫學基礎課(與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藥學等相關的部分學科)由武漢大學相關院系代授,上課地點也設在武漢大學校內。因此,同濟醫科大學的師生校友大多認為,如果要和武漢的某所高校合併,選擇聯姻武漢大學是非常合適的。

然而,2000年2月下旬,經過了嚴格保密之後,在同濟醫科大學廣大師生和海內外校友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該校高層突然宣佈同濟醫科大學將與華中理工大學合併。現在我們可以說,儘管當時面對同濟領導層和教職工中絕大多數人的反對(與華中理工大學合併),但主要是兩個人決定了同濟醫科大學選擇與誰合併。第一位應該是裘法祖院士,第二位是時任黨委書記黃光英,因為只有這兩位擁有最終的決定權。

作為武漢大學在華中地區的主要競爭對手的華中理工大學,在明白了大學合併之勢不可逆轉後,選擇了與武漢大學爭奪同濟醫科大學並不惜代價(其實它並未付出什麼代價)取勝的策略。其時任領導層(時任校長是賙濟。合併完成不久調任國家科技部部長,後轉任教育部部長)的積極主動和強力爭取是獲勝的主要原因。

發展

2000年2月26日,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師陳立功,在華中理工大學官方的白雲黃鶴BBS上發表了題為《我們的聲音——對武漢地區高校重組的沉痛思考》的長文,在引述了當時同濟醫科大學校內眾所周知的傳言後,詳細闡述了他對當時湖北省內數所高校合併結果的個人觀點(大意如下):

同濟醫科大學選擇與華中理工大學另起爐灶,不與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合併,於是武漢地區將沒有一所高校進入國家優先建設的前十名。

武漢大學拒絕保留“同濟”的品牌,及其在人、財、物、外事等方面的獨立管理權,是導致同濟醫科大學不願與武漢大學合併的重要原因。

與之前已完成的北京醫科大學和北京大學合併、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併相比,同濟醫科大學放棄聯姻綜合大學,而選擇工科院校,可能“損失是遠期的,但卻非常慘重”(原文如此)。

《我們的聲音》一文發表後,立即引起白雲黃鶴BBS上的大討論。很快,該文被轉載到了武漢大學官方的珞珈山水BBS、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官方的凌波水榭BBS、北京大學官方的北大未名BBS等國內BBS,和以在歐美亞太地區留學的中國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未名空間BBS等國外中文BBS上。此後短短數日,各相關高校的師生、校友在多個互聯網中文論壇上展開了激烈辯論。

與此同時,該文的影響範圍迅速突破互聯網的侷限。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同濟醫科大學等高校校園、教學樓、圖書館和學生公寓等處的佈告欄上,出現了《我們的聲音》一文的打印稿,吸引眾多師生駐足觀看點評。

同濟醫科大學教師陳立功發表的《我們的聲音》一文,以校內傳言說武漢大學在合併事宜上不尊重同濟醫科大學,導致兩校未能成功合併。而武漢大學校方則認為,《我們的聲音》一文對武漢大學的指控完全不符合事實,遂馬上發表公開聲明,就合併真相做出澄清(大意如下):

武漢大學拒絕與同濟醫科大學合併的問題是根本不存在的。

同濟醫科大學從未就有關合並體制的事宜與武漢大學進行過任何協商。

《我們的聲音》一文損害了同濟醫科大學領導人的形象。

由此,各相關大學校方開始陸續介入此事。

2000年2月29日,迫於多方壓力,陳立功在白雲黃鶴BBS發表了《我的檢討》(大意如下):

出於維護母校的榮譽,發表了《我們的聲音》一文,為此感到遺憾和愧疚。

公開發表撤回《我們的聲音》一文的聲明,並向“受到傷害,或可能受到傷害的兄弟院校的領導和廣大師生”道歉,以挽回不良影響。

今後將“加強政治學習,認真改造思想,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敏銳性”。

《我的檢討》發表後,一片譁然,很快再次引起白雲黃鶴BBS上的大討論,並被迅速轉載到了國內外多家中文BBS。這篇檢討不但沒有減退當時互聯網中文論壇上曠日持久的大討論的熱度,反而火上加油,使得當時互聯網中文論壇上的相關討論一直延續了數十日之久。

尾聲

2000年2月28日,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併入華中理工大學,5月26日,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華中理工大學中文名稱更改為華中科技大學。6月1日,同濟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享有諸多獨立管理權。

院校名稱 院校性質 主管部門 進入“211工程”名單

華中理工大學 公立 中國教育部 是

同濟醫科大學 公立 中國衛生部 不是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公立 中國建設部 不是

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 公立 中國湖北省 不是

2000年8月2日,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和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武漢大學。合併後經過校內院系調整,武漢大學醫學部誕生。

院校名稱 院校性質 主管部門 進入“211工程”名單

武漢大學 公立 中國教育部 是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公立 中國國家電力公司 是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公立 中國國家測繪局 是

湖北醫科大學 公立 中國湖北省 不是

至此,武漢地區合併組建的兩所新高校都無法爭得優先建設的大學席位,從而也就失去了中央許諾在優先建設的一流大學中留給湖北的一個席位

後續

對當時合併談判內幕的探討

陳立功的文章中,指出當時的武漢大學校方拒絕保留“同濟”品牌,及其在人、財、物、外事等方面的獨立管理權,是導致同濟醫科大學不願與武漢大學合併的重要原因。此後武漢大學校方立即公開作出澄清,稱同濟醫科大學從未就有關合並體制的事宜與武漢大學進行過任何協商,根本不存在拒絕與同濟醫科大學合併的問題。由於雙方說法相互矛盾,此後中文網絡論壇上關於當時合併談判內幕的探討不斷出現,並有多位自稱知曉內幕的神秘人物“爆料”。較常見的解釋有三種:

部分同意陳立功文章的觀點。認為當時的武漢大學校方要求合併後各院系按照學科重新整合,即選擇徹底融合的方式,不願在校內出現“獨立王國”。但是,在是否保留“同濟”品牌問題上,目前仍無統一看法,有人認為武漢大學校方並未一口回絕,因為當時很多知名醫科院校合併時都保留了自有品牌。

傾向於武漢大學校方公告的觀點。認為陳立功文章中對武漢大學校方的指責與事實不符,是當時同濟醫科大學部分高層領導向同濟醫科大學校內釋放的“煙霧彈”。

一種較為中立的觀點。認為在合併談判時,同濟醫科大學校方與武漢大學校方各有兩手準備:

一方面,當時的同濟醫科大學校方在談判時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包括合併後的高校必須更名。由於武漢大學校方認為該校有百年曆史,校名是重要的無形資產,而合併後的高校必須更名的要求過於苛刻,無法接受,導致兩校合併失敗。而當時的華中理工大學校方願意放棄該校校名,並接受同濟醫科大學校方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甚至主動提出從華中理工大學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以示誠意,最終合併成功。

另一方面,當時的武漢大學校方考慮到武漢地區有同濟醫科大學和湖北醫科大學兩所醫科大學,且兩校都與武漢大學合作較多,可從中選擇一所合併。故在與同濟醫科大學的合併談判過程中以無法接受武漢大學必須更名的理由拒絕,轉而與要求不多的湖北醫科大學協商合併事宜。早在陳立功發表《我們的聲音》一文前,就有新聞媒體和網絡論壇提前披露了武漢大學將與同濟醫科大學或者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的消息,是當時武漢大學校方已有兩手準備的蛛絲馬跡。

“同濟”品牌之爭

起初,同濟醫科大學曾經試圖遷回上海與同濟大學合併,但未能如願。2000年,位於武漢的同濟醫科大學與華中理工大學等校合併後,同濟醫科大學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位於上海的上海鐵道大學與同濟大學等校合併後,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成為同濟大學醫學院。於是,中國出現了兩個使用“同濟”品牌的醫學院,品牌之爭就此開始。這也是陳立功的文章中沒有預料到的重要變數之一。

從歷史看,位於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同濟”血脈比新成立的同濟大學醫學院更為正宗。1984年10月,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到武漢訪問時,就曾專門參觀當時的武漢醫學院(同濟醫科大學前身)。從整體科研實力看,目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也較強。而從地理和經濟上,位於上海的同濟大學醫學院更佔後發優勢。這種特殊情況,使得短短數年內,“同濟”品牌之爭從開始時的平淡逐漸演變成目前的激烈。例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同濟大學醫學院都申報了建設中德友好醫院作為延續“同濟”品牌、加強中德兩國在醫療衛生領域緊密聯繫的國家級合作計劃。2005年11月10日,同濟大學醫學院取得階段性勝利,中德兩國政府同意在上海建設中德友好醫院作為同濟大學附屬醫院。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則未能如願。不過,2006年11月,中國武漢市與德國杜伊斯堡市達成了在武漢新建一所醫院的框架性協議。儘管目前還不清楚該醫院建成後是否將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但無疑是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未獲得中德兩國國家級合作項目的一種補償

融合與發展

在合併五年後的2005年6月19日,華中科技大學校方發佈《關於屈伸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關於田玉科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等文件,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領導班子作出了重大調整。附屬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兩所醫院從醫學院中脫離出來,改為與同濟醫學院平級。

2006年9月25日,華中科技大學校方發佈《關於同濟醫學院機關和部分單位歸口合併到學校相應職能部門和單位及有關幹部職務任免的通知》、《關於設立華中科技大學醫科管理委員會及其幹部任職的通知》等文件,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進行徹底的機構改組。此次改組後,華中科技大學正式成立華中科技大學醫科管理委員會,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擔任委員會主任。

深層背景

陳立功事件,是2000年前後中國高校大合併浪潮裡,為數極少的發源於互聯網中文論壇並在現實社會中產生一定影響的歷史事件。由於醫療衛生領域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特殊性,該事件所涉及到的從1998年至今的一系列變化,折射出中國的部分普通高等醫科院校在是選擇單獨發展還是與其它高校合併,與什麼類型的高校合併,以及合併後是選擇部分獨立運作或保留自有品牌還是徹底融合等諸多問題上的複雜心態。無論如何選擇,都有利有弊。

單獨發展:

利:擁有完全的自主性,無需考慮合併後的各種限制和羈絆。

弊:不易進入“985工程”甚至“211工程”,發展所需的資金可能較少,難以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

與其它高校合併:

利:較易進入“211工程”甚至“985工程”,發展所需的資金可能較多,容易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

弊:沒有完全的自主性,需要考慮合併後的各種限制和羈絆。


靜水深流151349532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當時的實力不夠達到入選資格!

1. C9聯盟的產生

C9高校聯盟2009年10月成立,其產生主要是為了建設出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學習借鑑西方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思路,創建了形式類似於美國的常春藤聯盟、英國的羅素大學集團的C9,旨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勢互補。



2.我國985工程高校入選時間

入選C9聯盟的9所高校都是於1999年第一批入選985工程大學的高校,985高校的評選可以反映出學校在當時的實力排名,而武漢大學直到在2001年才被確定為985高校。那些早一點加入的學校無論是學校的聲譽、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都得到了極大的好處,還可以獲得數量巨大的科研經費支持。

C9聯盟的評選已經過去很多年了,而且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況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校實力的發展是本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沒必要一味的去糾結是否入選了C9。頂尖的C9高校讓你高不可攀,排名底部C9未必強於其他985高校,因此踏踏實實的發展,榮譽自然不會遲到!


學習源動力


武漢大學沒有入選“C9”,這再正常不過了,即使放到現在,坦率地說,武漢大學也很難排進前十。



我們來看看C9是哪些高校。北大清華毫無疑問先拿走了兩個名額,華東五校也明顯高於其他985大學,順理成章也該入圍。稍微有點的爭議的是僅僅是後面兩個名額。

後面兩個名額,一個給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一個給了西南交通大學。

哈工大是工信部直屬大學的老大,工信部下面還有一堆好大學,什麼北京航空航天,北京理工,南京理工、西北工業大學等,搞這種體現國家意志的頂級大學朋友圈,不可能不考慮部門間的平衡,作為工信部的老大,哈工大必然得入選。事實上,建國後每一次重點大學評選,哈工大都有份,而且都是首批。一則是實力過硬,二來是後臺夠硬。



再者就是西安交大,上海交大都入選了,西安交大能不如入選嗎?畢竟西安交大才是老交大的嫡系部隊,是響應國家號召才西遷建設大西北的,“西遷精神”是國家層面反覆宣傳的樣板。

真正感到委屈的,其實是中國人民大學,可能是太偏文科了,而985工程側重於理工科建設,再或者,如果不是C9而是C10,那麼肯定就有人大的份。



不管怎麼算,C9都沒武大什麼事兒,所以用不著委屈,或者自己給自己加太多的戲。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亂咬亂噴的基本是陝西、安徽、江蘇、黑龍江人,因為武大、華科的綜合實力已經超越了西交、哈工、中科大、東南等高校,她們只剩下妒忌恨,發揚嘴功亂咬人,素質之低可見一斑,不配是人類!


72519090




C9聯盟成員

c9聯盟高校裡面,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這個聯盟是由首批985高校自發形成的,所以武漢大學並沒有入選首批985高校,有些原因並不是教育原因造成現在的結果。下面就說一下我認為的幾個觀點:



觀點一

在當時成立C9聯盟的時候,不但武漢大學沒有入選,同樣優秀的中國人民大學也沒有進入。武漢大學是因為當時在湖北省只有一個名額,需要華工併到武大才能實現,但是合併之路比較坎坷,雙方沒有達成意見,所以就不了了之,人大沒有入選也是因為決策上面的原因。

觀點二

大家知道武漢大學的文科很出名,尤其在當時,武漢大學是比較偏文科的,後來合併了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大學,湖北醫科大學,才有了現代綜合實力比較強的武大,所以就當時來講,C9聯盟高校的成員是稍強於武大的。

隨著高校的發展,高校實力的格局也在不斷髮生變化,c9聯盟高校也只是一個陳舊的觀念,其中有些成員的實力不斷下滑,加之武漢大學的發展,其綜合實力,不會輸給當中的某一些院校。所以武漢大學現在是不是c9聯盟高校之一已經不重要,綜合實力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愛學自習室


兩個噴子,一個噴自己文科厲害,並說文科排全國第八。

另一個噴自己工學厲害,並說工學排全國第九。


結果一綜合排名,大吹吹自己全國第七,二吹吹自己全國第十!

大家看到沒有,在武吹眼裡,文科吊打武漢大學的人大與北師大,工學吊打華科的哈工大與天津大學進不了全國前十,武大郎與武二郎居然雙雙忝列前十!

武大吹武二吹是沒有腦子又不要臉的職業噴子!

第四次教育部學科評估與規模結合圖,橫向是A類學科數量,而縱向看是高校的規模,那麼一所高校學科人均質量的高低就可以一目瞭然。


第一檔次:6所

第一檔次的高校分為6所,分別是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而上海交通大學遺憾落選。這6所高校算是國內學科實力最為頂級的幾所大學,並且和其規模是匹配的。像清華、北大和浙大這三所高校規模都在5萬人左右,相應的A類學科都超過了35個。中科大雖然只有15個A類學科,但其規模僅僅有1.5萬人,這已經做到極致了。

第二檔次:9所

第二檔次高校共有9所,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這些高校的規模普遍不是很大,但在學科精度上已經做到規模內最好的水平了。



第三檔次:10所

第三檔次高校有10所,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南大學。這些高校規模都是普遍較大的,但A類學科數量和其高校規模相比還有可上升的空間,換言之,個別高校是胖不是壯。

綜合以上,從第四次教育部學科評估與規模結合看,武漢大學落後於第一檔6所,第二檔9所,以及第三檔的西哈之後,位列全國18。這與他最近五年全國分數排名14-21非常吻合!





長白山槎溪散仙


說自己c9畢業的,基本都是哈工大或者西交。其他七家才不會用這個說法。

自稱top3畢業的,一定不是清華北大。只可能是上交復旦南大人大浙大中科大。


愛偷看靜香洗澡的大雄


首先,C9聯盟不是民間組織,是國家對重點大學的一個定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國家優先發展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國家重點發展大學。2014年11月7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加入了C9大學聯盟。

其次,當年的武漢大學忙於兼併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大學,湖北醫科大學,沒有空閒時間加入C9聯盟,所以後來也就不想加入了。


金就礪


還什麼c9?現在流行的是“清北”,“華東五校”和人大,中國科學院大學


吵醒我的森林小鳥


C9並不是什麼高大上,不必太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