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台村落|清河鎮盛窪村:一窪又一窪


一窪又一窪

文:王傳華

魚臺縣的村莊,因地勢低窪而叫窪的不少,但幾個鄰村都叫窪的卻不多,盛窪、展窪、鹿窪三足鼎立。可見,這裡的地勢是何等的低窪。

清河鎮盛窪村,位於白馬河西岸,北鄰老萬福河,西與石集村接壤。一條寬闊的237國道蜿蜒穿村而過,把盛窪村一分為二,隔路相望。發達便利的交通,為盛窪村經濟的繁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盛窪有四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盛窪、展窪、楊莊、新馬莊。共有人口1360餘人,耕地1600餘畝,主要種植小麥、水稻,兼種木耳大棚。木耳種植面積達到了150餘畝,效益可觀,他們成立了魚臺縣最大的木耳種植合作社。盛窪主要有盛、展、馬、王四大姓氏,約佔總人口的90%以上,另有為數不多的楊、劉、賈、於等姓。

一、盛窪村的由來

盛窪,主要姓氏為盛姓。據《魚臺縣地名志》記載:盛窪原名常坊店,明嘉靖10年(1531年),盛姓由今微山縣盛家塢遷入此村,改名盛家窪,後簡稱盛窪。現為村委會駐地。

據本族人講:盛姓在洪武年間,由山西老鴰窩遷入。這裡原來並不叫盛窪,而是叫藏王村。據傳,當年有一王子落難,被追兵窮追不捨,跑到盛窪這個地方,見莊的東北角有一破廟,具體什麼廟不詳。情急之中,王子一頭紮了進去,躲進了廟裡。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廟裡的蜘蛛用絲網快速地把門全部封上了。追兵追到此處後,看到廟門滿是蜘蛛網,認為裡面不會藏人,在外面找了一圈沒找到,就揚長而去。王子就此躲過了一劫。王子得帝之後,為了感恩,重修了這座破廟,並取名藏王廟,香火也一度旺盛起來,該村也由此得名藏王村。此廟後來不知何年坍塌,現廟臺猶存,原址高於其他地方60餘公分。因村裡大多都是盛姓人家,且住的地方又是濱湖澇窪地,蛤蟆撒泡尿就能淹,後來改名盛窪村,沿用至今。

二、展窪、楊莊、新馬莊的由來

展窪,據《魚臺縣地名志》記載:展氏於洪武25年(1392年),自青州益都縣遷魚臺,起名展家窪,後簡稱展窪。

據本族人講:明朝時期,兗州的展姓人家由於家境貧寒,食不果腹,只好一路討飯來到此處,見這裡水美地肥,就在此懇荒耕種,結廬而居。因此處地勢低窪,故名展窪。展窪在盛窪東偏北約500米處。 展姓人家原有三支,長子展有德系展姓68代傳人,遷到了展窪,現已傳至85代。次支遷到了東平,三支留在了兗州。

據《魚臺縣地名志》記載:楊莊原為東楊莊,清嘉慶20年(1815年),由楊家堌堆遷此立村,取名楊莊,1980年更名東楊莊。

後因各種原因,楊姓人家陸續遷走,現僅存一戶。王姓系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縣大王莊遷入楊莊,人口逐漸增多,如今的楊莊已名不符實,幾乎全是王姓人家了。楊莊緊鄰盛窪,在盛窪的正西位置。

據《魚臺縣地名志》記載:馬莊,1966年馬姓由微山縣建閘,遷入東楊莊居住,1987年又從東楊莊遷出,另立新村,取名馬莊。馬莊在盛窪東偏南約300米處,因大都是馬姓人家,又是新遷的村莊,故又名新馬莊。

三、秀才盛廣玉

盛廣玉,自幼天資聰穎,文才過人,清末考為秀才。

有一年選拔貢,經層層選拔,最後僅剩外莊的賈遷、賈富與之爭雄。當時考官見他年紀大了,不想讓他晉級。他首先寫好文章交於考官後,考官看都沒看,就說不行,他氣得吃掉重寫。第二篇寫完了再交於考官,考官還說不過關,他氣得連吃兩篇繼續寫。第三篇寫完了,對方二人仍沒寫完。考官見狀只得宣佈:“拔貢非你莫屬!” 他後來做了官,當上了李閣寨的寨主。當年捻軍過來,準備攻寨。當時寨裡的守兵並不多,為了保證百姓的安全,他使了一個空城計。號召全民皆兵,無論老幼婦儒,人手一杆紅纓槍,並令守兵把寨門打開。捻軍到此,但見全寨紅纓飄紅,槍桿林立,以為寨裡肯定有重兵埋伏,怎敢輕易進入?只得繞道而行,寨子免遭了一場血洗,保住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因此被封為翰林院待詔。

盛廣玉還有一個算卦的本事,有時候還相當的準。有一次,他莊上有戶人家的馬,夜裡被人偷走了,找他算一下。他掐指一算,讓他們徑直往北追。他們追了幾十里路,遇到一片柏樹林,往樹林裡一看,令人驚喜的是,樹林里正拴著他家的馬。馬兒悠閒地吃著草,偷馬人正在樹林裡睡覺,他做夢也沒想到,這麼快就束手就擒。

有一年,從金鄉跑過來一個小偷,被金鄉人追的無路可逃,情急之下,跑到了盛窪盛廣玉的叔兄弟家裡,被他們捉到。金鄉人硬說盛廣玉的叔兄弟也是窩藏犯,被金鄉人一同帶走,押往了濟寧州。當時,盛廣玉正在濟寧小閘口擺攤算卦,正好看到叔兄弟被抓路過此處。他急忙上前問清了緣由,決定親自上堂為兄弟鳴冤。於是,他借了套秀才的官服,到堂準備為兄弟辨護。然而金鄉那邊的人買通了官府,大堂之上就是不讓他說話。他靈機一動,故意“撲通”跪倒在衙役面前,衙役嚇得急忙說道:“別跪我,我不是老爺!”盛廣玉起身就是一巴掌:“不是老爺你怎麼不早說?不讓我說話,我還以為你是老爺呢?”

盛廣玉打了衙役,贏得了說話的機會。大堂上他舌戰群雄,打贏了官司。金鄉那邊的人輸了官司,惱羞成怒,怎肯罷休?就在他帶領叔兄弟準備返程時,他們買通了“叫花幫”裡的人,在大街上圍住盛廣玉兄弟倆,用尿往他們身上澆。盛廣玉哪裡受過這等羞辱?氣憤至極,後來竟被氣瘋了。

魚臺村落|清河鎮盛窪村:一窪又一窪

四、展家兩大善人

展家77代傳人展鳳齊,為人正直,勤儉持家,且會打理,家境比較殷實。但他從不忘貧窮的百姓,每年的兩大節日,農曆的八月十五及春節,他總是提前拉上小麥,到市場上救濟百姓。按人口的多少把小麥分到各戶,讓窮苦人過節都能吃上白麵、水餃。後來他家裡過的越來越好,前後又買了七、八百畝的土地。他是全村公認的大善人,連土匪都不抬他的戶,敬而遠之。

展洪道也是展家有名的大善人,此人心地善良,時常接濟窮人,辦事公道。經他處理的事情,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經他調解的矛盾,雙方沒有不給面子的,兩家總能化干戈為玉帛,握手言和。他常告誡人們:凡事要心平氣和,以理服人,不要慪氣。

有一年,他到泰山廟裡去燒香拜佛。廟裡放著一雙新鞋,廟裡的管事說,這雙鞋誰穿上正好就是誰的。、燒香拜佛的人很多,但都穿著不是大就是小,沒有一個合適的。他試了一下,不大不小正好。感覺鞋底好像有個東西,於是脫下來,掀開鞋墊,發現下面有一張柬帖,只見上面寫道:“展洪道來燒香,賜給登雲鞋一雙。” 據說,穿上這雙鞋可以騰雲駕霧,想到哪裡,穿上鞋閉上眼睛,瞬間可到。傳說,他死後,鞋被天公收走,他也被人們尊為神靈,供於廟中。

五、為國捐軀的烈士

展桂雲,男,1906年生,1940年參加革命,1941年入黨,任魚臺縣三區區中隊中隊長。抗戰時期,以教師的身份做掩護,在學校開展革命工作。

一次,在本縣唐馬郭樓小學,給學生宣講革命道理時,被鬼子發現幷包圍,在突圍的過程中,腿被打瘸。他逃到一片莊稼地裡,手持短槍,頑強抵抗,打死了幾個鬼子兵。後他的子彈打盡,被鬼子抓住。他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展可勤,男1926年生,1943年入黨,1945年參加革命,在湖西十團當戰士。解放軍北撤時,他領導農民群眾,在敵後開展革命工作。打土豪、分田地,拔釘子,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以及還鄉團的囂張氣焰。1946年2月,在濟寧王貴屯戰鬥中光榮犧牲。

盛寶珠,男,1912年生,1945年入黨,1946年參加革命,在魚臺縣四區區中隊任班長。1946年,在魚臺縣李閣的一次戰鬥中,光榮犧牲。

解放前,盛窪這個地方十年九澇,連年遭災。每逢雨季,一片汪洋,村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 解放後,縣委、縣政府號召全縣種植水稻,1957一一1958年盛窪村就開始試種水稻。當時沒有灌水設備,只有人工用水車灌水。有時灌了一天的水,一夜之間就漏完了,只好再繼續灌。而且,一開始也不會育苗,他們經過反覆實驗,經歷了數次失敗,終於實驗成功。

在“稻改”過程中,盛窪村的老一輩們,參加過開挖多條河流的大會戰。他們頂風雪、抗嚴寒,“幹到二十九,吃罷扁食(水餃)就動手”。這個順口溜,就是當年挖河會戰時的真實寫照。挖北萬福河是最苦的一年,挖了整整兩個月。隨著全縣河流的開挖,特別後來建了排灌站,旱能澆,澇能排,他們種植的水稻一年比一年好,年年獲得豐產。自從種植水稻成功後,盛窪人從此告別了十年九不收、吃糧靠統銷的狀況,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走上了小康之路。

魚臺村落|清河鎮盛窪村:一窪又一窪

盛窪這個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1976年挖村東的白馬河,清溝底時,在地面以下5.2米處,曾挖出過古墓群,都是用大如土坯的青磚砌成的圓形墓,其朝代不詳。2014年左右,重修白馬河的大橋時,在橋墩處還曾挖出過宋代的佛經碑,現存於文化局。

古老的盛窪村,有著講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傳說。特別是盛窪的古墓群,就像一個神秘的寶藏,等待人們去探索、去發掘。

根據:盛效安79歲

盛守典78歲

盛延壽74歲

展明蘭85歲

王建民83歲

王國慶48歲

以及村支書:展廣海口述整理

2018.8.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