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盆景創作實踐談盆景意境的創造

中國古典園林有造園“三境”之說,即“生境、畫境、意境”三者的結合。盆景作為大自然和園林的縮影,當然也有“三境”的要求。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只有具備這“三境”,才能稱得上好作品。“生境”體現的是作品的自然美,“畫境”體現的是作品的藝術美,而“意境”體現的是作品的內涵美,是盆景美的昇華,是審美的至高境界。

盆景作品的意境,並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是人的主觀意識作用於自然客觀事物的結果。具體來說,就是盆景創作者在製作盆景時,要對作品賦予明確的主題。而主題的確立,要靠作者運用自己的學識、生活積累和思想認識去構思,並賦予作品,這樣才能通過作品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才能使觀賞者產生同感和聯想,才能達到盆景的審美境界。而這就需要創造!

和其他藝術創作一樣,盆景創作也是要先確立主題,即所謂的“意在筆先”。但盆景創作又不完全等同於其他藝術創作,因它是有生命的藝術,還有“生境”的要求。因此,盆景創作主題的確立,既可以是在動手前先確定,再根據想要表現的內容去物色製作的樹樁和材料;也可以在取得自己喜歡的樹樁和材料後,根據樹樁或材料的基礎和狀態,來構思造型和主題,再進行創作。

如我在創作《春風著意化為橋》這一作品時,就是先購回樹樁,再確定主題進行創作的(圖1)。

從盆景創作實踐談盆景意境的創造

圖1 春風著意化為橋 榕樹 謝榮耀作(現存美國西雅圖國家博物館)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這棵榕樹怪樁。這是一株連根的榕樹頭樹樁。嚴格說,起初只是幾根拱型的榕樹根。我被它那奇特的根系和造型吸引住了。再細細端詳,腦海裡浮現出記憶中故鄉的村野圖景,它不正可以塑造鄉村小橋流水圖嗎?於是,我購回樹樁後,按照記憶的印象進行構思和創作。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在長1.2米的宜興淺盆之上,利用樹根稍稍帶拱彎的特點,把它的兩頭栽於土中,中間一段留空,塑造連根橋式造型,使之成為一座天然的樹橋。樹橋兩側,分別長成主次兩組樹,分佈自然,高低錯落,盤根錯節,野味十足,如橋頭的古榕。樹橋下兩邊的根部位置分別用廣東特產的英石堆砌,中間形成一條彎曲的小河,樹橋猶如從小河上凌空架起。經過年復一年近十個春秋的不懈耕耘,盆景基本成型,一幅鄉村的天然小橋流水圖景躍然盆上!

盆景意境的創造,還包括盆景意境的昇華。意境的昇華,是對盆景作品所表達主題的再認識和深化,這也是盆景意境再創作的過程。它可以通過創作者或欣賞者主觀認識的深化,通過對原盆景主題的進一步聯想發揮去達到,使意境更加豐富;也可以通過盆景的組合,使盆景表現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使作品的意境得到延伸,從而實現審美認識的昇華。如我的雀梅盆景《故鄉三部曲》,就是有意識地把三盆造型不同的雀梅盆景,通過有機組合和主題的再提煉,使主題和欣賞境界得到新的提升。

《童年的夢想》——利用樹身曲折的造型及原“屈曲莫道無遠志”的主題,表現故鄉的童年及夢想:就像一隻欲展翅高飛的雛鷹,羽毛初長,卻志存高遠,夢想有一天翱翔藍天,飛向遠方(圖2)!

從盆景創作實踐談盆景意境的創造

圖2 童年的夢想 雀梅 謝榮耀作(故鄉三部曲之一)

《故鄉之魂》——以斜飄根系為主幹,在飄長遠處枝身折返並呈枝葉繁茂之態,以此表現遊子的思鄉情懷:經多年打拼,終於羽毛豐滿,鯤鵬展翅,夢想成真。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但遠離故土,漂泊遠方,不禁回望魂牽。畢竟那裡是我的根,那裡有我的魂(圖3)!

從盆景創作實踐談盆景意境的創造

圖3 故鄉之魂雀梅 雀梅 謝榮耀作(故鄉三部曲之二)

《橫林待鳥歸》——通過一頭多幹、枝葉繁盛的連根造型,體現故鄉母親的胸懷和盼望: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但故鄉永遠是夢縈的地方。它以母親的胸懷,張開寬廣的臂膀,隨時等候倦鳥的回巢,迎接遊子的歸來(圖4)!

從盆景創作實踐談盆景意境的創造

圖4 橫林待鳥歸 雀梅 謝榮耀作(故鄉三部曲之三)


認可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轉發,

頂愛木盆景最好的方式——關注,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