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戲——傳統戲曲劇種,流行於河北省肥鄉,廣平,曲周等縣

羅戲又稱大羅戲、大笛子戲、羅羅頭。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河北省南部肥鄉、廣平、曲周等縣。豫東北範縣、清平、南樂以及魯西陽穀、莘縣、冠縣等地,也是流行羅戲的地方。 羅戲源於絃索俗曲,與弦子腔、亂彈腔系屬同源,何時形成戲曲劇種不詳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羅戲源於絃索俗曲,與弦子腔、亂彈腔系屬同源,何時形成戲曲劇種不詳。

羅戲——傳統戲曲劇種,流行於河北省肥鄉,廣平,曲周等縣

清末,肥鄉縣大靳村羅戲藝人梁老皂,在本村打過一個科班,學生除本村人外,尚有鄰村青少年參加。該班在抗日戰爭以前活動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一些地區,後因戰亂散班。梁老皂的徒弟著名者有常奇、郎方鐸、韓玉田、韓金海、向月明、李學新、韓金成、劉金邦、趙福等。梁老皂班散班後,該班藝人常奇淪為乞丐,流浪于山東省範縣一帶。民國二十二年(1943)至三十六年,常奇在範縣楊集村教了一班戲。常奇曾於民國三十六年率領該班來肥鄉演出。同年年底,常返鄉(肥鄉大靳村),在本村重新教班。以後,常還在肥鄉縣小移莊和曲周縣蘆營分別組成了羅戲戲班。此間,常奇的師弟李同宏也在小靳村建班教戲。

羅戲的傳統劇目約有一百二十餘出,經常演出的約三十餘出,以歷史故事劇居多。如《李淵反幷州》、《楊景徵北》、《劉伯溫訪將》、《分水嶺》、《金鳳釵》、《悟空大戰火龍駒》、《保定府》、《戰金國》、《耿雁徵西》、《海瑞搜宮》、《火龍駒》、《李俊反南京》、《張四姐鬧東京》、《山海關》等。反映民間生活的劇目有《借閨女》、《掉包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