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現實,那又怎樣?

理想>现实,那又怎样?

人們常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與現實之間,似乎總是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網友@阿曼 的煩惱:理想被現實打敗了,怎麼辦?

我32歲了,從家鄉一個技校畢業後,來到了北京。賣過保險、當過房產顧問,但因為性格實在內向,我做起了網約車司機,不用太跟乘客說話,冬天有暖風夏天有空調,可常常到了飯點兒不能按時吃飯,買盒飯又怕吃的車裡都是味兒。最難過的是開了一天車回到出租屋冷清寂寞,原來自由職業就是永遠沒有假期的職業。這個夏天,父親又查出了胃癌,生活雪上加霜。除非我當上網紅,否則像我這樣沒有家庭背景,學歷平平,但又對生活還有些要求的年輕人,什麼時候才能過上好日子呢?

理想>现实,那又怎样?

聽聽大家怎麼說

理想>现实,那又怎样?

廖萬平:網紅的概率很小,還是腳踏實地幹吧,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金色冬天:知足,奮鬥就是快樂的!錢不是萬能的。

行鳳:理想是在北京買套房,接爸媽來北京一起居住,現實是還在蝸居,而爸媽一直偷偷接濟我。

Mr.梁沛沛:所謂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就是夾起來以為是塊肉,咬下去才知道原來是塊姜。

理想>现实,那又怎样?

到底什麼才是“好日子”?

理想>现实,那又怎样?

武海

心理諮詢師

何為好日子?在每個人心中是截然不同的定義。有的人從出生那天起就過著別人眼裡的好日子,當他們長大以後,也許這些卻不是自己的好日子了。也有很多人出生的時候平淡無奇,但多年後,他們過上了讓自己滿意也讓周圍人羨慕的好日子。

家庭背景、學歷是可以幫助自己得到幸福生活的一種資源,而絕非必要條件。更多的是來自自身因素。其中包括辛苦努力程度、人際交往能力、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乃至機遇等等,更多來自對理想和目標的看法。

物質生活的比較,比如車子的貴賤、房子的大小等等,都存在一定的客觀標準。而好日子則是一種感受,是一種對幸福的理解,是個性化的,也是難以被量化的。有時,你看到的那些所謂的過著好日子的人,幸福感未必超過其他人。

那麼,好日子來自何方?幸福感是如何得到的呢?

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目標定位。目標如果太多超過自身的能力、經歷,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而不是動力。這就會大幅降低原有的幸福感。

其次,要有一個橫向縱向立體的對比體系。一味盯住那些比自己過的好的,會讓自己的感受變差,殊不知,你眼中他們的好日子是如何而來的?背後有很多鮮為人知的事情。

第三,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今天是低谷,明天是高峰。放大別人的幸福,看淡自己的幸福,都會導致幸福感的降低。

第四,壓力的應對方法。壓力在合理的範圍內會成為動力,超過一定程度就成為破壞因素了。像這位聽眾朋友所遇到家人患病的壓力和自己生活壓力相繼疊加在一起,就需要選擇性的應對。首先,選擇對自己影響較大的那個處理,我認為那就是先照顧好家人。幸福的好日子中有一條比較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

正所謂:

家庭不在於富有,而在於和睦;

生活不在於複雜,而在於簡單;

幸福不在於明天,而在於眼前!

理想>现实,那又怎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